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与歌:
诗与歌密不可分。一首好歌首先是一首好诗,这首好诗把你带入了它所描绘的意境,然后作曲家用旋律将其生华,进一步去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再通过歌者的声音渗透到你的心灵,就成了诗与歌的完美结合。好诗一但与歌结合在一起,便会大泛围广泛传播,它远比在书刊杂志传播的广大。
古时候诗也是和歌结合在一起的。如诗经中的<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屈原的<桔颂>,那也是通过歌的方式跨越几千年流传至今。这样的例子多之又多。三国演义中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其中的宏大历史画卷,深刻的历史哲理,只因为是用诗与歌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才方便了更多人深刻地去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可有几个人知道那里有一首〈好了歌〉总结出了人一生为之奋斗的四大主题?即当官,金银,妻子,儿女。而后又告诉人们,这些都是反复无常的。书中的〈好了歌〉由颠跛道人边走边唱,只有甄士隐听懂了,并作了〈好了歌解〉,于是和颠跛道人一起盾入空门。后来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又用音乐旋律更加深刻了人们对这首哲理诗的了解,才使〈好了歌〉为人们所熟知,也使红楼梦这部奇书更广范围走进了人们生活中。
很多古诗歌,词,都是经过乐府演唱后传入民间,又由民间囗囗相传,延续至今。所以说诗与歌一但结合,便会产生強大的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诗与歌是博大而浩瀚的海洋,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尽情地畅游,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扬起炫丽的浪花。诗与歌是辉煌的殿堂,每个人都可以进入殿堂施艺游揽,但却不是毎个人都能为它增添华美的篇章。诗与歌是一座精美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登台献艺,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歌者。只有那些笔力遒劲,艺术高超,思想深刻的作品,才能被万众仰首欲攀低首崇拜。其余的人只能沦为忠实的粉丝与观众。
在诗歌这座辉煌的殿堂里,聚集着众多的群体。其中有老年人为主体组成的古典诗词群。他们忠诚地传承着古典诗词的一切规则。古䪨,平仄,对仗,转承,拗救,句式等。往往因为一个音节不合(平仄)规范就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因为一个句式不合规范,就要苦思冥想改上几天,甚至不惜舍掉最初的精华。这样的严格传承,也确实唱出了很多不逊古人的精美诗篇。如〈松〉“七秩人生像碧松,凌霜沐雨傲狂风。干躯笔挺无旁逸,枝叶葱茏不附庸。穿罅绕石亲褐土,循崖度壑吻苍穹。回观跌宕艰辛路,步履坚实印爪鸿”(付杰)。如〈梅花〉“伴冰独秀含香笑,不与群芳争艳娇。众畏漫天寒露洒,吾欢旷宇玉龙飘。严寒吻雪辞流岁,腊月妆容恋北宵。苍劲瘦身藏傲骨,常留巨卷引人描。”(金蘭)。如:“雨打芭蕉愁晚夜,风梳草海动春心。”策马扬鞭驰旷野,吟诗赋曲对空山”“迎宾绿榭莲花雅,流水红梅曲径幽。”“白首归乡人不识,寒园望夜影相随。”(邱彬)。
