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初平牧羊图》
宋苏轼
先生养生如牧羊,
放之无何有之乡。
止者自止行者行,
先生超然坐其旁。
宋代苏东坡大士有一首诗讲了'养生如牧羊',知道咱这颗心如放牧的羊,放之牧野羊不会跑散溜远的。待到天色昏暗了,羊自有回归之自觉。'养生'应学会如庄子的《逍遙游》,放之'无所有之乡。'而东坡先生的'养生'说到最后却是'养心'为要,'止者自止行其行,先生超然坐其旁。',这里的'先生'是指宋代黄大仙黄初平先贤,能做到超然于牧羊人的'坐其旁'境界,'心不在羊',因为他早已悟到'羊迟早,也不会丢的。'除了遇上大灰狼,那也沒办法。有羊送到狼牙上,牧羊的黄大仙就更超然无忧了…
榕树下 可以忘忧解愁
文/梧闽

孔子云'衣食男女,人之大欲。'周未或假日,朋友圈晒图最多的,也许是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小康生活'画面、文字或抖音…今天星期天,好友庄溪源来电话说'我在榕树盆景园做园丁,享受劳动,享受艺术,享受新氧…',邀我一起共享…此刻,我正学着黄璇老书记,走在石码老衔…享受'伫倚骑楼风细细'的站店美女,这是作家蔡明辉笔下《石码老街》那'又白又水'的美眉…虽然,我已经过了谈情说爱的盛年,但念想起搞国画艺术的大家齐白石,八十三岁还生儿子,九十二还想续弦娶美眉…而我,仅仅不足五十八周岁···盆景艺术与国画艺术,有实景与虚拟之别,却有共同的'元宇宙'之生命空间…古早庄子的后代,溪源贤弟之招,让我马上有离俗入道的闪念,走吧!去享受一个石码的榕色绿意···







溪源贤弟说:'老祖宗,是蒙漆园吏··也许,也是玩盆景艺术的,才产生了悟道的大智慧…我常为这些上百龄的老榕树头换土、浇水、治虫、雕枝、剪叶…累了,静静地坐在他的面前'发呆'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我接话茬说'心学儒圣王阳明,年青时,关在自家的后花园,静静地现察那几丛竹子·他想'格物'(研究实物)致知…一直不解竹子天然的'空心有节,那么,你的眼前,榕树为什么'盘根错节'呢?…','哦⊙∀⊙!对,榕树,是闽南人的社树,有村就有榕…建社的老祖公,栽培榕树除了彰显'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功德外,似乎也在宣示一种人生哲理,用现在最时毛的红色术语叫'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农耕生活,从游牧或刀耕火种到定居建社,必须有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就似榕树的'盘根错节'有自然之道一样…所以,道家始祖老子才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而道家次祖,却叫人们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去'无何有之乡'走走看看,在人伪的社会场景看多了…受'盘根错节'的关系习俗'酱牛肉'熏陶久了,人往往会注意自己的社会性,而忽略在'盘根错节'之下的土地、之上的'阳光雨露'吧!





老一辈的闽南人,骂别人穷困蒙味,就会讲,你这人真是'宋乡'(闽南语),贫穷的意思。而中国文化上的'蒙人',是指'未开化的人',有蒙昧愚蠢的贬意。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庄子有235字小传,概括起来只有5句话:'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也。其言咣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蒙人'在司马迁的表述中,并没有指蒙昧的意思,而是说庄子出生在'宋乡',宋国国都商丘的郊区,名叫萧蒙或小蒙这个地方。那么,为什么闽南人中老一辈骂人贫穷时,嚷嚷叫'你很宋乡',因为闽南人自唐代嗣圣(武则天)年间,开漳州圣王陈元光祖母父子三代,带来的二批五千府兵,计有58姓的平乱开漳将士,都是河南的··古代的宋国贫弱,境内在河南东角、安徽江苏西北角、山东西角交界处,史载当初周武王伐纣王,灭掉商朝,在中原划出一块最贫困的地区,设立一个宋国,以便发配商朝的'亡国奴',也算给条出路吧。国既贫弱,民智难免壅蔽。所以,后来先秦诸子写文章说到蠢人,多称其'宋人'或'宋乡',犹如台湾或香港人自以为很富贵,称咱们'阿陆'或'内地呀'一样…庄子虽然是宋人,写文章也不放过自己的同乡。《逍遥游》中,写的千里迢迢贩运帽子去越国卖的傻瓜是宋人。《外物》篇,全城小贩协助别人哭丧,哭死一半的大笑话,发生在宋国首都。《列御寇》篇,被骂作'舔屁眼'的曹商又是宋人。



由此可见,血统带着中原文化的漳州人,骂人'贫困愚蠢'的口头禅'你这人是宋乡',是有历史渊源的,贫穷限制了人的想像力,也制约了人的能动性,贫困中夹杂着许多愚昧,这或许并不是个体谁的错,'井底之蛙'的天,不会超过井口那个范围…'夏虫不可以语冰',因为夏虫一生只有春夏秋三季,跟它谈论冬季的'冰',不切合对象,也没有实际意义…

那么,庄子在《逍遥游》篇中说到一个'乡'叫'无何有之乡',其文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后人把'无何有之乡'解读成一无所有的'广莫之野',亦有人理解为'无为'的自然环境…而我想,庄子的出生地既偏僻又赤贫,而且那儿的老百姓愚蠢且蒙昧··对比庄子一生的游历,'无何有之乡'亦就是他的故乡'宋乡'吧!因为在那儿,已经穷怕了,也许移植一棵'无用且长寿'的栎树··也没有增减或变化…而游'无何有之乡',人们完全可以放下一切物欲而变得从容…而享受一种精神上自足吧!

榕树看了庄子的'无何有之乡',它一定会怨声裁道:'古早的栎树··太幸福了,不必受人类换土浇水,也无需让人'据形授意',剪接雕锯的都是我的根枝茎叶…我忍受了太多太多的折磨,似乎就是活在人类的俗眼里、市场的评价中…我并没有扎根于大地,而苟延残喘在瓷盆或花台里…',栎树因为被人类认为无用而长寿,我却因为凸显千疮百孔、苍老垂危或悬梁挂锤诸'娑婆'实相…而彰显活着的价值··哎!既然无法放任自由,那就任由人类折腾摆布好了…反正,活着,就是一种'观自在'菩提吧,只要有益于人类心身健康!





最后,我只想说,在闽南古镇石码,也可以享受一种苏东坡式或如黄大仙'超然'的牧羊生活,或泛舟观澜,或栽榕插花等等,未必文章成大士,从无钟鼓亦观音!即超然于喧囂的物外,又静观内照养心吧!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