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吻》
——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者:崔莉,朗诵:阿庆
那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老山前线,一张战地照片广为流传。照片里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只有一个女兵俯身拥吻着一个即将逝去的战士,照片名为《死吻》。每一位见过这张照片的人,即使是那些曾经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将士们,都为这“一吻”而颤栗,而潸然泪下……。照片中的女兵名叫张茹,出生在江苏扬州,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和美丽。她1983年入伍,是某师医院的卫生员。1985年,20岁的张茹随部队奔赴云南边境,留在了曼棍洞野战医院。张茹每天穿梭于战地医院与前沿阵地之间救护伤员,见证了战争的残酷,经受了实战锻炼,熟练掌握了战地救护技术。战地医院每天都充斥着残肢断臂,鲜血淋漓,每天都要面对着牺牲的战友,工作在紧张和疲惫中。张茹竭尽全力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悉心呵护着每一位伤员,除了治疗伤痛,她还格外注意伤员的心理疏导。1986年7月的一天,张茹接收了一位被地雷炸伤的重伤员,浑身是血,面色惨白 ,双腿皮开肉绽惨不忍睹。他就是照片中的小战士。小战士名叫赵维军,那年18岁,是某团工兵连的一名副班长。那天,他所在的部队接到的任务是死守松毛岭。松毛岭与老山主峰十分相近,是越军通往老山的必经之路。越军的攻势十分猛烈,赵维军与战友们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此时,一枚炮弹落在了他的身边,他躲闪不及被炸倒,引爆了敌人预先埋设的地雷,赵维军倒在血泊中。待战士们把他送到战地医院时,他已昏迷不醒。这里的医疗条件简陋,在潮湿的山洞中,几块床板搭起的手术台,连手术用的电力都不能保证,很难完满完成一台标准的手术。尽管张茹每天精心地为他换药,但赵维军的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溃烂并且高烧不退。无奈,给他做了截肢手术。但是依然控制不住感染。必须尽快把他转移到后方医院。这天,一架来接送赵维军的直升机在老山上空盘旋,因雨势过大,山体条件恶劣,直升机无处降落,几经周折无果只得返航。在离开老山的途中,望着远去的直升机,赵维军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用微弱的声音问张茹:“姐,兰州是哪个方向?”兰州是赵维军的家乡,张茹领会到了他的心思,与担架员一起将担架调转方向,赵维军面对家乡,隔空和父母及家人做了最后的告别。随后,他用祈盼的眼神望着张茹,艰难地说:“姐,为祖国牺牲我不后悔,遗憾的是我还没有谈过恋爱,都说恋爱的感觉很美,姐,你能抱抱我吗?”张茹望着赵维军极度虚弱但是真挚而热烈的目光,俯身温柔地抱住了他,低头在他唇边留下了一个郑重的吻。小战士微微颤抖着,微笑着在张茹的怀抱中停止了呼吸。一滴泪水滑落,张茹泣不成声。晨曦映照在两个人的脸上,泛着金色的光芒……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此时此刻,战地摄影师王红迅速按下摄影机的快门,把这感人的一幕,定格在了老山战场。战争结束后,这张照片公之于众并命名为“死吻”,照片背后的故事直至今日依然催人泪下。死吻,无关风月之吻,无关情爱之吻,这一吻,饱含着浓浓的战友之情,纯洁而神圣。这是人性的光辉,这是对生命的致敬!多年以后,张茹随战友们一起来到赵维军墓前,向他诉说着战争的胜利,并流着泪说,“如果能够留住你的生命,我愿意一直拥抱着你”。

作者简介:崔莉 (网名猫姐姐) 退休医生。在寂静的微观世界里与细胞对话。在喧腾的宏观世界中寻找声音的快乐,用声音传递温暖,传颂美好。

朗诵者简介:房惠庆(网名阿庆)自幼学习朗诵,师承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胡庆汉老师,曾获上海市青年朗诵大赛银奖,秉承“灵魂塑造声音,声音敲击灵魂”的朗诵理念,执着探索演诵之路的前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