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朋友》,崴也朋友。因唱《朋友》而红得一塌糊涂的臧天朔,在被宣判那一刻,内心究竟怎么“糙”——“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一首老歌,绵延几十年,被人传唱不休,只因该歌宣扬的主旋律多么大气多么高尚: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如今再唱这歌,并想象着臧朋友的模样,应该是一种绝妙的讽刺!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搞明白“朋友”的真正内涵。
两肋插刀和插朋友两刀,同是插刀,差距甚大。几个小马仔打着“臧天朔的人”的旗号招摇过市,行霸乡野,这不是找事后找死吗?“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有人却用来划破光明。”不走阳光大道,偏披一袭黑衣沿羊肠小道猛奔,在黑夜里尚能躲避一时,太阳一出,必然无处遁形。我曾经也是歌手,一度崇拜过臧天朔,更为他的《朋友》而感慨万千,还写下了一些文字。臧朋友确实令我心怵与心寒……静思良久,我认为他的这般朋友充其量算作是哥们儿!而哥们儿是江湖的,朋友是社会的。江湖无辈,哥们儿可能满目皆是;社会有序,朋友也许三五十位。哥们儿大都近在咫尺,朋友间不少相隔较远。
哥们儿是和你一道偷鸡的那个人,哪怕他不吃一口。哥们儿是和你一道打架的那个人,哪怕你毫无道理。哥们儿是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却只能在花果山称王称霸。哥们儿是那件T恤,穿上去随便,放下来利索,不过那T恤绝对不是富人们穿的大品牌。哥们儿是能让你尽显“英雄”本色,虽然有时也难免让你丢人现眼……遇了事,哥们儿先想到的是个义字,这并不妨碍义字的最深处是个益字。出了错,哥们儿问的是怎么摆平。受了气,哥们儿问的是谁惹你了。求人,喊一声哥们儿,那意思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虽然很多时候连边都沾不上。对于你的长处,哥们儿会大张旗鼓地炫耀,却从来不打算学习。对于你的意见,哥们儿会毫无保留地赞同,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利弊。和哥们儿联系用的最多的形容词是热闹。和哥们儿在一起,经常唱的是“何不潇洒走一回”……
或许江湖中不能没哥们儿,社会上不能没朋友。但应当知道这其中的关键:讲哥们儿的时候,别朝社会里“粘糊”;讲朋友的时候,别在江湖上“捱混”。不是有作家说嘛:朋友是你的一面镜子,看看周围的朋友,就知道你是个什么人,哥们儿也是一面镜子,不过这镜子可能落了灰,沾了泥或者变了形,看看周围的哥们儿,不一定知道你是个什么人。有人对“哥们儿”和“朋友”做个拆字游戏。哥字两个可,此也可,彼也可;朋字两个月,清如月,明如月。宋江受招安不久,自知大难将至,先毒死李逵,以示关照之意,“那厮再不会闯祸了”——这是对哥们儿的注解。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子期一死,伯牙当即摔掉瑶琴,以表悲痛之情,“世上再有知音吗?”——这应该是对好朋友最好的诠释了!很痛惜,这样好(真)的、坦诚的朋友越来越稀罕,至少我是这么看待的。
臧朋友的《朋友》告一段落,终于找到了一首能使自己感情得以延伸的替代品——电影《集结号》的主题曲《兄弟》。以创作悲情歌曲著称的杨坤,在这首歌中延续了他悲情的路线。据闻,他携亲兄弟共同演绎《兄弟》时说过:兄弟情甚至胜过父母,是无论什么都可以一起分享的,兄弟就像一个人,心心相印,为了彼此愿意做一切。试想一番,一个对兄弟情有着这般见地的歌者来演唱《兄弟》,就是差又能差到哪去?《兄弟》由大气磅礴的弦乐衬托出杨坤充满爆发力而又极具个人特色的沙哑、沧桑的嗓音。一开始在低沉的音乐中展开,再配搭影像手法和乐坛才子梁芒创作的非常棒的歌词,使整首歌的基调蒙上了一层悲凉的感觉。随着音乐的扬起,歌声中的感情也越来越激昂,歌曲也由当初的悲凉变得悲壮,更好地表现出《兄弟》所要传递的沉沉的情,重重的义和浓浓的硝烟味!