为了逃出这些规则的藩篱,便有人组成了新诗群体。这个群体思想豪迈,挥洒自如,在传承古典诗词的基础上,让诗与歌长上了翅膀,自由飞翔。他们写古诗不用冠以五律,六律,七律。他们写古词不用冠以各种词牌,他们写对偶句可以尽情延长。有些好诗虽然不与古律结合,往往更能在广大社会中经久流传。如〈团泊洼的秋天〉“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象一颗颗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的在平川上挥洒。”(郭小川)。如〈十年颂歌〉“四时春风,吹万里江河冰消雪化,中秋明月,照进多少幸福人家。”(贺敬芝)如〈桂林山水之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衶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贺敬芝)。又如〈献给母校五十华诞〉“母校呵,多少年来,我在戈壁大漠勘探宝藏,多少年来,我在青藏高原寻找诗情。多少年来我在海外为祖国架设着友谊的桥梁。多少年来我紧握钢枪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今天我自豪地向你汇报,我已是共和国的英雄。你会展开眉头迎接我,向我说,母校以你为荣。”(王立波)。这样的新诗是从心灵深处发出,比之古典律诗更有点燃人们血液燃烧的效果。也如〈萍聚〉诗中,“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爱过,不要费心地彼此约束,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这些新诗,给过迷茫的心灵以深深的启迪。后经中央交响乐团改编后,那超越时空的怀念情愫,更是使人深深地沉醉。
在诗与歌的殿堂中,还有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蒙胧诗群体,这个群体写出的诗歌,充满了蒙蒙胧胧的美。他们的诗篇往往幻化着光怪陆离的想象,和七彩的梦想。诗中往往会出现,“放不下背包里那折叠的诺言”“梦中的风玲带着我走向天边”。你若和他们谈起这诗句想表述的是什么?他们会认真地告诉你,那是他们心中的无边美好。
在诗歌的殿堂中,不要轻易地评价蒙胧诗的好与不好,必竟中老年人和年轻人,隔着一道深深的代沟,那些诗在他们心中肯定有着无边的美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蒙胧诗无法与歌去结合。
在诗与歌的殿堂中,还有一个群体,当然涵盖了所有年龄段,是意识流诗群。他们写的诗,任谁也看不懂究竟要表达什么。有时怀疑可能诗人自己也不知道在写什么。但这种诗离人们传统的理解能力相距太大,可偏偏大有人在,有的竟登上杂志,甚至结成诗集。要是多读这样的诗,也许会脑洞大开,也许会一脸茫然。但我的想法是,诗歌一定要让人看得懂,施人以美感,赋人以启迪。
读写诗与歌,是生命的一种莫大享受。有些诗会带你走进远古的历史。让你的生命无限延展。如〈过函谷关〉“紫气东来现真神,圣贤西去过关门。府衙留下五千字,句句依然醒后人”。(杨永利)。有些诗会让你如临其境,置身于一种画的意境。如〈四月京城〉“京城四月正入诗,春风扬柳细如丝。初染鹅黄淡绿色,少女长发飘逸时”。〈挖野菜〉“抬首望鸣雁,白云伴春归,原野觅绿草,清香弥漫山”。(中天阁)。有些诗又会搅动起你情感的波澜。如〈秋〉“耳顺金秋霜染枫,夕阳霞彩映长空。醒时戏谑风流事,梦里言说不了情。额上三弦弹岁月,唇边二胡奏人生。湖光山色迷眼醉,松下悠闲对奕翁”。(杨永利)。这样的诗看上去轻轻松松,实际在总结一生的经历,充满了哲理的光芒。尤其是额上三弦弾岁月,唇边二胡奏人生。写出了一生的岁月过往。即是哲理偶对的典型范例,又是诗眼,读着会让人倏然惊奇,闪闪发光,然后起一身鸡皮疙瘩。
也有些诗读过多少遍也不得要领,可你一但到了那首诗出生的地方,身临了那个时空,你的认知突然会产生飞跃,然后赞叹真的美妙绝伦。如〈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你亲身到了玉门关,你马上就会感悟到,幽怨的羌笛你不要抱怨,春天了,杨柳怎么还不绿呢,因为大漠太遥远了,春风吹不到这里呵。这就是诗的无边魅力所在。正所谓,诗在意境,诗在诗之外。
