

【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连载第28集】

与伟人握手
编剧:鲁 岱 汪琪铃

汪水天池,溢流飞展,长龙绕岭穿山县。惊仙瀑布虺休游,奇闻美酒馋河满。广出英雄,新星又现。仁声义举铃琪闪。巅峰导引育梁才,江山赤水恒流远。
观众乙:“这座宏伟的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观众丙:“是的,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观众丙:“1958年10月26日打基础,1959年8月主体完工。共经过9次方案的设计与修改,最后由北京市规划局完成终稿。整个万人礼堂的设计,采用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理念。”观众乙:“全部设计布局由中央大厅、万人大礼堂、迎宾厅、国家接待厅、金色大厅、各省大厅等组成。”观众甲:“人民大会堂的整个建筑,壮观巍峨,庄严宏伟,华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观众丙:“人民大会堂三层楼有一个小礼堂,可以对外租用,如小型会议召开事宜。”观众乙:“呵,刚才听到了一个人说,今天,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开幕式,就在这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三层小礼堂中举行。”
刘堂江、汪广仁、陈贵,三个人,在一个小室内,正在准备小礼品。刘堂汪:“今天参加开会的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共有18个人,在主席台上就座。这礼品共18份,人手一份。”汪广仁:“台下入会者在600人以上。嗨,你们这些朋友就没有礼品了哟。对不起了哈。”陈贵:“其实,说是礼品还不确切,应该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很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品。”汪广仁:“嗯。这个纪念品倒也怪,不是书笔之类的文化品,更不是花鸟之类的植动物品,而是一挺制作精巧的小梯子。”刘堂江:“这小梯子美哟。你看看,梯子左右两边竖柱上镌贴一副楹联。”汪广仁:“右边上联为:龙腾教育飞天优化承素质;左边下联为:虎踞专家遍地仁贤接学才。”陈贵:“梯子的中间横梁共设计9级,每一级的横梁上都镌有3个字,从下至上依次是:民为天,学是路,仁梯近;孔圣人,施仁礼,广作安;今盛事,教在先,开大贤。横梁的上框有9个金色字: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横梁的下框是会期:2004.12.15-17北京。”刘堂江:“纪念品分发到各个座位,入座者每人自拿一份,作为记念。”
(出席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的副国级、部级领导)
8时28分,所有领导全部在主席台上依序入座,台下的600多参会者也都一一坐定。主持人《发现》杂志社社长陈贵庄严宣布:“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开幕!请起立。唱国歌。”全体入会人员起立,跟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请坐下。”陈贵又说:“请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秘书长刘堂江先生做主题报告。”会场静静的转向了讲与听的高雅节奏。(静画面的讲话)
(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倡议发起者、中国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会长汪广仁教授)
听众B:“刘堂江是大会发起人之一、总设计师,大会发起助理是陈贵。”
(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组织者、《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在开幕式上致辞)
听众A:“大会同意推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同志任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同志、周远清同志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同志等6人为执行主席。”听众B:“嗯。这次大会的主办单位是中国教师报社,承办单位是发现杂志社、四川大学科华学院,支持单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等。”听众A:“这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的活动只有两项,即开幕式和主题报告。”听众B:“是的。哟!咱听会议。刘堂江先生的主题报告《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教育家呼风唤雨》讲的正酣呢。”
(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组织者、《发现》杂志社执行社长陈贵在分会场讲话)