有网民说:这首歌的感觉比电影还感人,每次听都是热泪盈眶!感情是要吼出来的,吼着吼着就被眼泪洗刷得干干净净。如果这歌给别人唱真的就失去了灵魂。那种发自心低的颓废与挣扎,只有雄性的男人在嘶声力竭时才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可惜的是,著名娱乐评论人鸿水在其个人网页上指出,由杨坤署名作曲的《兄弟》有抄袭经典英文歌曲《you raise me up》的嫌疑,从1分44秒到2分50秒、从3分56秒到最后这两段均与乔诗·葛洛班演唱的版本极为相似,包括节奏、音阶和高度都一样。即便如此,仍左右不了我对《兄弟》这首歌的极深的良好的印象,觉得《兄弟》这首作品就是大气,而且勿庸置疑,这种感觉会延续许久。
杨坤主唱的《兄弟》是在召唤一种我们都熟悉的感情,一起走过的和度过的难忘时光,在忙碌的日子里或许忽略了它的存在。《兄弟》这首歌的歌词很精彩,里面的句子值得玩味的地方很多:“没有火炬,我只有勇敢点燃我自己”,写的极有男人味;“谁也无法,把曾经都抹去”,写的多么深刻,多么具有思辨性……有些东西,注定不需要抒情的,就是诉说,霸道的直抵你的心灵。一股阳刚之气在字里行间流淌,其实,和平年代我们仍需要这个,因为太多的人需要补钙呀。听惯了风花雪月,偶尔来一首这样的歌曲,也算是一种生活。一个人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兄弟,再听几遍《兄弟》,不失为一种享受。
其实兄弟和朋友在某种场合下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兄弟”是朋友升华出来的感情而已,它比“朋友”在心中的位置要高,你可以为了兄弟放弃朋友,但你不会为了朋友而去放弃兄弟。朋友与兄弟的区别在于,当你犯错误的时候,朋友会帮你指出错误,而兄弟会帮你改正错误,当你有危险的时候,朋友会给你援助,而兄弟会站在你身边,和你并肩作战。朋友,陪你一起哭一起笑。且记,是陪,不是替代!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不会忘记一句话:“眼睛是会骗人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不是最真实的。闭上眼睛,张开双臂,用心的去感受一切,哥们儿、朋友、同学、亲戚、妈妈、爸爸、兄弟,还有自己,不要让眼睛骗了自己,要分清楚什么才是心里的声音。当然,不得不承认首先都是朋友,包括我们对家人,都愿意做的是朋友,之后才有亲情。所以什么是心底的衡量标准,这个尤为重要。
朋友是不一定合情合理,是不一定形影不离,是不一定锦上添花,是不一定常常联络……利字在前,道一声朋友,朋友会言“大丈夫要有大担当”。对于你的选择,朋友会斟酌。朋友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一种资源,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这种资源也会不可再生。所以呼吁:珍惜朋友吧,让友谊长存!有些人有什么朋友是由朋友来决定的,有些人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他们没有朋友的原因是没有人知道的,但愿他们自己会弄明白。尽管,也可以把朋友看得像兄弟一样,但是朋友终究有好坏之分,而兄弟没有!
人活在世,需要朋友。而朋友的真正概念是什么?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标准。我想在大多数人看来,朋友就是朋友,也有些人会想:朋友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句话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这句话每个人心里想的是不一样的,说它错吗?结果也是不一定的。的确,又有几个朋友不是被朋友出卖的呢?比如张俊以、比如臧天朔……当你需要帮助时,朋友会犹豫,而兄弟则不会。当你帮助朋友时,他会很感激,而兄弟很少会找你帮忙。朋友喜欢把兄弟挂嘴边,兄弟会暗暗记住你是他的兄弟。朋友有时候会给你添麻烦,兄弟会尽量帮你减少麻烦。朋友在你与他的朋友闹矛盾的时候会中立,兄弟永远站在你这边。朋友可能会有一大堆,但兄弟总是寥寥无几的。朋友和你是两个人,兄弟和你是一体的。朋友是加冰的咖啡,冷热皆宜;兄弟是加糖的咖啡,同甘共苦。韩寒的作品中有一句话,大概是“兄弟就是为你去死,朋友就是推你去死”,颇值得玩味!
你可以选择朋友,却无法选择兄弟;对于兄弟,我们只能不离不弃,风雨同舟!朋友时间长了友谊也就淡了,可兄弟即便再长时间不联系,感情还在,如同一壶永远温热的老酒!佛说:做兄弟的,有今生无来世。这足以体现兄弟之珍贵。在不同的情况下,朋友也许会离开你,但是兄弟就会留在你的身边为你坚持,鼓励着你。朋友可能在你难过的时候不嫌你啰嗦;而和你一起出生入死的,这才叫兄弟!……你说有区别吗?!兄弟不是陪你开心的笑,而是陪你难过的哭的人。兄弟不是“帮”你做事,而是“为”你做事的人。兄弟是连媳妇都可以说“咱们”的人,兄弟是你惹了麻烦捅了篓子第一个想要告诉他,他只是骂你几句白痴,怪你给他找事,但第二天你就发现他已把大事小情全部搞定了。兄弟是你有心事找他出来喝酒,他劝你少喝,说喝多了伤身,但最后他比你喝得还多的人。兄弟是可以为一个女人放弃全世界,也可以为你放弃那个女人。兄弟就是拿你妈当亲妈的人……
古人云:“四海之内皆兄弟”,却很少听人讲“四海之内皆朋友”。虽然确实有人说过“春风满面皆朋友”,然而紧接着便补充道:“欲觅知音难上难”。大概古人也觉得朋友这个称谓是不能随便叫的。一个满世界都有朋友的人,可能没有几个“耿”(铁)朋友,更别谈什么兄弟了。因此,就不难理解,至少可以想象得到:少年时,座中多是哥们;中青年,身边数十朋友;到老了,仅剩一二兄弟了。我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讲的道理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展翅高飞,那么请你多和雄鹰为伍,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所以,不管是做朋友、哥们儿还是兄弟,取舍很重要,并且得珍惜!“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一定要用心去对待每个人,这能尽显做人的功夫!这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以后的人生!我一直认为,如果俩人感情处到兄弟的份上,那才是最高之境界。在这个玄妙的世界,岁月锋利,留下的太少,恐只有兄弟般的情谊,能在风中飘荡……我套用《兄弟》中的一句歌词做结尾:每个夜晚都是同样的梦呓,自言自语——来世还要做兄弟!顺便提醒一声:武汉的兄弟——保重!

作者简介:康成钢,1968年出生,曾用笔名康戈,在武钢大冶铁矿工作30年,政工师,本科学历,已离岗歇工。喜好喝点小酒,始终不会打牌。年轻时参加过笔会,也转悠过夜总会,客串过主持人与驻唱歌手。系黄石作协、音协、散文学会会员。现靠打工糊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