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西沃土养育的作家王长新
读《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一一耿遵珠》
高廷伦
我和王长新是早年相知未相识的老朋友。当年王长新在茌平县委宣传部工作,驰骋于文化界,荡漾于文学艺术的海洋里,其作品频频见于报端和文艺大刊。我则埋头于教育战线,于工作之余,读过不少长新的佳作。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王长新和仇长义合著的《茌平风情》一书,当天晚上我读到深夜,啃完了第一遍。2021年至2022年我在编著《茌平故事》一书时,首先想到了《茌平风情》一书中那些精彩绝伦的故事,决意把它们收录于《茌平故事》一书。我播通了王长新的电话,说明用意,王长新欣然应允。至此,我们这对相知未相识的老朋友第一次有了个未见面的通话。2022年深秋,万禾籽熟,腊梅欲绽,金风微拂,阳光明媚的那一刻,我接到王长新的电话,说他已经来到了我的楼下,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喜出望外,沒来得及更衣,只穿了内衣内裤,趿垃了拖鞋,忙去开门迎客,我们这对四五十年相知未相识的老朋友第一次在楼梯口见了面,两双手抓得好紧好紧,久久未能放开。王长新递给我一本沉甸甸而又厚重的书,我郑重地接到手中一看是: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一一耿遵珠》!王长新著写此书,曾在微信上对我透露过一丝消息,可真沒想到这么神速。还沒等我思想转过弯来,王长新就开口向我索要我刚出版不久的《茌平故事》一书,因我的书和长新的书不在一个档次,我免为其难地将《茌平故事》一书递给了王长新。
![]()
《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一一耿遵珠》一书是王长新的近作,我欣读后感触颇深。大凡著书立说者,须具三品,即人品、文品、书品。人品,即人的品质,人的品格,人的品性道德。好人品,对人要慷慨大方,宽以待人;对国家要爱岗敬业,忠诚热爱。人品好,就是道德品质高尚,遵纪守法,为人诚实,作风正派,就必是一个正直、善良、勇敢、守信、宽厚、才智、勤劳的人。我和长新这次初次面对面交谈不足一小时,我们交流的较多的是文学,是艺术,再就是孝道,由此我知道长新有八旬的老母,他在天天尽心守护,忧母亲之所忧,乐母亲之所乐。一个以孝为先的人就必是一个守信、宽厚、诚实、正派、勤劳的人。这就是王长新高尚的人品。
高尚的人品,就决定了著作的文品。王长新《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一一耿遵珠》一书,文风清正,语言朴实流畅,农家话,百姓语,无空洞、冗长、浮泛、空话、套话之嫌,让人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享受感。
高尚的人品和富有创造性的文品,就决定了著作的书品。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的评价,作品一旦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王长新《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一一耿遵珠》一书,时代性贯穿通篇,地域性大唱主角,百姓情彰显的淋漓尽致,处处充满着鲁西大地上的泥土气味,王长新从炕头写到饭桌,从地边写到大棚,从穷写到富足,从写思想,写到经济,从过去,写到现在,又从现在写到未来。有开创,有发展,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和教训。为人标杆立影,也为人指路明向。
王长新《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一一耿遵珠》一书,守住了初心,又敬畏着民心。跟随了时代的潮流,唱响了时代的前进曲,为乡村振兴的潮流推波助澜,为乡村振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一部好的作品,并不拘于一格,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人心,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就能传得开,留得下。
王长新《中国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一一耿遵珠》一书,思路清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平易隽永、凝炼自然、细腻而明快的独特艺术风格。反映的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声,彰显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怀。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温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生。传播了当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宏扬了正义、满载了一方阳光,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它象一团火一样燃烧着,也使读者从内心中起火燃烧。
作者简介:高廷伦:1937年生,196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学历。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楹联协会会员,著书九部,修续茌邑高氏族谱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