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广州 新生态(五首)
徐启文
望江南.荔枝湾涌
心爽朗,夜逛画船舫。(1)
大屋(2)小桥(3)灯色美,亭台庙宇粤讴扬。
何必去周庄。
流水淌,思水秀花香。
小姐(4)渔夫艇仔粥,红荔素月染清江。
醒悟品沧桑。
(1)广州西关的荔枝湾涌,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揭盖复涌,整治污水,重现荔湾风情美景。荔枝湾涌,被评为羊城新八景的“荔湾胜景”。
(2)大屋:西关大屋。
(3)小桥:德兴桥、龙津桥等几座著名小桥。
(4)小姐:西关小姐。
2011.1.10.于羊城飞鹅岭下清邑居
2023.4.12.于羊城麓湖畔定稿
水调歌头.东濠涌
六脉皆通海,(1)是在旧时行?
览胜越秀桥畔,树绿气腾腾。(2)
想约湛家后辈(3),同吟新城美景,岂惧笔锋平?
搔首看《碑记》,(4)绿水活生生。
品悬瀑,观奇石,赏花坪。
波纹涓涓,圈圈点点可知情?
感叹沧桑巨变,省悟修正凤物,自古水为兴。
但愿羊城梦,岁岁水天青。
(1)六脉:古时,广州是一座水城,纵横交错有东濠涌、西濠涌、玉带濠、荔枝湾、六脉渠、沙河涌。东濠涌原是明清一条护城河。2010年广州亚运前夕,广州市整治河水环境,东濠涌重现“六脉通渠”秀色。
(2)东濠涌原有5座桥:竺横沙桥、小东门桥、越秀桥、东华路桥、大东门桥。1932年7月29日,广州暴雨,山洪暴发,因为桥孔狭小,不宜泻洪,后于1935年疏浚整治东濠涌,重新修建越秀桥,如今其余四桥已不存。
(3)湛家:湛家大街和湛家一至五巷,曾经是湛家园的故址。湛家园主人是明代吏、礼、兵三部尚书湛若水,是学者、教育家和哲学家。1536年,七十高龄的湛若水告老南归,在广州城北修建了一座私家园林,引东濠涌水入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中,湛家园被夷为平地。
(4)《碑记》:《整理东濠下游碑记》简称。2002年,越秀桥和桥上的碑刻《整理东濠下游碑记》被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1.2.5.于羊城飞鹅岭下清邑居
2023.4.12.于羊城麓湖畔定稿
望海潮.海珠湖
羊城“南肺”,海珠沃土,鳞鳞水网纵横。
潮落潮生,成荫绿树,果园万亩丰荣。
工业污河涌。整治变碧水,两岸花红。(1)
六脉一湖(2),仿佛还响挖机声。
平湖湿地争雄。明珠生态秀,蓄雨分洪。
“金嵌”“玉环”,林间小筑,鸟飞鱼戏风清。
顿觉小舟轻。晚唱渔歌远,乐也融融。
远处传来,几只小鸭扑啼声。
(1)石榴岗河:位于海珠区东南部,贯穿于万亩果林之间。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量的工业污水从上游冲泻而下,水黑了,臭了,河道也开始淤塞不通,成了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沟。广州经过一年多的环境综合整治,河水清了,净了,形成了一片难得的闹市净土。
(2)海珠湖:为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外湖实际上是由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等六条河涌相连,组成“玉环”,环抱着圆形的内湖。因此,海珠湖也被人形象地比喻为“金镶玉”。土地面积2248.3亩,其中湖心公园1422.6亩,水面积795亩。
2011.3.8.于羊城飞鹅岭下清邑居
2023.4.12.于羊城麓湖畔定稿
沁园春.白云湖
大美云湖(1) ,千亩波光,万米骑行。
望飞天轮转,白云絮语,游船远影,唯听歌声。
岛浮湖心,云亭诡幻(2),欲与云汉论谁赢。
心湖晓,看天高空廓,分外盈盈。
东湖连起西湖,靠科技,围湖奔前程。
似锦花田阔,荔枝堤秀,游廊水榭,草木青青。
诗意栖居,赋能产业,尽让人心梦想成。
水云幻,数灯星点点,未艾方兴。
(1) 广州白云湖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涵盖白云区石井镇夏茅、环滘、大朗、滘心、红星、大冈等6个村,是二十一世纪以后建设的第一个人工湖,属民生治水项目,对广州北部城区气候调节及环境改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于2006年12月22日正式开工,2011年11月28日开放了东湖。
(2) 白云湖看云亭。
2022.1.30.于羊城麓湖畔
2023.4.12.于羊城麓湖畔定稿
临江仙.南沙湿地
红树芦花菡萏美,(1)
娇娆湿地声威。
迷宫曲水艇环回。
渔歌欢唱晚,
夕照尚晖晖。
百鸟共舞歌不绝,
苍鹰盘绕盯谁?
郁葱天地自由飞。
时空交替转,
寰宇几轮回?
(1)南沙湿地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观赏荷花的好去处。其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环境,被誉为“广州之肾”,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的“湿地唱晚”。
2011.1.于羊城飞鹅岭下清邑居
2023.4.12.于羊城麓湖畔定稿
作者简介:
徐启文,男,1940年11月出生,中山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曾任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和广东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广州《旅游文化》报主编等职。出版诗集《情眸》《生命的超越》《宝岛行游》等9部,歌词集《心中的歌》1部,散文诗集《生命的行旅》1部,散文集《祖居的龙眼树》《登山临水》等4部,报告纪实文学集《南国之星》等2部,论文集《感悟星光》1部,小说集《天魔海怪》(合作)1部,《徐启文自选集》等文学类专著共20部。1965年11月赴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佘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