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点评之十一/白骨精
作者:奚仁德
话说要点评《西游记》中的白骨精,且先看跟白骨精有关的三首诗。
诗曰:
一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二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三
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
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
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度来。
你道这三首诗是何人所写?
这三首诗非一人所写,乃二人所写。
哪二人?
一人是当代大领袖,大诗人毛泽东。一人是当代大政治局,大文豪郭沫若。第二首,为毛泽东所写。第一首和第三首,是郭沫若所写。
他二人为何要写这三首诗?
此话还得从一个绍剧的剧目开始说起。
话说1960年,浙江省文化局根据《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及30回、31回、32回和34回有关情节改编,由浙江绍剧团排演了一出优秀神话剧,剧目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961年10月,周恩来根据国际形势的需要,亲自指示浙江绍剧团来京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多次指示专场招待外宾。
1961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董必武的陪同下,来到怀仁堂观看了此剧。并兴致勃勃地多次热情鼓掌。演出结束后,毛泽东走到舞台前,向演员们频频招手致意,祝贺演出成功。
1961年10月25日,郭沫若在六次观剧之后,应剧团负责人章宗义(六龄童)的邀请,写下了上面的第一首诗。
1961年11月,毛泽东在南方视察途中,看到了郭沫若写的诗。到达杭州后,毛泽东在百忙之中询问了浙江绍剧团的情况,准备接见剧团全体演员。省委负责人说,剧团正在金华演出。毛泽东立即指示,不要影响他们的演出。11月17日,毛泽东在杭州写下了上面的第二首诗。12月29日,董必武也写了一首跟该剧目有关的七言律诗。本文没有引用之。
这三首诗,可以说都是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点评。郭沫若的第一首诗,认为人妖颠倒,是非不分的唐僧,应该千刀当剐。毛泽东读后,认为此点评不妥,有片面性,认为不应该把唐僧作为批判的对象,而应当把白骨精作为批判的对象。白骨精是敌我矛盾,唐僧是内部矛盾。白骨精是敌,唐僧是友,孙悟空是我。敌友我,要是非分明,不能混淆。故写下了一首和诗,即上面的第二首诗。毛泽东认为,白骨精是敌人,孙大圣是革命者,唐僧是中间派。
1962年1月6日,郭沫若在广州看到了毛泽东写的和诗,受到很大启发,当天就用毛泽东和诗的原韵,又和了一首,即上面的第三首。毛泽东看了郭沫若的和诗后说: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郭沫若说:对待犯错误的好人,应当争取他们,不应该感情用事地加以深恶痛绝,“千刀当剐”。
因为他们二人都是政治家,点评,解读,带有政治色彩,是必然的,是正常的。
我们先了解一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剧情——
在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遇到了洞妖千年尸魔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便先后变成了村姑、老妪和老丈来迷惑唐僧,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并奋起金箍棒,三次痛打白骨精。但白骨精三次都使用了解身(尸)法,丢下假尸逃走了。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打死了好人,就屡念紧箍咒,断绝师徒之情,并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随后,唐僧和沙僧都被白骨精捉住。逃走了的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了孙悟空。孙悟空趁白骨精请其母亲(老妖)来吃唐僧肉的机会,在路上将老妖打死,自己却变成了老妖去见白骨精。孙悟空到了白骨精那里,骗得白骨精在唐僧面前揭露自己三次变形的经过。唐僧听了,非常后悔。这时,孙悟空才现出原貌,奋起千钧棒,打死了白骨精,破了白骨精的解尸法,让白骨精现出了原形。孙悟空救出了唐僧,师徒四人重归于好,又踏上了取经的征途。
剧本的情节改得很好,特别具有戏剧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曾经连续上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后来,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木偶剧团,也分别改编排演了该剧。再后来,还拍了电影和动画片等。在后来的电视剧中,该故事情节,也是重头戏。
半个世纪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孙悟空大闹天宫》,成了《西游记》中最热门的故事,男女老少,人人喜欢,百看不厌。
上面三首诗,毛泽东的诗句,对白骨精点评得很到位。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精。
首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白骨精,既是戏中的主要人物,又是诗中要写的主要对象,更是毛泽东要设喻的喻体。
“一从”“便有”,揭示了“大地起风雷”和“精生白骨堆”的辩证关系。说明白骨精与世俱来,由来已久。
一从,自从。一,有一旦、立即的含义,有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口语中“一开始”“一来”也是这种构词法。风雷,风暴雷霆。《易经•说卦》:“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清•龚自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便有,就会有,就有了。精生白骨堆,精生于白骨堆,妖精从白骨堆里孳生出来。《西游记》第27回:孙悟空第三棒打死了妖精,使妖精现出了原形。“一堆粉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在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女妖“白骨精”是主要反面形象。
在网络媒体上,有人对“白骨夫人”进行了设问和解答。问:白骨精没有丈夫,为什么叫做白骨夫人?答:是观音菩萨答应了她,死后可以投胎嫁人。这个不能自圆其说的问答,其实是望文生义地解读了“白骨夫人”。他把“白骨夫人”理解成了“白骨(丈夫的名)的夫人”。原著里的这个“夫人”,既不是表示妻子的夫人,也不是表示老婆的夫人,而是表示女士的夫人。因为白骨精是一个由女尸骨变成的妖精。故称之为“白骨夫人”。
那么,《西游记》原著中的白骨精如何呢?
