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文/祥 阳
“ 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这句温馨的提示告诉我们,世界读书日的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读书去学习。
读书,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有一位哲人说得好:“世界上最香的东西并不是美味佳肴,而是书的墨香。” 人要有宽广的思想境界,必须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精神营养来自哪儿?来自浩瀚的书籍海洋,来自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毛主席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一生酷爱读书学习,造就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伟大传奇。 我以为,读书是一种快乐,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知道它的无穷魅力。只要带着兴趣、好奇、疑问去读书,你就会被书中的知识所吸引,你就会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你就会发現,读书是一次精神旅游,漫步在书籍的金光大道上,让文字牵着思想远行,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去塑造高尚的灵魂。你就会读懂世界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那句名言:“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达,人们通过APP应用软件提供的平台,使阅读变得唾手可得。但是,在热闹的网络中,想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我认为,要做到静心读书,必须克服浮躁心绪,始终有爱读书、读好书的持久欲望,才能让人充满正能量,永葆青春的思想活力。 宋代著名学者汪洙赋诗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后两句诗文的意思说,世上所有的行业都是低贱的,唯有读书当官才是高贵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今天的人们只要勤奋敬业、有作为、有担当,就能行行出状元,业业出成绩。而读书学习做为人们传承知识的渠道、人类进步阶梯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尊崇。因此,有人把这两句诗改为“万般皆有品,读书特别好”,使这句影响久远广泛的名言与时俱进,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并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读书”一词,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看着书本,出声地读或默读。就是说,读书有朗读或阅读两种方式。这两种读书方式相互依存,各显魅力 , 殊途同归。 历代文化教育学者认为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用声音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宋代理学家朱熹推崇朗读,他说,凡朗读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如此,则可以深刻领会文章的要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朗读,作为一种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性活动,可以再现文章的思想美、艺术美。通过朗读,读者不仅与作者交流了情感,而且潜移默化地熏陶了读者的思想,收到了传承正能量的效果。朗读他人的文章是学习的过程,朗读自己的文章实质也是修改完善作品的自我学习过程。
无论是朗读还是阅读,读者汲取的是精神的营养,释放的是知识的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沿途所见的风景毕竟是有限的,而书籍就是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同许多高尚杰出的人谈话。” 由此可见,一本好书就像一缕阳光,一束鲜花,给予我们光明和芳香,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明亮,思想更加聪明睿智。
毫无疑问,读书学习对人生的教育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照亮人的前途,指导人的行动,贯穿了人生求学进步的全过程。读书学习没有年龄界限之分,少壮勤奋学,老年继续学,始终不渝的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才能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 国家主席***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的话精辟地揭示了书籍给予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和读书学习给予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牢记***的殷切教诲,永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理念,充满激情地朗读阅读吧!博览世界经典,虔读历史华章,讲好中国故事,共享读书的快乐。
“世界读书日,你读书吗 ?”,这句温馨的提示真好。让它成为我们自觉读书学习、经常互相勉励的座右铭吧!
〈2023年“世界读书日”前于北京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