台下与陈贵坐在一起的汪广仁的思想似乎开了小差。那是他与陈贵、刘堂江会前策划的一幕,已浮现在了汪广仁的眼前。(画面回忆)汪广仁收到办事员送来的一份《中国教师报》和一封信。汪广仁打开《中国教师报》,看到了自己的一篇文章《浅谈教师的政论性素质》,禁不住一言:“这是在《中国教师报》连续登载的15篇教育性文章了!”汪广仁拆开信件。打开笺纸阅读。有一行文字引起了汪广仁的注意:“请在一周内,拿着新稿件亲自送到报社来。勿误!《中国教师报》总编刘堂江。”汪广仁手拿这一封不平凡的信,没有颤抖,没有迟疑,而是坚定的告诉自己:“这里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自己的作品认可,再就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当面商讨!”这时,副校长皮力恰好路过这董事长办公室。他听到了汪广仁自言自语的一半内容,于是,一脚迈进来,观看信件。一会子之后,皮力就说话了:“董事长,你在贵阳市内红红火火的开办万龙学校,而且,又时值你出国讲学归来改进工作而初见成效阶段。因此,凭着我的直觉,让你亲自去报社一趟,应该是有什么大事要共谋!”汪广仁:“我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应该是事关教育、教师的问题。因为,他是办教师报的,而我是办教育集团的。至于有没有超出这之外的事,除非有某种关联。”皮力:“董事长,你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一般人是左右你不得的。这件事,举足轻重,落地有声,你是忽略不得的。汪广仁:“是的。我汪广仁一生从事教育的研究,为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了许多的事情,但是,这些事,还不足以阗实我汪广仁的心河。我将要履行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不能让我一个人独打鼓独划船,我应该动员更多的人站起来,并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的人才大业,擂鼓摇旗,贡献心智,共同打造‘文化强国’这一块闪光的金牌。这如同美国等西方强国一样,让中华文明敢超世界而且壮丽的屹立于地球的东方!”汪广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皮力:“我坚信你董事长,能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先驱,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共同执马腾程,直指前方。”《中国教师报》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701室。汪广仁进去总编室,一眼就认出了总编辑刘堂江,说:“在报纸上见过,您这一位就是总编刘堂江先生了。”“是的。好眼力。”刘堂江即说:“您就是汪广仁先生了。”“是的。幸会。”汪广仁观看了旁边还坐着一个人,便问:“您这位先生是……”“呵,没来得及告诉你。”刘堂江站起来一边跟汪广仁握手一边介绍:“这一位是《发现》杂志社社长陈贵先生。”“呵,幸会。”汪广仁同刘堂江握过手之后,接着又与陈贵握手,还说:“陈社长,您好!”陈贵也站起来与汪广仁握手,也送礼语:“汪教授好,久闻大名。”“哪里,哪里。”汪广仁又说:“早就听说陈社长您了,只是未曾见面。”“这样吧。”刘堂江干脆说主人话了:“汪教授远道而来,我们先去吃饭再说。正好,陈社长也是我邀请来的。有关事情,我们席上聊。”“要让刘总编破费了。”汪广仁笑着说:“不好意思。”“哎,别说见外话。”刘堂江也微笑着礼语:“捱会子你们就知道了,我们都是一家人。”他们仨人一道儿的出了这总编室而直接去这条街上的一个小餐馆里就餐了。一个小餐馆里。3个人吃喝的也差不多了。于是,刘堂江将话题一转,慢腔慢调:“不匿你们两个人说,我想组织一次全国性会议。”陈贵:“能影响全国?能影响历史?那这是一个什么会议?”汪广仁:“来,我为刘总编独敬一杯酒。你的这一想法伟大!”真的,汪广仁提起酒杯与刘堂江手上的酒杯,一碰两响。然后,两个人一饮而尽。接着,汪广仁又筛满酒,与陈贵独敬一杯,也说:“感谢你问的真切,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两个人亦是一饮而尽。最后,仍然是由汪广仁提酒瓶筛酒,给3个人各斟一杯,满满的。然后,依然是由汪广仁举杯,依次同刘堂江与陈贵两个人碰杯,口里含着一款欣喜的微笑,慢慢的上词:“我们3个人为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的顺利召开,干杯!”陈贵尚在疑惑之中,刘堂江却惊口一句:“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妙!”刘堂江:“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就这么定了。陈先生,来,这一杯酒,由我们两个人共同为汪广仁先生仝敬。祝贺他第一次提出这一个伟大的名称!”汪广仁:“不可,不可。我们同饮,同饮。如果没有刘总编的这一桌酒席,就一定没有这中国教育家大会。来,我们3个人共同干杯。”真的,汪广仁、刘堂江、陈贵,3个人代表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三三举杯,一碰三响,一饮三尽。“哈哈哈。”随着饮酒之后的笑声,一个伟大的决定就这么尘埃落定了!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教育界名称最为响亮的一次大会——中国教育家大会!刘堂江:“现在,我们将这次会议的有关事宜商讨一下。”汪广仁:“首先,会议地点定在人民大会堂。这样就显得庄重、隆重。”刘堂江:“不。人民大会堂三层的小礼堂可以对外租借。”刘堂江:“像这样的会议,应该可以向国家争取一部分援助。”汪广仁:“起动资金我可从先垫付出来,用以办理租借手续等事宜。”刘堂江:“那样就是最好了。待会后争取到‘渠道经费’之后再偿还。”一场神秘的大会筹备工作,在这个午餐结束之后就悄悄的启动了。又是一日。刘堂江、汪广仁、陈贵,3个人在《中国教师报》总编室相聚。刘堂江欣喜的说:“真是天助中国教育,我们3个人的倡议与行为很快的感动了相关的国家部门和领导,也很快的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尤其是周济部长、顾明远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秘书处都十分赏识汪广仁教授的才干。”汪广仁:“我们只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办好了各种相关的手续和事宜,包括报批、立项、成立组委会、打通资金渠道、邀请中央领导人担任大会相关职务等。神速啊!”陈贵:“不,今天由我作东。你们两个人都已是十分辛苦了。应该犒劳犒劳。”
