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三十二)
杨浩然.偶然著
三十二、乌云翻墨腊梅寒
苏鲁战区司令部移防后,蒙东地区形势突变。伴随着八路军“百团大战”的胜利、华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崛起,及山东军区根据地的不断扩大,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又一次发酵了。虽然明面上仍喊统一战线,但面对山东军区的扩张,蒋开始反击了。
要知道,目前的山东军区已今非昔比,一一五师已编为七个教导旅,达到了七万余人;山东纵队则编为了四个旅、四个支队、两个直属特务团,人数达到了五点四万人。山纵与一一五师合并为山东军区后,光正规部队就达到了十五万之多,加上地方武装,往少里说也够二十万了,蒋介石能不害怕吗?
因此,蒋率先向山东开刀了。国共合作一破裂。八路军一一五师及山东纵队不得不撤出了王庄,转战崮区打起了游击。
于学忠手下的五十一军和五十七军立刻分成了三派。一派拥于联共抗日;一派拥蒋反共;而另一派则认贼作父当了汉奸。
三派中,拥于联共主战派最弱。相反,拥蒋反共派则占了上风。最可耻的是卖国贼,但这类人靠日本人撑腰,最容易兴风作浪。
为了争夺苏鲁战区司令部和八路军总部转移后的根据地势力范围,国民党五十一军开始步步南侵。五十七军军部虽然随于总司令去了莒沂边,但军长缪徵流一手扶持的沂蒙队却留了下来。
沂蒙队队长叫武彧生,朱位人。年初,五十七军军部驻防朱位时,缪军长住他家。
武家是大地主,其父自然望子成龙,打小就培养儿子上学。抗战爆发后,学就上不成了。结果,把个武彧生培养的学户不学户,庄户不庄户了。天天游手好闲,横草拿不成竖。武父那个急呀,一见缪军长,就诉起了衷肠。
缪贪酒,几杯酒下肚,就为这孩子谋划起来了:“目前是乱世,常言道,乱世出英雄,不如让贤侄弃文从武吧。”
“这主意好,保家卫国,匹夫有责吗。可武器上哪弄?”武父问。
缪说:“只要彧生干,枪我出。”
武彧生一听给枪,两眼立马放起了光:“行,我干。”
“好,那你明天拉队伍吧,拉多少人,给多少枪。”缪满口应承道。
武彧生是个急性子,哪等到天亮?当晚就组织起了一帮虎朋狗友。没几天,就拉起了上百人的队伍。
缪大喜,随给这支队伍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沂蒙抗日游击队”。
队伍成立后,人越聚越多。当兵有饭吃、有钱花、有枪扛,立马吸引了不少穷苦青年和地痞无赖。
武彧生很讲义气,由于缪有再造之恩,他对缪更是忠心耿耿。缪让他打鬼子,他二话不说。缪让他反共,便天天抓。让他联合日本人剿共,他马上打出了膏药旗。为了夜间行动方便,他甚至成立了打狗队,把方圆几十里的狗打了个干净。
缪虽然走了,但他的灵魂仍在,临走插入根据地的这根楔子,却开枝散叶地日渐壮大起来了。而且一出手,就把文天放从九头崮上撵下来了。于是,根据地南门洞开,给鬼子扫荡创造了机会。
这个冬天真冷,滴水成冰。天上乌云翻墨,地上暗流涌动。面对这一切,马三忧心忡忡。
这天一大早,马三就把左膀右臂们召集起来了。他说:“目前情况突变,又失去了总司令和八路的支援,今后的日子会异常艰难。怎么办?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但打大仗是不行了,只能以守为攻。攻击他们的弱点,打他的七寸!老百姓不是最痛恨鬼子和汉奸吗,那我们就为民除害。即日起,各队分头行动,继续搅。搅它个天昏地暗,搅它个地覆天翻!”
“行。”羊二说“国民党不是成立剿共队,武彧生不是认贼作父,为害一方吗?那我们就成立锄奸队,见鬼子就杀,遇汉奸就除。”
郭明亮说:“杀鬼子可以,但不能硬来,要寻找机会,一旦时机成熟,立马出手。但对汉奸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也是良民,绝不能滥杀无辜。可对那些死心塌地跟我们作对的,必须除掉,以绝后患。就算是杀鸡儆猴吧。”
“我看这样吧,先拿武彧生开刀,杀不了他,也得除掉几个祸害。每杀一个,就糊上一张写有‘汉奸下场’的纸条儿。”马三说。
郭明亮说:“也可以瓦解汉奸,谁与人民为敌,就给他上黑名单,反正从良者既往不咎。”
“好。”马三说“羊二,你先挑几个出头鸟儿,今天就行动。”
天上的乌云漫过来了。看样子,又要捂一场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