说起诗在诗外,让我想起了两首小诗。〈葫芦娃〉“春种几棵葫芦娃,精心培育剪枝丫。开花结果心欢喜,长大一看……夷,南瓜”。(杨永利)。从这首诗之外,你能真切地看到诗人当时惊喜的表情。还有一首〈交作业,用春夏秋冬写风〉,“初春唤柳俏伸腰,入夏戏花摘樱桃。秋谑枫叶羞红脸,冬舞雪花漫空飘”。(杨永利)。这首诗字里行间没写一个风字,可这风无处不在。可见诗在诗外,让人读了妙曲横生。
古诗词中有的是叙事诗,如〈融雪的誓言〉“不惜以身染山川,春风碎骨带泪还。待到明年寒冬至,再把大地变玉盘”。(杨永利)。有的是情感诗,如𑿨情〉“七秩年华似缕情,荷锄十载绪难平。田园难遂少年梦,诗苑常吟大汉风。流水高山系桑梓,清风明月恋蛙声。缠绵缱绻心难己,无限乡愁诵晚情”。(付杰)。有的是情景诗。如〈山庄〉“微风悠梦柳,瑞雪厽柴门。犬绘梅花秀,鸡书个字神。锡壶温烈酒,毫笔写诗文。屯小人丁旺,山庄迎早春”。(杨永利)。注意这首诗中有一联神来之笔,犬绘梅花秀,鸡书个字神。犬和鸡印在雪地的脚印,一个像梅花,一个是个字。只要你热爰生活,观察细致,到处都有不一样的诗情。
下面再来欣赏一首杨永利的情景诗,〈雪后遛狗〉“雪落冰城换银装,霓虹闪烁放光芒。谁家娘们夜遛狗?踏出梅花有两行”。诗来自生活,又幽默着生活。
在诗歌的海洋中更有一种诗是哲理诗。哲理诗不但美的耀眼,更是启迪着人们的心灵深处。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如〈从旭日到夕阳〉“旭日终归变夕阳,人生能有几辉煌?且看滚滚东流水,总是后浪压前浪”。(杨永利)。这几句普素的诗句,蕴含着无限深刻的哲理,不论你从前多么辉煌,总会过去成为历史,就像太阳从升起到夕阳。〈磨盘做茶盘〉“休身亿万年,炼成玉碾盘。伴驴磨五谷,如今好悠闲”。(杨永利)。这首诗廖廖数语则更加普素地道出了,从工作到退休后的悠然生活,是小中见大的诗歌精品。〈觅人〉“人字何处觅,飘渺无跡踪。饱揽千古尽,抬首望飞鸿”。(王立波)。这首诗告诉人们,世事间没有完美的人,只有鸿雁写在碧空的人字,才是最完美的人。
这些哲理诗篇,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光辉脚印。是诗歌中奕奕闪亮的珍宝。让我们把诗歌比做宝塔,哲理诗篇便是放射着璀璨光芒的塔尖。它的光芒又照耀着博大的诗歌殿堂。
在诗与歌的殿堂里,也不只是古典诗歌振撼着人们的心灵。新体诗也有着振撼心灵崔人奋进的力量。如〈雷锋之歌〉“生一千次,生在中国母亲的怀抱里,活一万年,活在伟大的毛泽东的事业中。一切都已经证明过了,而一切一切啊还在证明,这里有永远不会退化的红色种子,这里有永远不会中断的灿烂前程”。“哪里的母亲能给我坚强的四肢,纯洁的血液,明亮的眼睛。让我一千次选择,是你,还是你啊中国”。(贺敬芝)。从这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能听见诗人,热爱祖国那咚咚的心跳声。新诗的妙处是能把叙事,情感,意境,哲理有机地结合在一首诗歌里,千变万化地进行抒发,这是旧体诗歌所无法比拟的。
不论是新体诗古体诗,一定不要模仿那些陈旧的词句,什么依栏独愁,叶落悲秋,什么晓月窗寒……。不论是古体诗新体诗,一定要用明媚的心态去感知,抒发生活生命中的美好,崔人上进,惹人相思。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我们往往能从一个人的诗歌中,清晰地看到那个人的才华,胸怀,个性,品格,经历,心路历程,读着你的诗歌如见其人。
诗人的称号是崇高的,在诗歌的辉煌殿堂中,想要获得诗人的称号却不是轻而易举的。有的人一生曾写下无数的诗篇,或者结过几部诗集,可你在那些诗里却找不到几首闪铄着思想光辉的诗篇,最终诗集只能当了废纸卖掉。可惜可叹了一生的心血。正如付杰先生在〈观某诗人诗集被拾荒者收购有感〉里说的那样,“附庸风雅写诗文,妙笔生花囗吐金。常诩才高如李杜,自夸学富胜苏辛。著书立传称泰斗,布道讲经充圣人。可叹作诗三千首,几钱银两买一斤”。在诗歌的殿堂里,切不可妄自尊大,会写几首古诗便目中无人,文人相轻。这种思想境界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诗人的桂冠是广大的读者赐予的,不是自己加封的。宜用诗歌爰好者的心态去抒写诗篇,用德行去写,这样虽不是诗人却是真正的诗人。
