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较长一段时间对自己的遭际牢骚满腹,愤愤不平,流过热泪,喝过烈酒,似乎就走投无路了,甚至恍惚的以为生命原本即为著名歌手汪峰在他的《母亲》里所演唱的那样“一直是充满谎言和血迹,一直是充满恐惧和委屈”。
直到有一天,一位知己发来一条“要相信那些你无法战胜的、克服的、隐忍的、宽容的,只要不曾置你于死地,都会令你更坚强。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的短信,喜好散文的我品悟良久,豁然开朗。说得多好呀,特别是后两句“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引用的是伟人毛泽东诗词,更是大度非凡。是啊,有什么事情值得大丈夫耿耿于怀呢?偌大个宇宙不过是一粒稊米!何况短暂的人生?

在大的宇宙背景中,人生即使是超过一百年、两百年也都是一瞬间。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无非是要明确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在所处的时空里,任何人不过是匆匆过客,充其量就是空间里的一粒尘埃,是时间里短暂的闪烁。人生苦短,知道了这一点,即便面对诸多的烦恼,又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呢?完全不必萎靡不振,或像个愤青,怨声载道。诗人艾青的一句“因为人生很短,所以不能讲假话。”的名言,足以使人心灵受到震撼。的确,人生这么短,为什么要扭曲自己的灵魂呢?为什么要违背自己的天性与纯真去说一些假话屁话呢?“高高站立与奴颜婢膝就是人类崇高和卑下的界碑”,人跟被人耍弄的猴子还是有差异的!
当然,心灵的站立与否是要伴随着利害得失的。那段时间,我之所以会这样,无外乎是苦于心灵自如而利益受损。“丈夫何事足萦怀”是不包括心灵的屈尊的,其前提是保持心灵的站立,任何得失利害都不足挂齿。如果连心灵的扭曲都不足“萦怀”,那这样的人生就与行尸走肉没有区别了。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心灵的死亡。人生苦短,历经的事多了、久了,反倒觉得,人生失意其实是一种磨练心性的过程,而在磨练的过程中,人生活的信心应该是火热的,这信心即使历尽严寒仍不会凉下来。
在生活中也不乏另一些人,遇事总是惊慌失措,将每件事的得失看得极重,常常一进去就出不来,总是把不愉快的小事放大成人生某个阶段的全部,在旁人看来并不怎么严重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似乎天塌地陷,终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在这些人的脸上,总是阴云密布的样子,看不到笑容,使人感受到压抑。他们很难从某种狭隘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以致于“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的胸襟气度恐今生难以企及。原本也属于当中一位的我,十分庆幸自己终于解脱出来了。
忙忙碌碌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是要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还得提防天灾人祸的发生,面对着生老病死的困扰。如果不懂得调节自己,郁闷、忧愁、烦恼、痛苦等这些不良情绪就会严重损害、入侵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像老话说的“愁一愁,白了头”。而最好的自我调适方法,就是笑对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去笑。愉悦的笑容,是快乐的标志。快乐不单是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更要靠自己内心的自强坦然。
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雪莱说“笑,实在是仁爱的表现,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桥梁。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疏通了。”莎士比亚说“善说笑话的人,往往有先见之明。心理最好常保快乐,如此就能防止百害,延长寿命。”……这些关于乐观人生的名家名言,我一直以为在某种程度上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所要表达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的谜底是镜子,我却认为这是生活。如何看待生活,毫无疑问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精神不老,劲头不减,才能安享生活,享受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如果有一天需要回首往事,也许就会发现其实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才构成了我们的完整人生。“笑,是心灵健康的良药,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
或许常常有人常常在问在想在悲观在感叹,人活着这一辈子,活出了什么呢?做了多少有价值的事?物质类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修养不高者死后连丁点精神遗物都没有留下该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走了,就这样一个人凭空蒸发了,那些年少青春追逐的梦想,都被岁月的年轮辗转到灰飞烟灭,速度之快,都来不及剪辑;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霓裳羽衣的繁华城市里,高楼鳞次栉比,各式车辆川流不息,人群攒动比肩继踵,嘈杂声整聋发聩……这一切似乎早已把宁静、孤独挤至“升华”,飘到九霄云外了。
其实这都没什么值得厚非,皆是生活状态、方式的一种,包括阶段性的宁静,甚至孤独等,都会有各自的个中滋味,只要不深陷进去,别当成“萦怀之事”。有时候,感悟一个人的宁静,享受独处的安详,思索历史的过去,将来的滚滚浪潮,完全没有了那种有东西敲灼心灵的或痛并快乐着的感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人依旧,物依然;有时候,强迫自己寻觅一个地方静下心来、什么该想的不该考虑的事都晾一边去,细细“反刍”、品味脑海中最真诚的思想感情、升华人生的理念和淡淡的幽远情思,以及那些在心理打下烙印又不时踏上灵魂激励自己的人和事……有过欣喜、有过悔恨。
