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跟熊的渊源来自我的一个同事,她的男朋友姓熊,熊是楚国的国姓。后来俄罗斯的别称也是熊,而我姓楚,今天又巧遇张景辉老师,他的微信名竟然是“熊的力量”,熊就这样向我走来。
俄罗斯盛产熊,而且熊温厚、质朴,熊的一身都可以为人所用。熊在俄罗斯文化中:多为一个正面形象,俄罗斯人喜欢熊“傻得可爱的”外表。从俄罗斯人的姓氏名称,俄语的俗语谚语、民间故事、文学名著到当代的影视作品,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象征,熊这一形象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由于熊力大无比以及它那勇士般的性格,熊被冠有一系列的美称,如“森林的主人”、“甜食家”、“美食家”等。俄罗斯人取名也喜欢和熊的意思扯上关系,这就是俄罗斯人用的较广的“熊名”,如米哈伊尔(Михаил)、米莎(Миша)、米什卡(Мишка)、米舒克(Мишук)等。
同样愿意把“熊”作为姓氏,比如现任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阿纳托里耶维奇.梅德韦杰夫,梅德韦杰夫(Медведев) 的姓氏就来源于俄语“熊”这个词。而且他本人也对熊十分喜爱,
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现任总里梅德韦杰夫2009年7月26日在接受俄独立电视台采访时,为代表俄罗斯民族的图腾熊赋予了一个新的解释:可爱的、亲切的俄罗斯熊。他讲道:“要做一只可爱亲切的熊。”在当晚的节目中,梅德韦杰夫畅谈如何重塑俄罗斯国家形象。
他认为,俄罗斯应该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个新形象,这个形象需要让和他们打交道的人感到舒服,而不是苏联时代那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威胁和害怕的国家。他表示,现代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是务实、温和、现代和强大的国家,应该与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而针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熊”的评价,梅德韦杰夫认为不要拒绝熊这个形象,熊除了是强大的以外,也可以是可爱的、亲切的。熊是他喜欢的形象。
熊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力大无比、笨拙憨痴。这些形象出现在众多俄语谚语之中。比如:耳朵被熊踩住了;(比喻耳朵不辨音,唱歌走调)一穴容不下二熊;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等等。
由于熊力大无比,所以猎熊既困难又危险,因此就有俗语:熊没碰上猎手很走运,猎手没撞上熊也很走运。
除此之外,熊经常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形象出现在许多俄罗斯民间童话和壮士歌中,如帮忙反添麻烦。源自克雷洛夫的寓言《隐士和熊》,熊和森林里的隐士是很好的朋友,一天他们在森林里散步,隐士累了,熊建议他休息一下,在他休息的时候一只苍蝇停在隐士的脸上,熊很不高兴苍蝇打扰自己的朋友睡觉,于是它拿起一块鹅卵石硬向隐士的额头,苍蝇被打死了,但是隐士也受伤了。这个寓言讲述了帮倒忙的熊,即通常我们说的好心办坏事。
在俄罗斯文化中熊还有未婚夫的形象,俄罗斯人常说:梦见熊,意味着要结婚。
俄罗斯民族对熊的偏爱也反映在文学创作中,相信大家都记得,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夏天,彼得堡,白夜。彼埃尔和玩伴们不知在哪儿搞了一头幼熊,放在马车上一起穿街过市,当地的警察分局长前来干涉。彼埃尔他们就把小熊和警察分局长背对背地捆在一起扔进了河里,那头熊就驮着警察分局长在河里游起泳来。
当想到彼埃尔抱着幼熊在屋里跳舞的样子,大家也不难发现,作者在这是把他当做一头熊来描写,如此的憨态可掬、聪明、善良、诚恳。
熊这一形象还出现在许许多多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比如在大家熟知的《死魂灵》中,地主索巴克维奇的体态与熊非常相像。无疑,这些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俄罗斯民族对熊的心理积淀。
以熊的形象做成的玩具在商店中更是随处可见,食品包装袋上也常常印有熊的图案。在俄罗斯的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熊的形象,比如俄罗斯情景喜剧《爸爸的女儿们》中家中,小女儿布科芙卡最心爱的朋友便是棕熊玩具。
在俄罗斯城市系列动画片也同样是以熊的形象作为向导来介绍俄罗斯的各大城市;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儿童节目《晚安,小朋友们》里面也有个专题系列动画片《熊和玛莎》就是讲一个淘气的俄罗斯女孩玛莎和一只大熊的故事。