历史上或者今天,想要获得诗人的桂冠,需站在高高的山顶放眼天下,心怀博大,不拘一格。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也曾写下无数诗篇,甚至题遍神州。可他在历史上却没有摘得诗人的桂冠。而魏武帝曹操,诗篇不多,因一首〈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获得了诗人的桂冠。汉髙祖刘邦也因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戴上了诗人的桂冠。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因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抱与桃花一处开”。不过廖廖数语,也获得了诗人的桂冠。而毛泽东获得诗人桂冠的真正诗篇,却是那首振撼天下的〈沁园春〉雪。大诗人李白虽然写过众多的诗篇,被称为诗圣,但能称为代表作的却是那首〈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他们因为写出了振撼天地的诗篇而获得诗人桂冠而当之无愧。但我们做为平民百姓,创作诗歌的目的倒不是去争诗人的头衔,主要是修身养性,自得其乐,悦生活,悦己,悦友人。或者谓之爱好高雅,但这就够了。切切不要被什么杂牌编辑部,打着为你发表诗歌的名义,骗取你报名费。应用明媚的心态面对诗歌,面对生活。每当春天来临之际,不擅长诗歌者,只能说,这春光真好。但你却信口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你会很开心,身边的朋友会很开心,这就是你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岂不是愉悦了生活,愉悦了自己,愉悦了友人。只要心中有诗意,你便永远是少年。
既然诗与歌有着修养身心,性情的作用,也是目的。但创作时也须力争精致,大气磅礴,激越豪放。为人为己提振精神,佳句迭出,诗眼闪光,崔人向上。吟出“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额头三弦弹日月,唇边二胡奏人生”,这样美妙的诗章。
诗者一定要铭记,诗在自然,诗出自心中,诗在诗外,诗在精神深处。最后借用贺敬芝先生在〈放声歌唱〉诗篇里的一句诗,献给我们热爱诗的诗友们。“——给我呵,语言的大海,给我呵,声音的风云,让我能在祖国母亲的每一寸土地上,劳动歌唱”。同时也献上一篇〈登泰山赋〉与诗友们一起吟唱诗与歌。
〈登泰山赋〉:泰山奇秀,叠障峰峦。少年有志达极顶,今朝如愿。三步“十八盘”,一盘一重天!“步云桥”头俯瞰,“飞来石”旁留连,“五夫松”下伫立,“南天门”上挥手”,仰不愧于天”。“碧霞祠”,“玉皇顶”,元君前,历代帝王觐见。善男信女争许愿,飘出缕缕香烟。哦!记心间,印心间,留心间,似曾共古人,“暂远尘寰”。伫足“日观峰”,翘首望东海,红日滚滚飞中天。大声告人知,我已“置身霄汉”。何方鸣号角?音韵何铿然!愿中华儿女努力攀登,上达峻极,双手擎天!良久…良久……,斯声萦绕天地间!想兮泰山,志于登,誓于立,欲于放歌。登兮泰山,阔我胸襟,旷我视野,抒我壮怀。忆兮泰山,奇无比,壮何及,峻首屈。赞兮泰山,启人思想奋飞,励人志向高远,冶人情操清超。噫!怀于不息,忆于不绝,书之不尽,赞之不竭,矣兮!“天下第一名山”!!
王立波诗与歌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2023年4月13日,发表于哈尔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