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柳忆童趣
文/于俊哲
农谚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是北方最为常见,又极普通的树。在山野冰雪末融,大地春寒料峭之时,柳率先在众多树木中,舒枝展叶,泛青染黄,抽芽孕花,彰显绿意春色了。“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大地春来柳先知。
踏青春游,融入自然,花红柳绿。高大的杨柳倒垂着柔嫩如丝的长枝曼条,在春风吹拂下,犹如一片缥飘渺渺的绿纱,轻轻浮动的翠云,让人产生一种朦朦胧胧之美,那么曼妙,那么美感,那么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
河边湖旁,水面之上,缀满嫩嫩芽儿的绿枝,在阳光中婆娑轻扬,婀娜多姿,好似一串串天然碧玉的珠帘,置身于此,宛若进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树垂下绿丝绦”的意境中,生出无限地遐想,思绪飘回了儿时,想起了柳带給我童年的快乐……
春来了,大地回暖。猫了一冬,我和小伙伴都憋坏了,拉帮结伙,撒着欢儿,钻进由柳营造的乐园中。
家的附近有一个沙土丘子,是县城的最高处。在小孩眼中这就是山了。它位于县第一小学旁,都称之为一完小山。
山上长着杨树、榆树和各种柳。长长枝条的垂柳,短枝短杈的旱柳,长不高,却很茂密的柳树毛子。这里就是我们的玩处。
爬上高高的柳树,有选择的折着枝条。长长的带叶和毛毛狗的柳条,做成柳树帽,用做伪装。这是人生第一次自己动手做成的帽子要戴回家,向家人显示显示。
选择嫩的直一点的粗细适中的柳枝。拧下树皮,抽出木芯,剪成长短不一的小段,再割个叫嘴,便可以像笛子或哨子一样,吹出美妙的声音。我们称它为“叫叫”它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吹出的声音也抑扬不一。小伙伴拿着使劲的吹着,相互比着,感觉这是最好的“乐器”和玩具了。
最高兴的事,是打柳树叶子。这是一种体型纤巧,比麻雀更小些,浑身黄绿色的鸟。
我们自制弹弓,用泥球、拣石头子,当弹丸。到小山去打鸟。打鸟这是个技术“活”,准头如何,直接影响到你的“战果”。而“战利品”的多少,涉及到每个人拉馋的程度。
高兴在于, 打死的柳树叶子,被用黄泥裹上放到火中烤。然后变成我们口中的美食。这是我吃的最早的烧烤,也最拉馋的“野味”!(现在想起来,鸟那么小,除了羽毛、摘了内脏,还有多少可吃的肉呀?哈哈哈,那个年代,肉少也是肉,也有荤香味!)
最忘不了的是水边江畔那一丛丛,一簇簇的柳树毛子。我家住在第二松花江边。涨水时冲刷出许多沟沟叉叉。退水后,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泡沼湿地。充足水分的滋润,泡沼边,湿地里长满了柳树毛子。
这密密匝匝、绿意浓浓的柳树毛子,是儿时的玩耍之地,快乐之园。
俗话说:“小满鸟来全。”小满后各种鸟类陆续返回北方,茂盛的柳树毛子就成为鸟栖息繁殖的自由王国。在孩子头老铁子的率领下,我们带着夹子、网套到这里打鸟捕鸟。这里都是山雀儿。什么水叉子、拉拉罐、嘎嘎鸡、大嘴鸟、红嘴吧。这些鸟可比柳树叶子大多了。体大肉多,就更馋人诱人。打鸟是形式,烧吃是目的。都是贫穷惹得祸……
捕鸟结束后,又折了许多带着毛绒绒芽苞的柳树狗,拿回家插到装水的瓶子里当做装饰欣赏。因柳树狗狗十分像毛毛虫,又用来吓唬弟弟妹妹,逗他们开心。
夏天到了,经常与小伙伴到柳树毛子来玩耍。分伙藏猫猫,捉迷藏。我很机灵,藏得隐蔽,移动又快,很难被对方发现并抓住。气得孩子头陈邦指着我喝到:“你就像个大马猴子,贼溜溜地难抓。”因为,“马”与“母”、“猴”与“号”读音很相近,其他小伙伴没听清楚,就跟着喊了起来:“你是大母号子、大母号子…”以泄抓不住我之忿。从此,我就赢得了这么一个外号。虽然,有点不雅,还将公变成了母,却是我儿时顽皮贪玩的一个佐证。
在柳树毛子里追逐,弄得浑身脏兮兮、热呼呼的,就噗通噗通跳到水泡里去洗澡。并将脏了的背心、裤头放进水里洗洗,然后晾到柳树枝上,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像多彩的旗在风中飘扬。我们也光溜溜的躲到柳树毛子底下,遮荫避阳,休息嬉戏。
茂密的树毛,丰盈的浦草 ,涵养了泡沼湿地里的鱼呀蛙呀。游动的鱼,呜叫的蛙,吸引着人们。我们䠀着水,蹶着腚,去捉青蛙,摸小鱼。然后用柔软的柳条一个一个地串起来,招摇过市,向路人和没来的伙伴显摆。当然到家后又是一顿又烧又烤。白白嫩嫩的蛤蟆腿,撒上盐,用火一烤,空气中飘散出香香的味道。这可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烧烤。现在回想起来还余香犹在,回味无穷……
儿时与柳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玩趣和情趣。虽然,那时的生活平淡,条件简陋,但童年却充满了乐趣,值得去怀念,去留恋。现在每每见到柳,都会勾起这些童年的回忆,让我忘不了那深深的,浓浓的乡情乡思。

【作者简介】于俊哲,吉林省前郭县人,大学本科。历任前郭县委党校教员、白城地委党校教员、教务科长;白城行署办公室秘书科、综合科科长;白城行署接待办主任、白城宾馆总经理;白城教育学院副院长、白城师范学院分院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白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喜欢文学,常有散文发表,出版散文集《岁月留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