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阑珊恋光影
赵传怀
晚霞褪去了最后一抹红晕,暮色悄悄降临大地。李庄学校操场上的两颗大柳树之间挂起了雪白的幕布,预示着今晚铁定要放电影了!
男人们打着哩哩,赶着牛从田野归来。牛晃动着尾巴,步子迈得更欢了;妇女们脚底板像抹了油似的,忙吵吵舀水烧晚饭;姑娘小伙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逢人便说:“今晚看电影喽,今晚看电影喽!”少年儿童像长了翅膀,急切地从家里飞出,用从家里搬来的大板凳、小板凳,抢占银幕前的好地盘。天一擦黑,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等不及地赶来了,操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黑压压一片。
放映员拎着沉重的放映器材走向操场中间的一张大桌子,迅速架起老五四电影放映机并摆好电唱机及幻灯机。发电机突突突一响,电灯便亮了。所有人精神一振,大人小孩纷纷呼唤着自己的家人。大喇叭也响了,歌声飘出来:“北京有个金太阳,金太阳,照得大地亮堂堂,亮堂堂......”歌声通过电子管功放,音色纯净,宏亮悠扬。还没赶到操场的人听到歌声便匆忙跑起来,生怕错过电影的开头。
忽然一束光柱投向银幕,电影机前的少年儿童欢腾起来,纷纷站立,伸出双手做着各种小动物的造型,幕布上投影出一幅幅动物剪影,嘴里学着牛哞狗叫,舞动的手影仿佛蕴藏着光影的梦想。放映员在人们的笑声中调好镜头。
幻灯放映终于开始,银幕上出现闪光的毛主席像,喇叭里响着悦耳的乐曲《大海航行靠舵手》,片刻后,乐曲声渐渐减弱,放映员手拿话筒,用标准的普通话深情说道:“毛泽东思想电影宣传队,淮阴县三队,贫下中农同志们,社员同志们,我们向你们学习来了,向你们宣传来了!”一时间全场寂静,谈话声、嬉闹声、走动声全部消失。放映机的供收片盘转动起来,胶片走动的沙沙声也传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大银幕上,虽然放的仍是《沙家浜》,但人们个个兴趣盎然。很多年轻人跟着影片一块唱。
有个细高个子、长的很精神的小伙子,时不时地跟阿庆嫂飙高音,逗的大伙笑得合不拢嘴。我与二虎子,小宏明总是一道去看露天电影,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电影,不顾路途遥远,撂下书包,吃不迭饭就一同跑走了。足迹遍布十里八庄,东到小营公社境内的七〇四车队,南到需要摆渡过河的越河大队,西到辣树大队,北到丁集公社的农庄。
荠菜飘香的初春,蛙鸣此起彼伏的仲夏,芦花绽放的深秋,北风呼啸的隆冬,一个个充满喜悦的夜晚,记录着放映机旁边不知疲倦的少年身影。电影伴随我们成长,说不清一部电影究竟看过多少遍。
那是一九七五年秋天,我与小宏明一道,凭着记忆从头至尾地把彩色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甚至包括了演职员表,小小的笔记本在同学们中传递。
人生中第一次看三十五毫米胶片的电影,是由部队放映队放的《打击侵略者》。时隔多年,还记得是在袁集公社门前广场,银幕就挂在西边。李军长及丁大勇的鲜活形象时而浮现在眼前。那晚观影的人特别多,银幕背面都有一大群人。怎料影片放到一半,放映机出了故障。没有人离场,也没有人吵闹;几千人都在等待。三个长的标致的放映员一边修理,一边不停地揩汗。我与二虎子和小宏明蹲在地上,议论起电影放映机。以前看到的都是十六毫米及八点七五毫米放映机,一台放映机放映,中间换片时难免等得让人心焦。三十五毫米放映机一套两台,轮流放映不间断不说,而且银幕大,音箱大,画面更清晰,声音更宏亮。顿时觉得还是部队的放映设备高级!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突然电灯灭了!所有人欢呼起来,脖子伸的老长,眼睛紧盯银幕,很快又沉浸在紧张的剧情中了。影片放完了,电灯又亮了。我们和往常一样,觉得看一部不过瘾,眼巴巴向放映机望去,期盼接着还能再放一部。
嘿嘿!当看到放映员并没有收拾放映器材,人们欢欣鼓舞说道:“还有呢!乖乖,真来斯!”但放映员迟迟没有上片子,他浑厚的声音从音箱里传出来:“下面要放的影片是彩色影片,京剧《龙江颂》,但片子还未到,请大家耐心等待!”照例没有人离场,也没有人吵闹,更不必说打架了。附近有的人唱起了歌,是《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继而又有人唱起《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我们三个人受到感染,抢着喊出电影中的台词:“又喝到家乡的水啦!”“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得靠我们步兵。”“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高,高!夜袭高家庄,赵庄,马家河子,这样一举两得。既能端土八路的老窝,又能解西平据点之围。高,实在是高!”“剃过头的给我上!”“冲上去了,冲上去了!”“美国大老板又给了台新的,回去就换!”我们又议论起电影《奇袭》中,一班长装扮美军的桥段;他给南朝鲜军训话,叽哩哇啦,像是老鹰在叫。当时想美国人都是这样说话吗?要是会英语该有多好啊!你一句我一句,说笑中等来了拷贝。《龙江颂》放完,三星早已甩西,不见踪影;而东方已发亮了!
又一次也是在公社门前的广场上,银幕同样挂在西边,放映的是谢晋导演的彩色影片京剧《磐石湾》。当影片放到第四场时,突然有人大声说道:“不好了,天丢点啦!”哎呀!雨洒下来,哗哗地下个不停。“唉!真不顺啊,有可能放不下去!”我望着乌黑的天空说道。“嗯。不过风不大。”小宏明说道。“没事,我带着塑料纸呢。”二虎子说着拿出一张不太大的塑料纸来。我们都朝放映机望去,唯恐放映员停止放映。只见放映机上打着伞,观众中有的打伞,有的披雨衣,也有的没有任何雨具。我们三人顶一张塑料纸,不一会,衣服就湿透了。全场几千名观众没有躁动不安,静静欣赏电影,冒雨一直把影片看完。
夜深了,伸手不见五指,雨仍然没有停。我们手拉手,踏着泥泞的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五里以外的家。这在我年少的心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由此萌发了编写电影剧本的念头,中学阶段还写了两个美术电影剧本。后来在《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声中,走入军营,脑海中时常出现大银幕上的英雄形象。王成,丁大勇,董存瑞......“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大勇,要记住旗帜上的话,祖国信任你!”“为了新中国,前进!”一想到他们,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电影给我们带来力量,带来希望!
淮水悠悠,岁月悠悠。露天电影完成了壮美的历史使命,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与精彩绝伦的画面也留在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中。
“因为曾经感动,所以难以忘怀!”我由收藏DVD影碟到收藏电影文学剧本,电影连环画,电影海报,电影剧照,电影拷贝,电影放映机。小小的客厅变成放映的地方。如今我们都年逾花甲,偶尔相聚,一杯茶,一支烟,一盘胶片。对老电影的感情更浓烈了,透过斑驳的绝色光影,曾经的少年身影与那个光影世界重叠在一起,穿越半个世纪,仿佛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