白骨精,《西游记》原著中并不叫白骨精,而叫白骨夫人,尸魔。她本是白虎领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因采得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故变幻成了人形。她的这一生世,跟孙悟空的生世倒也有相似之处。孙悟空原本是一块顽石,也是因采得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而成为猴子。
白骨精的生世,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来。我家乡的镇志里,记录了一件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们镇上有一个慈善组织,叫万字会。这个组织每年的清明节前夕,都组织会员到荒郊野外,捡暴露在地面之上的骸骨,并把这些骸骨,重新掩埋。镇志里认为,这是善举。我想,这肯定是善举。看了白骨精的生世后,我突然想到,万字会的这种善举,除了善举的意义外,还有没有怕这些裸露的骸骨也会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而成为白骨精呢?我想,可能有这一层意思。也可能是受了《西游记》里白骨精故事的影响吧。
在《西游记》原著中,白骨精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而且是一个没有权力,没有势力,没有背景的三无产品。但她却是《西游记》中最厉害的妖精,她是《西游记》中,第一个表达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个说法的妖精。她开了吃唐僧肉的先河。以至于后来的许多妖怪,都想吃唐僧肉。唐僧肉,也由此就成了人们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时髦的比喻词,成了一个非常珍贵,大家都想得到的好东西的代名词。成了香饽饽,大肥肉,大土豪,大老板 ,大权力,高职位等等的代名词。白骨精也成了类似于狐狸精和害人精等等的代名词。
白骨精,真的很精。第一精,情报精。她是所有妖怪中,第一个知道吃唐僧肉是可以长生不老的。第二精,目标明确,要吃唐僧肉,而且是要生吃唐僧肉,而不需要煮着吃。其他妖怪还要把唐僧肉煮了吃。第三精,战略隐蔽,善于伪装,给人假象,隐藏吃人真相。第四精,战术高明,会用解尸法,会用离间计。善于变化,善于抓住时机,善于抓住人物心理,善于利用矛盾。
她善于变化,尤为特色,先后变化了三次,根据需要,分别变成了村姑,老妪,老丈,而且变的速度快,摇身一变,就可以了。不但变化快,而且变化真。
一看她一变——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在猪八戒的眼里,更是个娇娃:冰肌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是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二看她二变——
好妖精,按落云头,在那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步的哭着走来。
在孙悟空的眼里,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痩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往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荷叶皱。
三看她三变——
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老公公,真是个:白发如彭祖,苍鬓赛寿星。耳中鸣玉磬,眼里愰金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你看她,每一变,都是变谁像谁,而且神形具备,惟妙惟俏。这等变化,凡胎肉眼,何能识破?如此变术,能说不精?
善于抓住时机。她早不变,晚不变,唯独选择在孙悟空离开之时变,选择在唐僧又饥又渴的时刻变。选择孙悟空离开之时,是避开最强有力的对手。选择唐僧又饥又渴的时刻,这是唐僧的理智最薄弱的时刻,容易得手。
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她知道,唐僧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于是她的一切花言巧语都是围绕佛教,行善,施舍等来说,投其所好,感同身受,获得好感,骗取信任,让其放松警惕。
善于利益矛盾,使用离间之计。她在与孙悟空,唐僧,及猪八戒的交手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使用离间之计,让唐僧对孙悟空产生恶感,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白骨精,好个精字了得!
在整个《西游记》的故事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故事。男女老少,不但个个喜闻乐见,而且还喜闻乐道。
《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与《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这两个故事,都成为了这两部经典著作中的经典故事。
白骨精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小学生的阅读题里,要求写出《西游记》中的两个人物名字,写得最多的就是孙悟空与白骨精。
白骨精是一个反面教员。《西游记》里有白骨精,“东游记”里也有白骨精。西天取经的途中有白骨精,东土创业,建业的途中,也有白骨精。说不定,你的办公室里,你的身边,就有白骨精。只要你是唐僧,就有白骨精看上你。唐僧肉,谁不想吃啊!如果遇到白骨精,你既没有唐僧的定力,又没有孙悟空的功力,你就等着下油锅吧!
白骨精给我们的教育或启示太多了。读者诸君,各自领悟吧!
当然,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白骨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品读一下这首诗吧!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白骨精随时都有,随地都在。当心,警惕!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希望你不要成为愚氓的唐僧,否则,你必有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要想免灾,你就必须要有火眼金睛和金箍棒。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你若没有孙大圣,就永远到不了西天,永远取不到真经。要想对付白骨精,非孙悟空莫属。多一百个猪八戒,没用。少一个孙悟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