此外,我们也常听到幼熊或者米什卡这种指小表爱形式,足见俄罗斯人对它的喜爱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熊也有调皮的时候,几年前,曾有一头西伯利亚母熊及其幼息,误闯入当地一个超级机密核研究机构,结果酿成了严重后果。
在俄罗斯南部的旅游胜地索契,就有一个名为“熊的角落”的著名小镇,小镇上到处是熊的雕塑,有木制的,有石制的,有憨厚的,有贪婪的,到此旅游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与这些可爱的熊雕塑合影留念。
这个镇的周围是高加索的大山,很多熊在此出没。它们经常跑下山,到当地的河湖里抓肥美的鱼吃,因此一只只都长得膘肥体壮。对于这些来“偷吃”的熊,当地人不仅不讨厌,还异常享受这种人熊共处的生活,最后索性把自己的小镇改名为“熊的角落",这个小镇就逐渐地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点。
近二十年来,幼熊,米莎、米什卡已成为俄罗斯常用的吉祥物,多次出现于世,1980 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吉祥物就是一只名叫“米沙”的棕熊;2006年“俄罗斯年”和2007年“中国年”的吉祥物,也是裹着中俄国旗,挽手同行的中国熊猫和俄罗斯棕熊的卡通形象:而熊再一次以高票当选即将召开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吉祥物。
称俄罗斯人为“熊的传人”,一点都不为过!熊这一形象既深受俄罗斯人喜爱和拥戴,也为外国人所熟知.大有取代伊万。这个泛指“俄国人”代名词的趋势.
如果说在俄罗斯具有图腾意义的动物是熊,那在中国便是龙,熊之于俄罗斯的意义就如龙之于中国的意义。
因此,现代的一些媒体喜欢用“熊”和“龙”代指俄罗斯和中国,时常用其来描写中俄关系的发展,譬如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标题“龙熊同窗,"熊”眼里的“龙”,“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网站2013年3月19日有篇报道的标题就叫做:中国龙与俄罗斯熊联手斩断美国鹰爪。
俄罗斯向来有以俄罗斯熊作为自己的象征的传统,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 Единая россия )的标志就是一只漫步的北极熊,俄罗斯从东到西不少地方都有熊的标志,许多俄罗斯城市把熊作为市徽。
如以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的叶卡捷琳堡(Екатеринбург),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俄罗斯帝国的发祥地诺夫哥罗德(Великий Новгород), 著名的金环城市雅罗斯拉夫尔(Ярославль),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哈巴罗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等。
“俄罗斯熊”这一称谓的发源地是在欧洲。1539年,一位瑞典神父在其绘制的《海洋图》中最早使用“熊”作为俄罗斯的标记。他用“熊” 来标记俄罗斯版图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世纪,欧洲人对俄罗斯的认识主要来自到过俄国的旅行者的游记。奥地利人写的《莫斯科公园札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526 年我们到那看到,大量的熊因为饥饿面跑出森林,在邻近的村庄到处乱窜,闯进居民家中;农民见到它们吓得四散逃跑,许多人悲惨地冻死在外面”该书出版后立刻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广为流传。
游记中关于莫斯科公园熊窜街头的描叙不仅给西方人贸下深刻印象,而且逐渐演变成一种传闻,欧洲人纷纷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大街小巷都有棕熊出没的国度。这当然是对俄罗斯棕熊的夸大其词和误解。
实际上,在古代俄罗斯,熊经常被用于表演。无论在王公贵族的宫廷院落还是平民百姓的街头楼尾,都活跃着它的身影。俄罗斯的贵族阶层对熊喜爱有加,他们消遣娱乐的方式之一便是观看“棕熊博斗”,熊是大贵族家中的“常客”。
在民间,流浪艺人将笨拙的熊驯服成“傻得可爱”的表演者,它们模仿着人类的言行举止,在城镇和村落广场给普通百姓带去欢乐。
在15-16世纪,绝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到过莫斯科,加之当时欧洲表演用的熊全都来自俄国,因此欧洲人自然面然地使用“熊”来指代俄罗斯。
17世纪以后“俄罗斯熊” 经常出现在欧洲的讽刺漫画以及新闻评论上,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形象代言。这一称谓或多或少包含贬义色彩,意思指俄罗斯像熊一样强大凶猛,充满危险性。
18至19世纪,沙俄帝国频繁插手欧洲事务,熊之贪婪野蛮的特性也表现俄罗斯的国家政治策略上“俄罗斯熊”在欧洲成为约定俗成的代称。
