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物:冰雪聪明的李师师
作者:顾少俊
李师师是一位高情商的女人。《水浒传》中对所有人物都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唯独对李师师和燕青没有交代。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细读《水浒传》,李师师应该是结局最好的。
一、
李师师美貌如仙,擅长琴棋书画,宋徽宗在高俅的安排下,私访了李师师,从此迷上了李师师。当时的李师师可谓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李师师的聪明之处就是没有侍宠而骄,走进皇宫。李师师心明如镜:前方是梦幻般完美的彼岸,透过氤氲的水汽,彼岸的花儿婀娜多姿,香气诱人,但那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皇帝虽然对她很好,但不可能一直这样对她。宋徽宗是喜欢她的姿色和才艺,可人总有老去的一天。她和宋徽宗的地位不对等。在宋徽宗身边,她永远不可能畅所欲言,只能强颜欢笑地附和。
李师师才智过人,阅历丰富。她明白帝王家的日子看上去繁花似锦,其实并不幸福,还会有危险。皇帝沉迷于美色,不理朝政,这样的国家怎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打北宋首都东京。宋朝军备松懈,政治腐败,部队毫无战斗力。金兵很快攻下东京,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宋徽宗的21个公主、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抢劫一空。这些妃嫔和公主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不是被活活折磨死,就是一生为奴为婢,十分悲惨。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大宋朝的雕栏玉砌,在时光的流逝中落满尘埃,而李师师依旧光彩夺目。没有与宋徽宗走得太近,是李师师的最佳选择。李师师心中清楚,手捧钻石的日子如同天边绚丽无比的晚霞,转瞬即逝。真正的爱情是执手相看两不厌,是落实在一饭一粥中的平淡。
李师师与燕青有宿缘。他们一见如故。李师师对燕青说:“你不要相瞒,实对我说知。若不名言,绝不干休。”这哪像一对相识不久男女之间的对话,分明是相处几十年的夫妇,彼此的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想法。燕青也感到上门找的不是名闻京都的名媛李师师,而是小时候和自己一起“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邻家小妹。燕青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上达天听,早得招安,以免生灵受苦。”请李师师帮忙见宋徽宗。对燕青的要求,李师师不反感,甚至同情。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
燕青适合李师师。年岁上,李师师比燕青只大了两岁。生活上,李师师和燕青情趣相投。在燕青面前,李师师可以敞开心灵的窗户,沐浴温暖的阳光。选择燕青,才是真的找到心中的所爱。
李师师在阅人的深度、思维的广度方面远胜于潘金莲和杜十娘。潘金莲不能做主自己的婚姻,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她看中了武松,但她看不出武松是“一根筋”的人。“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嫂嫂,拳头却不认得嫂嫂!”武松拒绝潘金莲的言语毫无柔性。在情商上,武松比燕青差远了。燕青的八拜,拜住了李师师的邪心。潘金莲哪怕受武松一拜,都有可能拜住那邪心。但武松根本不可能那样做。武松虽然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却没有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才有了后来王婆和西门庆将潘金莲一步步拉入陷阱的悲剧。
潘金莲要走出失败的婚姻正确做法是:从武大郎手中拿到休书,获得自由之身,然后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惜潘金莲没有这个智慧,和李师师比差远了。
杜十娘看中李甲忠厚老实,舍得为自己花钱。她没有看出,李甲是不思上进的“啃老族”,将来就是有万贯家产交给他,他也守不住。燕青多才多艺,上春晚可以红遍全国,到大学里应聘音乐、体育老师绰绰有余。他能够在社会上自立。古语说得好: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田庄。李师师就属于那种会选的。
二、
李师师早已厌倦了风月场中迎来送往的生活。“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她的追求。燕青的出现让她压抑已久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她多么希望燕青能带自己一起远走高飞,到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厮守终身啊!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李师师是敢想敢为之人。
李师师见燕青能言会说,口齿伶俐,好感顿生:“久闻哥哥诸般乐艺,酒边闲听,愿闻也好。”燕青答道:“小人颇学的些本事,怎敢在娘子跟前卖弄?”李师师道:“我便先吹一曲,教哥哥听。”李师师口中轻轻吹动,吹出了穿云裂石之声,犹如玉佩齐鸣,黄莺对啭,余韵悠扬。燕青喝采不已。李师师对燕青道:“哥哥也吹一曲与我听则个。”燕青接过箫,便呜呜咽咽也吹一曲。李师师听了,不住声喝采。
李师师拨个小小的曲儿,教燕青听。燕青拜谢道:“小人也唱个曲儿伏侍娘子。”顿开喉咽便唱,声清韵美,独具风韵。数杯之后,李师师笑道:“闻知哥哥好身文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只得脱膊下来。李师师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燕青从李师师的眼里看到了燃烧的激情和渴望,恐怕她再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问道:“娘子今年贵庚多少?”李师师答道:“二十有七。”燕青说道:“小人今年二十有五,却小两年。娘子既然错爱,愿拜为姐姐。”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