从现在的“繁荣”“污浊”追溯到过去乃至远古的时代,曾有多少人在踌躇关头选择与宁静、孤独为舞,消福着自然的纯美。凝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宛若采撷到了一份宁静致远的超然情怀;谢灵运由官场颠簸,回归于“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露”的湖中晚景。苏轼的清高与独行凝成了“起舞弄清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词丽句。张若虚只身一人才有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妙笔生辉,宁静、孤独的心声,绘画出了一幅幅富有韵味的画面……渐渐地明白了生命应该有所息,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
在往哲先贤中,宁静、孤独者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路,坚守着自己的节操,映衬着自己的智慧,积蓄和释放着自己的力量,享受着那淳朴、纯美的自然原生态。而在当今钢筋水泥混成的世界里,嘈杂而混沌,又有多少人找寻着宁静、孤独的处所,想把自己丢弃在风里,与大自然的神韵与安逸拥吻,呼吸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和自然之绿的健康气息,感觉是奢望。在人满为患的星球上,它已经越来越少了,也许有一天会匿迹?
很多时候,人并没有陷入绝境,自断其路的是悲观的心。我们总是在为自己的悲观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大多数人是自烦自扰的动物,假如能够适时适地换一种想法“人生无非几十年,有花堪折直须折”,人生会不会潇潇洒洒来去无牵挂呢?不然再换一种想法“人生无非几十年,赤膊拼将阎罗去”,又会不会是另一种的壮烈慷慨,酣畅淋漓呢?何乐而不为?乐观的人生,永远都不会有真正意义的绝望。横竖,得让自己活着,要不过把瘾就死。甜也好,苦也罢,尝出点滋味就不会亏了投身一回的买卖。哈哈……
何况,放下过去,才能前行。人应该快乐的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过去的悲恨往往会遮蔽了双眼,直到再次失去才懂得珍惜。后悔是无用的,以时间的观点来看,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曾经很重要的东西只是在过去的那个时段才重要,一旦过去,就只能成为回忆。精简的情节,无尽的结果,每个人都不一样。世上罕有巧合、注定的结果,只是每个人不同的多面性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很多时候,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不是自己就可以决定的。
善良的人常常把宽容给了陌路,把关爱给了他人。有一句话很受用,叫“没什么!”。对别人总要说许多“没什么”,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友善,或出于故作潇洒,或出于无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不管出于什么,谁让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呢?如果你自己要劝解自己,也要学着这么说。缺少阳光的日子很忧郁,要学会说“没什么”;生活很寂寞,要学会说“没什么”;自己已经很累了,需要一种真诚的谅解,也说句“没什么”……这样,的心量会被扩宽,就可以胸怀开阔、境界提升了。
至于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据说是心理学家所教授的三句话:“不要紧”、“算了吧”、“会过去的”指的是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积极乐观的态度方为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我们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但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结果就不那么重要了,也就“算了吧”。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总会有晴天的时候。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坚信“会过去的”,会雨过天晴的。我想这同说句“没什么”大同小异吧。
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真的,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自己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不是说生活有两大误区吗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其实,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千万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而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忽略了沿途的风光。现实生活当中,人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本来面貌,总还觉得自己有多么重要。一旦遭遇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感到不得了!实际从存在意义上讲,世界本来没有任何事情,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是各种欲望的显现,各种欲望又稍纵即逝,因此那些所谓的纷纷扬扬便是子虚乌有了。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别在自烦自扰,事事萦怀了。我虽够不上百分之百意义上的“大丈夫”,但至少是年奔花甲,有血有肉,有家有口,还有一点思想的男人,虽达不到往哲先贤返璞归真、恬淡诗意的境界,但以后采取的态度定会是从容、镇静与安然。在这里,由衷的感谢我的这位令我如梦方醒且“更坚强”的挚友。

作者简介:康成钢,1968年出生,曾用笔名康戈,在武钢大冶铁矿工作30年,政工师,本科学历,已离岗歇工。喜好喝点小酒,始终不会打牌。年轻时参加过笔会,也转悠过夜总会,客串过主持人与驻唱歌手。系黄石作协、音协、散文学会会员。现靠打工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