有意思的是,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以克里米亚为中心问题的冲突日益激烈,期间有几幅漫画比较有名。
2014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案,使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案正式生效,西方多国加入对俄开始“制裁战”,但俄罗斯态度强硬,毫不让步。
俄罗斯大使馆发表了一条名为《等待你们的制裁》的推文,一头灰熊,身体强壮,面露凶色,却从容不迫,一副藐视一切的样子。灰熊倚着桌子站着,桌子上放着一瓶伏特加,桌旁立着AK自动步枪和巴拉莱卡琴,琴上顶着带五星的狗皮帽子,熊身后是核洲际导弹发射车。
这些都是俄罗斯在世界上极具威慑力和巨大影响力的东西。这张图片用近乎粗暴的方式将若干俄罗斯象征符号看似随意地摆在了一起,但意味明显,态度鲜明一俄罗斯绝不妥协。
更有意思的是,当今俄罗斯的地理版图很像一只行走的熊。作家亚历山大•卡赞采夫就曾指出,世界地图中俄罗斯的地理轮廓十分像一头熊:加果说苏联时期这头“熊”是头朝西方,背对着太平洋,那么俄罗斯新的版图则转身向东,背朝欧洲,楚科奇半岛像是“熊头"。无怪乎苏联解体之时,有人曾建议将熊用作俄罗斯联邦的国徽。
虽然这一建议未被采纳,叶利钦政府使用的是沙皇俄国时期的双头鹰国徽。但如今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的党徽则选择了健壮彪悍的棕熊形象,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都曾是该党的领导人。
俄罗斯作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名副其实的“熊”。连武器都有所谓的“熊”式武器,最有名的是具有极强威慑力的图-95(Ty-95)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为“熊”。
熊在俄罗斯社会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动物形象升华至俄罗斯人的精神层面,成为俄罗斯民族与国家的象征。
从古至今,俄罗斯人对熊的喜爱都不曾改变。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许多与熊相关的部落起源传说。
据称,古西伯利亚人以捕鱼狩猎为生,他们崇拜力大无比的熊,把熊看作是森林的主人,甚至是人类的祖先。
在盛产熊的俄罗斯,人们认为熊的本性是多变的,它可以是温厚、质朴、憨态可掬的,也可以是巨大、强悍、坚韧不催的,俄罗斯人喜欢棕熊“傻得可以”的呆萌外表,也喜欢北极熊“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比之沙俄时期,苏联时期的人们,对熊的喜爱仍然不减,继续将棕熊的形象融入火柴盒装饰、明信片、童话书上。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经表示,俄方将遵守国际奥委会禁止该国花样游泳运动员穿着带有熊形象泳衣参加奥运会的决定。
佩斯科夫同时强调,此项规定证明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熊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俄方欣然接受。
熊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力大无比、笨拙憨痴。这些形象出现在一些俄语谚语之中:
Медведь неуклюж, да дюж.
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比
Хозяин в дому, что медведь в бору.
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
Медведь не умывается, да здоров живёт.
熊不洗澡,但很结实
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ге не живут.
一穴容不下二熊【一山不容二虎】
由于熊力大无比,所以猎熊既困难,又危险,有谚语云:
Счатлив медведь, что не попался стрелку, и стрелок счастлив,что не попался медведю.
熊没碰上猎手很走运,猎手没撞上熊也很走运
Не продавай шкуры, не убив медведя.
没打死熊之前,先别卖皮 【意谓事未成,先别夸口】
俄罗斯人还常把熊作为各种大型活动的吉祥物。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唯一的吉祥物就是一只名叫“米沙”的棕熊,后来,米沙还被赋予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使命,它和两名宇航员一起飞上了太空。
2006年“俄罗斯年”和2007年“中国年”的吉祥物,也是裹着中俄国旗、挽手同行的中国熊猫和俄罗斯棕熊的卡通形象。2014年索契冬奥会,作为冬奥会三个吉祥物之一的“北极熊”是最受欢迎的。
为什么自古以来把熊作为俄罗斯独特的象征?
