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
文/何俊锋
佛说: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这是在告诉人们,人人都可成佛,佛是一个人通过修行得来的。实际上,佛是一种觉悟或觉醒,人是佛的本尊,佛就藏于每个人心里。“人”和“佛”是证悟过程中的两种状态,前者处于尘俗里,后者已迈入了佛国。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半尘一半佛,前半生在刻意做人,拼命地追求荣华富贵,后半生才想起要做个觉悟者,凡事只求平静、清净,却很难成佛,只有六个月内的婴儿期才呈现出了佛的状态。
成佛是很多人的追求,因为俗人充满痛苦,只有成佛才没有了世俗的烦恼。同时,求佛不是向外求,只能往内修,因为佛就在自己的心里,只要自心清净了,便是觉醒,这时候,万事万物都是清明的。当然,追求成佛并不一定终能如愿,因此,说“人是未来佛”只是一种求佛过程中的逻辑性的必然。而佛一定是从俗人转变而来的,或者说,即使成佛了,也依然是人,所以,“佛是过来人”是现实的。
求佛之人都将佛当作了外在的神圣,因此到处膜拜,而且俗念缠身,以为身外之佛能带给其荣华富贵又能让其无灾无痛!我想,这是对佛的一种误解,因为佛是觉醒了的自性,而非外物,这些人满脑子的俗念,怎能见到佛呢。“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这句话是在揭示求佛的法门,即通过修行觉醒自性。它同时又强调了人人都可成佛、佛永远活在世俗世界的观点。所以,这句话也道出了禅宗主张的思想根源。无论是佛学及禅宗,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哲学,是有指导意义的。
文/何俊锋
四月的暖风,轻轻地吹落一串串缀满枝桠的槐花,一团团、一簇簇,犹如不施粉黛的绝色女子,清丽脱俗。洋槐林中,染着你的味道,沿着蜿蜒的小路,寻觅你的微笑,我将用五色笔,行云流水般地描绘你。纸上斑驳的影子与墨痕相应成趣,山遥水远遗墨间,洋槐花开意连连,枝妩媚,花甜美,渲染满地芬芳。春光锁不住,流年似水。牵挂,就像那串串槐花,纯洁而珍贵。捻起素笔,思绪如沧澜,写下一行行深深浅浅的文字,在槐花疏影、水墨丹青间,演绎着人间清欢。季节的光阴,似⼀弯江⽔,浅浅的、淡淡的,永不停歇。站在春夏交替的⼗字路⼝,轻轻地呼吸,有几分甜蜜,那是槐花的香气。
片片槐花,落在我们脸上,肩上,你说,我像美丽的花仙子。如今槐花又开,天空依旧蓝,只有淡淡的思念在蔓延。早晨的一缕阳光,透窗而入,整个房间都散发出片片暖意,而你,在我心中留下了脉脉温馨。从此长袖翩翩,舞尽锦色年华,紫陌红尘,等待槐花再开。盈一抹情怀,于阡陌一隅,看那串串槐花在风中妩媚妖娆;怀一袭恬淡,相伴人间烟火,终将心事沉淀,婉约成心头的过往。远去的旧时光,雕刻了多少缱绻的笑容。那一天,阳光,很暖,你的身影,渐行渐远,宛如梦里的繁花,水中的明月。时光悠然,于恬静中轻轻流淌。心事层叠,回眸处,总有些许心语,似一首回环的旋律,低吟浅唱于风里。
收起尘封斑驳的往事,转角处,扣上故事的门锁。天气向晚,吟一段岁月成诗,画一朵水墨莲花,横笛浅吹,春意阑珊。安静的午后,一个人,坐在庭院里,享受初夏阳光的温暖,哼着记忆里那首甜美的歌曲,读书、喝茶、听风,看那落落槐花,淡淡其华,轻轻飘散,随风入画。我在槐花飘香的季节,写下瘦长的思念。岁月是一条不归的河,当风儿吹走了曾经的牵挂,我愿在光阴的天空,放飞手中的风筝,并对尘封的往事和过往的经年,轻轻地说声再见,用一颗无悔过去、不畏将来之心,去拥抱眼前的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