3个人走进他们租借的用于大会开幕式的现场,即三层小礼堂。3个人一看都惊呆了。原来,这一行人当中,就有时任中共中央zsj、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刘堂江与胡主席相识,他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说:“胡主席,您好!我们是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的发起人,已办好了这小礼堂的租用手续,计划将在这里举行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的开幕式。”“呵,堂江。”胡主席微笑着说:“好呀。中国教育家应该组织一次大会,贯彻科学发展观,而且,每年都应该召开一次这样的大会。”“是的。”刘堂江回答:“我们这一次的大会主题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教育家成长呼风唤雨。我们计划每年举办一届。”“嗯,这样很好。主题也可以。”胡主席问:“堂江,这俩位你介绍一下。”“是,主席。”刘堂江指着陈贵说:“这是《发现》杂志社社长陈贵同志。”又指着汪广仁说:“这一位是中国万龙素质优化教育集团发起人、董事长汪广仁同志。”“呵,知道。”胡主席带着点儿高兴味说话:“我见过《鲜红的党旗》一书,汪广仁是封面人物之一。还有,在《中国跨世纪优秀人才智慧宝库》一书中,我们两个人都在其内呢。不错不错。”胡主席用手一招,让他的随行人员去室外,自己就随和的找了一把座椅坐了下来,说:“正好,我们坐下来谈谈。”还是主席先开口:“你们弄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很明显,你们3个人都是大教育家了。”“不敢当。”刘堂江迅速谦口:“我算不上教育家。”“主席。”陈贵也说:“我们只是教育媒体的代言人。”“陈社长只说对了一半。”也许是刘堂江想到了妙处,接着又说:“汪广仁先生一直都是教育一线上的践行者,并且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现实的教育经验和创见,成绩巨大,他才是真正的中国大教育家!”“好呀。”胡主席听后很欣慰,说:“我今天就是要听听中国大教育家如实的谈谈中国教育。前面的邓小平先生,早在1977年就已经讲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我还要增加一句,教育大计,教育家是本!”“说得好,伟大!”刘堂江凭着教育媒体的敏感性,独自一人鼓掌了,还高兴的说:“主席的新指示,我们可刊发在《中国教师报》头条:教育大计,教育家是本。”之后,刘堂江指着汪广仁说话:“汪先生,今天当着主席的面,你就大胆地为祖国的教育大业献计献策。不必顾虑,胡主席是最支持教育、支持教育家的。”“谢谢胡主席!谢谢刘先生、陈先生!”汪广仁终于开口了:“我是贵州省的一名教师,担任赤水市笃睦学校校长期间,完成了‘九·五’规划之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子课题‘化学学习质量标准和测评’及贵州省‘写作教改实验基地’与德育研究课题‘四位一体’德育方案等系列国家及省市教育科研项目。期间,还使学校小学部的升学率由原来的89%提升到100%;中学部升学率由原来的10.8%上升到73.2%,各项工作创造了学校之最。”“很不错。”听到这里,胡主席插话肯定:“继续说。”“谢谢主席!”汪广仁回一句礼语之后,又接着说开了:“在教育与教学工作中,我一边创新实践,一边将实践成果写成文字或书籍,至目前,我已在国际、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近千篇,其中,30余篇获世界级金奖,100余篇获国家级奖,入编《鲜红的党旗》《中国教育家》《世界名人录》等200多部省级以上辞书、典藉,受骋为教授、专家、博士、编委等,有各种称号60多个。”“嗯,了不起。”胡主席第二次打断汪广仁的自述,说:“汪教授,这些我都知道了。现在,我想听听你对中国当代教育,尤其是目前的现行教育,有哪些看法,或提提建议。这个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是呀,汪先生。”刘堂江也帮话:“你就照胡主席的指示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吧。”“你谈吧。”陈贵更听得认真,说:“我还在做谈话记录呢。”“谢谢主席!谢谢刘先生、陈先生!”汪广仁换了话题,继续给胡主席汇报心声:“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就提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每当提到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总会强调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全球知识经济的今天,没有比教育和科技更重要的了。我相信,主席的科学发展观也是建立在教育与科技基础上的国策。”见胡主席点头了,汪广仁也就讲得更有底气了。因此,他将继续沿着这个话题讲下去:“没有人否认,人才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所有竞争的核心。”“说得真好!”这一次,胡主席叠语到汪广仁的汇报中:“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家。”“感谢主席的夸奖!”汪广仁也说到了动情处:“说句掏心儿的话。