李师师比燕青还着急,一番暴风骤雨般的进攻,让燕青心旌摇曳,而燕青及时踩住了刹车。李师师并没有恼火,而是看出了燕青心中的顾虑,燕青身负招安大事,不可造次。再说,现在自己是皇帝的情人,弄不好,不但招安大事泡汤,自己和燕青也会遭遇不测。
“世事洞明皆学问”。李师师洞察世事,明白人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燕青的“八拜”让李师师清醒了。她必须耐心等待下一个春暖花开,因为通往幸福的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他们一一去克服。
三、
怎样才能冲破樊篱,全身而退呢?李师师心生一计,对燕青说:“今晚教你见天子一面。你却把些本事动达天颜,赦书何愁没有。”
李师师准备好诸般细果,异品肴馔,举杯上劝天子。天子大喜,叫:“爱卿近前,一处坐地。”李师师见天子龙颜大喜,向前奏道:“贱人有个姑舅兄弟,从小流落外方,今日才归。要见圣上,未敢擅便。乞取我皇圣鉴。”天子道:“既然是你兄弟,便宣将来见寡人,有何妨。”皇上开心,事情就好办。
燕青面见天子,看了燕青一表人物,先自大喜。李师师叫燕青吹箫,唱曲。燕青顿开喉咽,真乃是新莺乍啭,清韵悠扬。天子甚喜,命教再唱。燕青拜倒在地,奏道:“臣有一首《减字木兰花》,上达圣听。”天子道:“好,寡人愿闻。”燕青拜罢,遂唱《减字木兰花》:“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有道赦书,赦免我兄弟,他才放心。”
天子云:“又无御宝在此,如何写得?”李师师道:“陛下亲书御笔,便强似玉宝天符,救济兄弟做的护身符时,也是贱人遭际圣时。”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纸笔。燕青磨墨,李师师递过紫毫象管。天子便写御书道云:“神霄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虚静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下面押个御书花字。燕青再拜,叩头受命。李师师执盏擎杯谢恩。李师师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
天子便问:“汝在梁山泊,必知那里备细。”燕青奏道:“宋江这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堂设‘忠义’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贪官污吏,谗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天子乃曰:“寡人前者两番降诏,遣人招安,如何抗拒,不伏归降?”燕青奏道:“头一番招安诏书上,并无抚恤招谕之言,更兼抵换了御酒,尽是村醪,以此变了事情。第二番招安,故把诏书读破句读,要除宋江,暗藏弊幸,因此又变了事情。童枢密引军到来,只两阵被杀得片甲不回。高太尉提督军马,又役天下民夫,修造战船征进,不曾得梁山泊一根折箭,只三阵,被杀得手脚无措,军马折其二停,自己亦被活捉上山;许了招安,方才放回,又带了山上的萧让和乐和二人藏在家中,不让他们出来,却留下闻参谋在梁山做人质。”天子听罢,便叹道:“寡人怎知此事!童贯回京时奏说:军士不伏暑热,暂且收兵罢战。高俅回军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燕青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有理有据,详详细细将梁山的想法和前次招安的情况向宋徽宗说得清清楚楚。
李师师奏说:“陛下虽然圣明,身居九重,却被奸臣闭塞贤路,如之奈何?”天子嗟叹不已。约有更深,燕青拿了赦书,叩头安置,自去歇息。剩下的事,李师师的枕边风一吹,公明哥哥的招安大事也水到渠成,可谓一箭双雕。
有了赦免令,将来李师师和燕青私奔,宋徽宗知道了,想派人追杀燕青,都不好开口。李师师帮燕青要了一份赦书,其实也是给自己要了一份恢复自由之身的文书。宋徽宗还蒙在鼓里,李师师已把退路安排妥当。李师师的这一步棋让人拍案叫绝。
四、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成大事者,心中有大格局,处变不惊,遇事能沉着应对。燕青在宋徽宗面前的一番表演如白蛇吐信,游龙穿梭,时而轻盈如燕,时而疾如闪电,让人目不暇接。
李师师看出,燕青是一个有才华,能担当,有责任感的男人。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胜过外部所有华而不实的物质条件。李师师更坚定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决心,她与燕青相约:“相见有日。”燕青是性情中人,自然明白李师师的心思,回应道:“善自珍重!”李师师坚信,她能等来一个属于她的“七夕”。
征讨方腊时,燕青抢入洞中,叫了数个心腹伴当,去那库里掳了两担金珠细软出来,就内宫禁苑放起火来。燕青获得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他想带上这一批金银珠宝离开梁山。他深知梁山最后的下场会被朝廷灭掉。宋江对其他梁山英雄好汉们描绘的美好前程,燕青一句话也听不进去。燕青劝卢俊义和他一起离开,卢俊义没有同意。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径不知投何处去了。
燕青去哪里了呢?李师师侠肝义胆,燕青重情重义。好人自会得到苍天的眷顾。在燕青和卢俊义的一段对话中,施耐庵暗示了燕青的去处。燕青私下劝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静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以来,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殒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定无结果。”
看了《水浒传》,我的脑海里出现这样的画面:初春的暖阳,湛蓝的天空,开阔的田野,燕青和李师师在河边的大堤上漫步,燕青吹笛,李师师低吟。悦耳的笛声,唤醒了沉睡的春天,引来南飞的大雁,催开了河边的野花。听着清脆悠远的笛声,李师师笑靥如花,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春天的暖意在心中荡漾。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燕青和李师师这颗爱的大树坚如磐石,经得起世上所有的风霜雪雨。李师师冰雪聪明,是《水浒传》中最有智慧的女性,也应该是结局最好的。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可能就是施耐庵不愿交代李师师归宿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