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琼莲
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深深地影响着你,可能是父母,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同学、朋友,也可能只是偶遇的路人,而对于我来说,影响最深的是一位长辈,虽然从未谋面,但我对于他的故事却能耳熟能详,甚至是刻骨铭心。
他是我的表叔公,祖父的表弟潘濂,被称为“中国鲁滨逊”,他的故事曾传遍世界。二战期间,24岁的潘濂在英国商船“贝洛蒙号”上工作。1942年11月,他与“贝洛蒙号”上的52名船员一起,准备从南非开普敦到南美苏里南。途径亚马孙河时,船被德军的鱼雷炸毁了,迅速下沉,他抓了一件救生衣跳船逃生,并成功爬上一艘救生筏,而其他船员都遇难了。他靠吃鸟肉、喝鲨鱼血,在海上生存了133天,经受着风吹雨打,不仅被严重晒伤,身体逐渐衰弱,而且不幸生病了,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都坚持下来了。直到后来他被3名巴西渔夫发现,这才被救援。康复后他被送到了英国,受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亲自接见,并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以此表扬他“令人罕见的勇气”,他的海上求生经历被英国皇家海军写成了野外生存手册,美国还邀请他去给美军校讲解海上求生术。
祖父的家乡和潘濂叔公是邻村,在文昌东北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里是沙碱地,土地贫瘠,常年干旱少雨,生活极其艰难,在祖父10岁那年,曾祖父母相继去世,剩下他和年仅8岁的叔公相依为命,为了谋生,他十几岁便和潘濂叔公等一起去南洋投奔亲友,在货轮上当船员,后来,潘濂叔公去了香港,在英国商船当侍应生,而祖父带着一笔积蓄回到文昌老家,娶妻生儿育女。
祖父一共养育了八个子女,或许是因为他曾经当过船员,见过世面,所以他教育子女的方式很特别;每天晚饭前,他会召集儿女一起开会做点评,对每个孩子一天的学习、劳动等表现逐个点评,并根据不同情况,结合潘濂叔公的故事进行教育,教育孩子们要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还要有本领、有勇气,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怕挫折,敢于挑战,敢于面对困难,重要的是学会独立自主,有些时候、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去面对。祖父是个文盲,从未上过学,当年只能在货轮上当普通船员,尽管他聪明伶俐,积极上进,踏实肯干,但职位一直无法晋升,对此,他始终耿耿于怀,因此,他反复叮嘱孩子们,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多读书才能走得更远,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才能出人头地,才能过上好日子。
后来,儿女们慢慢长大,大多都勤奋好学:父亲是家里老大,尽管当年品学兼优,但因为家境贫寒,弟弟妹妹尚年幼,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不得不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报考了海南农业学校;三叔考上天津大学,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电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四姑、小姑等人也陆续通过读书成为教师、法官;小叔参军后,经过努力成为团级干部;其他几个叔叔、姑姑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上大学,但也都通过招干、招工等陆续走出小山村,如今,老家已经空无一人。
祖父8个子女及孙辈共几十人,分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尽管他们都只是一些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他们骨子里始终有一种执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始终都坚持勇于面对、敢于挑战。父亲当年身患重病,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他始终坚强、豁达,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总是咬紧牙关,认真、积极配合每一种治疗方案;小叔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立下战功,后来转业到地方一家企业工作,企业破产后被迫下岗,但他不抱怨不沉沦,40多岁开始创业,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如今他已年过60,依然在商海拚搏。当然,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共和国的功臣,若干年后,民政部门找到小叔,为他补发了工资,还办理了退休手续;六姑没能继续学业,回村务农,不仅干农活、家务活是一把好手,而且还当上村里的民兵连长……
他们都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些目标可能很渺小、很平凡,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平庸得不值一提,但如果普通人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好,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或许,也算是一种成功。屠格涅夫说过:“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却正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成功的意义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有多么的伟大,只要享受了努力的过程,就不会是失败者。
后来,祖父开会的对象变成了一群孙子孙女,教育的内容中依然有潘濂叔公的故事,再加上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反复强调的,还是学习的重要。那时候,我跟随父母在琼海生活,寒暑假才回老家,有幸倾听祖父用浓浓的文昌话讲出一堆铿锵有力的大道理,印象最深的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再苦再难,还会苦得过公濂(海南文昌的习惯称谓)、难得过公濂吗?”或是因为祖父走南闯北见过世面,他的言谈明显有别于一般人,不仅言之有序,条理清晰,而且言之有理,浅显易懂。他反复强调,遇到挫折和困难,即使一时找不到对策和解决的方法,也不能退缩和躲避,要勇敢地去面对,保持头脑清醒,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果逃避只能意味着失败,甚至是毁灭。
第一次听到潘濂叔公的故事的时候,我还没上小学,深深地被故事震撼了。后来,故事听得多了,我对其中的情节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也开始学会换位思考,经常想象着潘濂叔公当时的情景:没有同伴、没有食物、没有饮水,面对的只是茫茫大海和一艘小破船,如果换成是我,有没有坚持下来的勇气和能力呢?究竟该如何才能像他那样有志气、有毅力、有本事,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退缩、不放弃,顽强地活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是应对挑战的最好途径,学无止境,要努力从任何的细节、从任何人的身上学习和感悟,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带着这些思考,我渐渐长大,一直到现在,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我应该算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但悲观却不消沉、积极却不草率,习惯于凡事都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每当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努力像潘濂叔公那样动脑子想办法克服困难,不逃避不放弃,努力在绝望中寻找温暖、寻找希望。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我都始终坚信,希望,就好像是阳光一样,有些时候也许会因为被乌云遮挡而看不到光芒,但只要坚持下去,努力向前,一定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符琼莲,女,海南省文昌市人,琼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司法行政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兼修中文、法律,爱书爱茶,爱旅行爱美食,喜欢醉人的静谧,也迷恋尘世的喧嚣,更酷爱大自然的野趣。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体制内工作,写各种行政公文及理论文章的同时,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忙里偷闲写各种随心所欲的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