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外传》
第四章:尾声
长篇小说零零总总,拖拖拉拉,历时七年时间,两千多个曰日夜夜……。今天决意停笔,作者有几句话。必须明确地告诉热心读者:
1.当我计划写作长篇的时候,家人和朋友中有人就说过,“秀才爬到驴沟子上了,又是文,又是武;瞎子点灯白费!必将自寻烦恼,一无所获……”。我把这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毅然我行我素,不撞南墙不回头。固执的,顽强的、发疯般的坚持长篇创作……这不,330节(不含小节),一百多万字的《敦煌赤子》一书,在《都市头条,一节一节和读者见面了……试问,这是成功呢,还是失败呢?100多万的热心读者,有谁能解答作者心中的疑虑?
2.问题朴面而来。印书的广告向雪片般纷纷飞来。有的说价格多低,质量多好;有的说,免费印刷,成书后再收费。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心花怒放。真是赶上好时代了……那就印把!谁知事遇愿违,……印刷界渔木混杂,真假难辨,不到一个月时间,仅有十三家出版单位和作者联系印刷出版事谊。报价完全出人意料,少则两三万;五八万。多则十来万,二三十万……一位农民,一位下岗的农民工,月收养老补贴百十来元,吃饭都靠晚辈,在这些天文数字面前,作者惊的目瞪口呆……七十有二的老者,能从哪里筹到两万,叁万,十万,二十万印费……资助印书呢?
3.众多的出版商告诉我。只要《敦煌赤子》一书出版以后,线上线下同时发行,日进斗金的曰子就会水到渠成!我知道,赢的盆满钵满的不是作者,而是戏子,而是出版商………劳动致富,勤劳致富,成为愚弄普通百姓的笑谈……。
4.作者创作也是一种劳动。劳动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充分印证了那些说讽谅话的人们观点。不无道理。社会现象,懂不懂,服不服,都一个样。我可以撬起地球。可是,支点!杠杆在哪里呢?再不要做白日做梦了……作者就此停笔,也许是一种明智的、唯一的选择……!
5.以上文字,权当《敦煌赤子》第四部的结束语……!
作者简励
刘志军,生于1952年5月。高中学励。退伍军人。农民,农民工,一位自由拟稿人。作品散见《人民曰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发布在都市头条后,颇受广大读者喜爱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