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趟无法回头的列车上,总得习惯那些突如其来的遗憾和别离。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肯定社会是现实的,人心是复杂的。人生中的所有难关,最终都是要靠自己去解决,没有人可以真正意义上的陪自己走到最后,走完这一生。
这世界本来就没有感同身受,很多事情,只能藏在心里。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不要跟别人讲,不要觉得自己很委屈,没有人会心疼。就算是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都要安静下来,好好沉淀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诚然,这一生,无论是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人生是风平浪静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都是人生的常态。人这辈子,能指望上谁呢,在这个世界上,笑话别人的人,永远比理解和包容的人多,欺负别人的人,永远比心疼自己的人多。
“人越长大越孤独。”是这样的吗?多少人在别人面前伪装着坚强,回到家里,只有躺在床上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躲在被窝里尽情地哭,把门关起来了,谁也看不到自己最难堪的一面,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成年人,好难啊!再也了没有小时候简单的快乐,没有了小时候纯纯的笑声……有时候想想,如果可以不长大,那该多好呀,可只是想想而已。看碌碌尘世,有那么多撼天动地的事,到最后也不过天地苍茫中的几粒微尘,经历过的所有劫难和困顿,当年老时,再回首,不过那么简单。生死,爱欲,不过零星的琐事。
不必贪求每个人都爱自己,再美的花儿也有无谓的看客。活出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人生中,如果你不是车马炮,而只是一个卒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思不出其位”,而不是恃一己之强,逞一时之能,图一时之快,这到头来伤的是自己。
多少次绝望?多少次哭泣?为的只是那,一日三餐,碎银几两。成年人,活着,实属不易。哪怕肩膀早已磨破,脚底也早已磨穿,还是不能放弃,还是要咬牙坚持。所做的这么多,说是为了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是不是非要把这原本该受的苦咬碎了牙吞下了,也就尽到了责任吧。
成年人,逢场作戏是必需品,因为要活着,必须要逢场作戏。喝着杯子里的酒,脸上强颜欢笑,哪怕真的喝不下了,哪怕真的想放弃了,但是,生命中有许多想做却不能做的事,就是命运;生命中有许多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就是责任。
面对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真正能够治愈我们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信念和勇气,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光鲜亮丽的背后,应该都或多或少包含着鲜为人知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其中滋味。与其渴望被渡,不如自渡。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何必攀比埋怨;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何必模仿嫉妒。别人再好,也是别人。自己再不堪,也是自己,且是独一无二的。行于尘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有谁会成为谁的救世主,倾诉无用,默默承受。世人皆爱锦上添花,谁人甘心雪中送炭,在命运的鸿沟里,狼狈不堪又怎样?独自挣扎,悄悄努力,静候花开,已是刚刚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感同身受,反而是一种奢侈。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都有着家庭角色,也有自己的社会角色。生而为人,应当遵守自己的本分,履行自己的义务,尽到自己的责任,既要为自己的生活、家庭、家人负责,也要为自己所处的社会负责。
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希望立身出世也是进步的动力,这些都不应一概否定。
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你问一个中年人,他可能会说为了家庭;如果你问一个小朋友,他可能说为了好好学习,找一份好工作……很多人抱怨,自己的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完全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但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只是生老病死,繁衍后代,未免有些单调,那的确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差别。
叔本华曾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精神上的满足,不是肉体的快乐所能相比的。诚然,肉体快乐是精神满足的基础,当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自然不可能去追寻精神层面的富足。
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意义,可以避免我们陷入痛苦与无聊之中。自我实现将人生变成了一场登山,不是那种看不到头的攀登,而是完全可以登上山顶的。从这点上来看,快乐并不是人生的意义,体验事情的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快乐,或才是人生的意义。
至于稻盛和夫给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终极答案: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对于此,或因格局太小之缘由,我尚且理解不透,也肯定做不到,至少当下是这么认为的。
有这样一句话,能打倒自己的,从来都只是现在的处境,从来都只是现在的心态,从来都只是现在的磨难。其实一个人如果能够过好当下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了,因为起码他把握住了现在,因为起码他知道他的路在哪里,因为起码他现在的心是平静的,平和的。
杨绛说:“随着日子往前走,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人活着,本就是一场修行,拼的是自愈力,拼的是自我修复的能力。学会自愈,及时修复,如同壁虎断尾重生,植物断根又长出嫩芽。唯有不断地进行自愈,终将接受命运的馈赠,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和幸福。
写了这么多,思来想去,反倒觉得余华的《活着》所告知的“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不用为了自己而活,也不用为家人而活,而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更加适合和适用于当下还在咬牙活着的我。
深以为然!

作者简介:康成钢,1968年出生,曾用笔名康戈,在武钢大冶铁矿工作30年,政工师,本科学历,已离岗歇工。喜好喝点小酒,始终不会打牌。年轻时参加过笔会,也转悠过夜总会,客串过主持人与驻唱歌手。系黄石作协、音协、散文学会会员。现靠打工糊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