在改革开放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的经济体制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教育体制显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尽管做了种种努力,但大概没有人能够夸口说,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成功的。虽然也有一些进步,但在这个领域,我国与先进国家的距离,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显而易见,教育体制越来越成为我国深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喂,汪先生。”坐在旁边的刘堂江似乎在冒汗了,一眼望去,额头汗涔涔的已有小滴儿的涌动了。于是,刘堂江战战兢兢的说:“再换个话题吧。”“谢谢主席。”汪广仁真的劲味儿十足了,敞开心扉的说亮话:“我这是推心置腹,向主席如实汇报。”见主席又一次点头,汪广仁似乎“胆大包天”了:“我国的教育,为什么只能走到今天这种境地呢?试看看如下的一些问题:(1)人才问题,有五大误区,即学历等于人才;人才工程泛滥;人才标准就是英语加电脑;院士制度不合理;人才管理严重失衡。(2)审批学术弊端突出,学术研究官僚化,少数单位和个人垄断科研资源,专家学者不能同工同酬。(3)大学之大,成了扩人。比如,许多大学征地扩建校舍,扩大地盘,建高级办公楼、学生公寓,似乎这就是大学。(4)干部文凭掺假多。(5)缺乏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6)教育环境污浊。近年来,高达两成的大学生拒绝归还助学贷款,将自己的信用当儿戏,无疑这是社会的一大悲哀。再看,每年十分严肃的大学考试屡屡出现考题外泄现象;学校以扩招为由增加收费;校方强令学生购教辅资料;寒暑假组织各种收费的兴趣班、提高班。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同环境污染一样,我国的教育环境同样被污染了,以致产生了‘强盗对强盗’ 的心态!”“啪!”无形中一个响声,让汪广仁回头一看,陈贵写字的笔,掉在了地上,人,已经傻痴痴的了。再看刘堂江,额头上的汗珠差不多有大豆颗粒那么大了,还有几颗挂在眉毛上打铃铛,他连从口袋里掏出手拍的力气都没有了,坐在那里恰如文殊菩萨,城皇城恐的似乎在念《舍利弗陀罗尼经》。然而,只有胡主席笑容满面,神态自然,他望着汪广仁心平气和的说:“汪教授呀,你讲得太好了。”忽然,胡主席又将语气提高一个音质强度,说:“嗨!我看你这汪广仁呀,的确是一个怪才、神才,而且头上长角、身上长刺,还有勇有谋,了不起!”这时刻,胡主席又换了语感,很严肃的说:“依我看,像你这样敢说敢做敢创新的奇才,我们这个世界上能驾御你的人,不多!”说着,胡主席站了起来,伸出一只温暖的手,去与汪广仁相握。见如此,汪广仁更是急急儿的起身,上前一步,用一双诚挚而期盼的手,紧紧的握住主席伸出来的那一只手,且被感动得流出了幸福的眼泪,还哽咽着喉子示诚:“尊敬的主席,您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人!感谢您,伟大的领袖!”胡主席望着汪广仁,又一次点头,而且再一次庄重的肯定:“你,了不起!”这时,汪广仁感觉主席的手,特别的温暖,特别的亲切!同时,汪广仁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只有一行热泪在眼眶内打旋。忽然间,从窗外传进来一首美丽的歌声《情感动天地》(宋词《御街行》):平民有幸登高处,伴顶立、承红曙。旗摇一振号长天,感动人仙寰宇。忠诚于教,忠诚于国,不畏风和雨。一腔赤胆威如虎,抨旧习、击顽固。长针刺痛假人灵,耿耿胸怀无惧。好人天助,灾危退去,感动皇天谕。
一支笔呀出于赤水长沙,一砚墨水掀起波涌天涯。文曲星,济世新篇垒牍,自控悬疑太多的创新如神话。赤水河上的仁梯立地挺拔,风采岁月一德耀彩霞。汪广仁,中国教育一奇葩一灯塔。一杆笔墨澎湃天下,智圣人灵丰富了诸子百家。汪子德育,拓新文明时代,教育家思想家已蓬勃无瑕。赤水河上的仁梯执仁挺拔,风采世界一德安中华。汪广仁,人文中国一奇葩一灯塔。

鲁岱,原名鲁仲强,男,1955年8月21日出生,湖北省大冶市人,退休教师。曾经做过4年医生,任教过初级中学13年、高级中学10年。有生物和实验两门学科小文凭。自学过高等院校的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医学等课程,还喜欢哲学、天文、历史、写作等学科知识。为人笃实,诚信善良,好学向上。虽然知识浅薄,底蕴俗软,但敢于学界争峰!在文章发表方面,理科论文居多。现时文科作品主要是新、旧体诗歌,散文,剧本,长篇小说等。已经出版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诗歌《太阳韵》;一部38集当代神幻剧本《太阳韵》已送审国家广电局;一部约78万字的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已完稿;一部约23﹒6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的约28﹒6万字的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已与汪琪铃合作封笔;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已完成2卷,可分卷出版;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2023年群星春晚已录用。现任《至德文化》执行主编,《采风中国》于2022年6月号公益宣传了本人。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容迎陌客,哀笔画强人。看淡人情事,文圆史上珍。通联→邮编:435125;地址: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手机:13477739786。


【林静转自《汪广仁教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