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鳌洲书院文昌宫又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上午9:30,萍乡学院原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刘建明先生从容登上鳌洲书院文昌宫大讲台。刘建明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耕读世家,其曾祖父刘本耀,字春熙,曾为鳌洲书院山长,与喻兆藩同期中举,成为萍乡佳话。刘建明先生在此讲座,也算孙承祖业。随着热烈的掌声,刘建明先生拉开了《国学经典》开坛布道的序幕。本次活动由萍乡市鳌洲书院文化研究学会主办,萍乡园林管理中心承办。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萍乡市人大原主任尹老兆书先生,萍乡市政协巡视员李远实先生,萍乡市园林管理中心主任徐卫华先生,萍乡市漏痕书社社长陈光华先生,中国好人段华胜先生,漏痕书社常务社长杨放闽先生等文化名流近百人参加。哦哦哦,还有城区小学教师,萍乡辞赋学会秘书长冯庆怀。

国学经典是我们生生不息精神家园,是我们自强不息的文化血液,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与时俱进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打开未来大门的一把钥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源泉。我一直有个困惑,国学对我们重要,那么学习国学要从哪里入手呢?听完讲座,我找到了答案。刘院长侃侃而谈,如拉家常,谈笑间,就把我们五千年沉淀下来的国学经典梳理得脉胳清楚,让我们领略到了国学的魅力。刘院长讲座,好似肚子里藏着一个图书馆,经史子集,信手拈来。今天的国学讲座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国学的基石,下篇为国学的内涵及经典举要。国学就如一栋盛满宝藏的迷宫,我们身处其中,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识得庐山真面目,就得有一把打开迷宫的钥匙,而神奇的汉字就是这把钥匙。刘院长从汉字入手,告诉我们国学是什么?国学精典有哪些?为什么要学国学经典?怎么学国学经典?刘院长在讲座中,既为国学博大精深而骄傲,又为国学的危机而充满忧虑。下篇国学的内涵及经典举要,刘院长用自己的视角,阐述了国学短长,国学今昔,国学兴废。并强调,学习国学,要遵从毛主席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十六字方针,学以致用。

最后刘院长将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改为“五百年必有百家争鸣” 做为讲座的结束语,期待中华民族以国学为基,养浩然正气。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告一段落,尹老兆书先生,李远实先生,漏痕书社社长陈光华先生,萍乡园林管理中心主任,鳌洲书院山长徐卫华先生都作了精彩的点评。尹老坦言听刘院长讲座,仿佛回到了在天津大学就读的课堂。今天的讲座,是学习国学的方法论,真的让人受益匪浅。这是尹老自谦之词,更是对刘院长的肯定。远实先生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鳌洲书院作为萍乡一张文化名片,需要刘院长用百家争鸣的精神,充实鳌洲书院这张文化名片。陈光华先生感叹,刘院长今天的讲座精彩不断,酷似钱钟书之“管锥篇,谈艺录。”是一次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之旅,一言一行蕴含着忧虑的爱国爱传统文化的最成功讲座,思想深刻,传授听众学习国学方法与方向。特别是讲解诗歌方面,更是引人入胜,让我感觉到与古人同呼吸的境界,妙不可言。尤其是启示了我的新课的思路,为之兴奋不已。十分感谢鳌洲讲座提供的如此大餐,更当感谢刘院长的不吝赐教。徐卫华主任说:“通过举办此次讲座活动,旨在强化鳌洲书院阅读文化活动的品牌特色,提高全民阅读的能力和兴趣,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打造“鳌洲讲堂”文化名片。下一步,将继续对“鳌洲讲堂” 进行不断更新和升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传递正能量,努力将国学经典阅读融进居民日常生活,变成常态化的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方位开展国学传承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国学经典更加深入人心。”我一直对在鳌洲书院文昌宫讲座的老师心存敬意,因为他们默默付出,除了收获掌声,其余都是大爱无疆。

我是一个好动又不爱学习的人,要我沉下心来听两个小时的课,简直要我的命。今天听课,我已进入了三好学生的模式,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我不由得想起一段往事,有一次,我的上司考我,他要我用生活举例,解释什么叫相对论。我沉思良久,答道:“向您汇报工作,一分钟好像一天;陪美女聊天,一天好像一分钟。”听刘院长讲座,就像陪美女聊天,说不出的愉悦。难怪孔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只可惜快乐的时光太短!刘院长今天抛砖引玉,期盼下次再听宏论。

【作者简介】黄向群,字元向,六八年生人。萍矿子弟,矿工二代。因出生时,父亲在台上挨批斗,故名向群。少时尚武,常仗剑而行,好打抱不平。年龄稍长,渐收桀骜,喜读苏辛词。幼学发蒙于青山矿小,以遂父望之成绩完成了五年学业。尔后之学怎一个混字了得?故无颜言学历。先系萍矿集团员工,后供职于江西汇仁集团,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四川百利医药集团。平生稍带侠风,只施阳谋,不屑诡计。凡事直中取,从不曲中求。一张利嘴,常为正义发声;一支拙笔,兼为斗米折腰。天命之年,厌倦江湖,隐身于市井,喫杯玉叶茶,吃点窝边草,过着无欲无求的小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