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清明祭扫时
(散文)
邓晓明
清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法定节假日。清明节除了我们中国过,世界上还有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也过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祖先的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文化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至今还发扬光大开来。
清明节留在我脑子里的最初记忆,是九岁那年的清明扫墓了。四月的江南,草长莺飞,细雨朦胧,我跟在父亲的后面,从厚田街上,步行十几里地,回到生米的郡城老家扫墓。
一路上,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滔滔不绝向我讲述邓氏始祖曼季公与河南老家的故事;讲述邓国中兴之君吾离公“种桑织锦、冶铜铸剑、朝鲁学礼”的辉煌历史;讲述东汉开国元勋邓禹公文韬武略、云台之首、功成勇退的智慧人生;讲述江西邓氏开山祖遄公、遐公两兄弟,为躲避曹操追杀,举家迁徒豫章的艰难历程;还讲述了郡城始祖叔礦公,甘做上门女婿,入赘花氏十几载,精通实用易经,终将花氏庄园更名为邓氏郡城的励志故事。虽然似懂非懂,但在脑海里,还是留下些许印记。
父亲还对一千多年来,郡城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如数家珍、倒背如流。第三代世孙邓汝麒,创办秀溪书院,所授学的弟子,有高中状元,也有五溪丁氏两兄弟同榜进士及弟,被传为佳话;第四代世孙、南唐最后一名状元邓伋,因世局动荡而未然入仕扬名,十分可惜;第八代世孙邓舜臣,曾为两朝帝师,后因宫廷内斗辞官,回到郡城以赋诗为乐,终老一生;第九代世孙邓得遇,南宋末年任广西静江知府,面对元军攻破城池,誓不投降,愤然写下“宋朝忠臣、邓氏子孙,不忍偷生、自甘溺死”的遗诗后,投江自尽,被宋史载为“忠烈之士”;第十代世孙邓光荐,携全家追随丞相文天祥起兵勤王,崖山海战兵败南宋灭亡,两度跳海自尽未果,被俘后与文天祥一同押往元朝大都燕京,后滞留南京治病,文天祥午门殉难,受文天祥临终嘱托,为文天祥撰写墓志铭,整理编纂《文天祥诗集》,为文天祥扬名不遗余力,被称为“忠义之士”;第十七代世孙邓以讚,明朝会试全国第一、殿试得探花,谥封礼部尚书,被尊为“理学名贤”。这些先人的事迹,让我激动不已。
进到郡城,先上祠堂点燃三根香,行三叩九拜之大礼,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到祖坟山上,给先人扫墓。我至今仍记得在给祖父九桶公上坟时,父亲对我说:“你公公12岁时死了父亲,留下孤儿寡母,无法维持生计,只得跟着舅舅学撑船,在赣江上出生入死,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罪,终于有了点积蓄和家底,下决心把我送去读书,才有了我今日的光景。可他老人家终老下葬时,连副像样的寿材都没享受到,让我愧疚一生、悔恨一生啊!”说着说着,父亲突然双膝跪下,伏在墓碑上,失声痛哭起来。此情此景,让我不知所措。父亲平日里,是个威武的硬汉,没想到也有温情的一面。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为人父了。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这些郡城后裔,不管多么遥远,身处何方,都会如期而至,给祖先扫墓上坟。
几十上百辆汽车,把郡城的每一块空地、每一个角落,塞得水泄不通,其堵塞程度真可以与城里堵车景象相媲美。成百上千的邓氏后人,向祖坟山上进发。五彩斑斓的衣着装饰,加上五颜六色的祭品,汇成一条彩色的洪流,形成一道祭扫的独特风景线。
我们这些文峰支的后人们,首先集体给天祖国佩公祭扫,再分成两拔人马,给高祖咸椒公和咸信公祭扫,继后又分别以曾祖沐字辈、祖父九字辈、父亲重字辈为先后顺序,依次祭扫。渐渐地队伍越来越小,人马越分越散,最后转到自家已故亲人的坟墓前,进行扫墓上坟的古老仪式。先摆好供品,插上蜡烛,点上纯香。此时女人们和孩子们,则开始燃烧纸钱。男人们则操起铁锹,清除坟头上的荆棘杂物,铲来新的草皮,把墓茔铺平修好,继后是全体成员给祖先跪拜祈祷,最后是燃放编炮。
此时整个坟山上,编炮齐鸣、响声震天,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则扛来整箱整箱的焰火,整齐排列成一条长龙,一时间火光冲天,焰花飞舞,天空中不断变幻着各种绚丽的图景,精彩纷呈、蔚为壮观。
回到村里,咸信公的后裔上百人,来到香火堂前,参加由十几位纶字辈后人做东并操办的清明家宴。喝的自酿的清明酒,吃的自己种的土菜,其乐融融。酒过三巡,老辈人借着酒兴,向晚辈宣讲家族历史。年轻人则忙着结识新家人,互留联系方式,期待加强合作,壮大家族事业;大家举着酒杯,高喊“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把清明节活动推向高潮。
癸卯兔年清明节前夕,我在北京陪护长孙治病,不能如期回到老家郡城,给祖先扫墓上坟了,心里感到愧疚和惆怅。晚上我梦见父母亲了,目睹他们破旧的衣着,粗劣的饭菜,漏雨的房屋,我难过得大哭起来,醒来才知道是梦境。这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心灵感应,还是父母亲真的托梦,提醒我清明节给祖先上坟吧。
为此,我特别叮嘱儿子女儿,清明节一定要代爸爸妈妈,给先人们多燃一柱香、多烧些纸钱冥币,让先人们衣食无忧。并多祈求祖宗保佑我们全家,消除灾难、幸福安康。
清明节当天,儿子女儿带着家人,如期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列祖列宗扫墓上坟了。事后,他们把祭扫的视频和照片,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里,其中年仅8岁的小孙子和4岁的小孙女,在大人的示范、指导下,在太爷爷太奶奶合墓前,行祭拜之礼的照片,震撼了我的心,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孩子太懂事了。
是的,小孙子小孙女与太爷爷太奶奶并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享受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关爱与呵护,更不明白大人们为何要求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所在,但他们仍然按照大人的指示,非常认真的做着各个动作,非常虔诚的祭拜每一位先人,这非常的难能可贵。我相信,这次祭拜的经历,必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
我想,这就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也是其历经几千载,仍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的真谛吧!
癸卯兔年清明节初稿于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


作者简介
邓晓明,男,1956年出生,江西南昌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气象志》主编,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西邓小平文化研究会会长(手机号、微信号:13607065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