欧洲旅行家在自己关于俄罗斯的游记中常常会提到熊,一些人会讲述关于熊的滑稽故事,还有人描述令人印象深刻、用熊皮华丽装饰的轻便马车和雪橇。
英国诗人John Turberville曾于1568-1569年访问了莫斯科,他写道,作为特别尊重的标志,客人被安排在熊皮而不是床铺上休息,枕头被换成马鞍。英国人笃定地宣称:“在俄罗斯没有别的遮盖物了!”
俄罗斯主要的大众文化形式——戏熊也不能被忽视。一群人领着驯熟的熊在俄罗斯有名的路上漫游,它们会跳舞、翻跟头甚至是道别。英国诗人、外交家和旅行者Giles Fletcher在自己的一生中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但他也没有见过这样悠哉地在首都溜达的几乎是野生的动物。
В своих записках он писал: «Диких медведей, ловимых обычно в ямы или тенетами, держат в клетках. В назначенный день и час собирается двор и несметн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 людей пред феатром, где должно пройти поединку; Там является смелый боец с рогатиною, и выпускают медведя, который, видя его, становится на дыбы, рвет и стремится к нему с отверстым зевом. Охотник недвижим: смотрит, метит — и сильным махом всаживает рогатину в зверя, а другой конец ее пригнетает к земле ногой. Уязвленный, яростный медведь лезет грудью на железо, орошает его своею кровию и пеной, ломит, грызет древко, и если одолеть не может, то, падая на бок, с последним глухим ревом издыхает. Народ, доселе безмолвный, оглашает площадь громкими восклицаниями живейшего удовольствия, и героя ведут к погребам царским пить за государево здравие…»
因此,俄罗斯的熊出口到欧洲国家变成一个真正的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1749年的《剑桥纪要》上就刊登了邀请人们去亲眼观看俄罗斯熊的广告,在每一个巡回的马戏班都一定有熊,即使不是俄罗斯的品种,他们也不断向观众重复,这凶残的长毛猛兽——无论如何就是真正的“俄罗斯熊”。
第一幅莫斯科地图上的插图中就出现了熊,该地图绘制于1544年。还刻画了一群年轻人正试图把它抓住的画面。在英国大使安东尼·詹金森的地图上,熊甚至完全悠闲地在莫斯科漫游。
必须承认的是,俄罗斯熊的图腾正是起源于自身。第一个把自己与熊进行比较的是早期基辅罗斯时期的瓦良基卫队。
据历史学家考证,信仰多神教的俄罗斯祖先不仅把熊当做神圣的动物,还认为它是“родственник”,诉诸于“祖辈”,“长者”,“统治者”。
还有一个鲜明的例子是神话里斯拉夫的勇士Вырви Дуб和Вали Гора是由狼和熊抚养长大的,熊赋予了他们力量和智慧。甚至在基督教传入时,尽管对熊的评价发生了向消极方面的转变:易怒、懒惰、攻击性强等——熊仍然是最受尊敬的动物之一。它的形象出现在(化妆的)面具和衣服上,俄罗斯的民间手工艺品、文学、童话、俗语、谚语中也经常有熊的身影。
补充
«Золотой медведь»(金熊奖) — высшая награда Берлинского кинофестиваля, вручается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жюри. Автор скульптурного образа — Рене Синтенис. «Золотым медведем» награждается лучший фильм основного конкурса, а с 2007 года также лучший короткометражный фильм. Кроме «Золотого медведя» на Берлинском кинофестивале также вручается приз «Серебряный медведь».
Пословицы про медведя:
Медведь на ухо наступил.
Дело не медведь, в лес не уйдет.
У медведя девять песен, и все про мёд.
Медведь неуклюж, да дюж.
И медведь из запасу лапу сосет.
И медведя плясать учат.
Медведь в лесу – что боярин в городу.
Хорошо медведя в окно дразнить.
Врасплох и медведь труслив.
Кого медведь драл, тот и пенька в лесу боится.
Осла знать по ушам, медведя по когтям, а дурака по речам.
……
如此憨态可掬、强大威猛、聪明可爱、力大无比的圣神的熊,奥运会的吉祥物,出现在俄罗斯党徽、市徽、文学、童话、俗语、谚语、玩具、火材盒、卡通画、明信片、寓言故事、上过太空,裹过国旗,出入民间工艺品,向我展示了它伟大而壮实的力量与别样的魅力,让我对熊肃然起敬。
楚丰华
2023.4.21
18:39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