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卉进万家
文/王昌宁
太公山下的杜市里,是一个花卉之乡,这里的人历来喜爱种花,他们说:种花就是种文化;种花就是种思想;种花就是种文明。
杜市里是清朝时期、很久以前的叫法了,现在叫杜市镇。地处江津区东部边垂,紧邻重庆主城巴南区和綦江。面积近90平方公里,人口3.2万。杜市里比较有点名气的地方有太公山、麒麟花谷、七彩梯田、大佛寺、香炉石、双山、云台寺、杜市场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春暖花开的太公山美景连续6年被中央电视台传播,景色如画。
种花就是种文化。太公山属云贵高原大娄山余脉,最高海拔近千米,平均气温比重庆主城低3—6度,植被丰茂,负氧离子含量高;麒麟花谷种有樱花5万株,并辅以茶花、杜娟、玉兰、桂花数亩,园林花卉与麒麟湖水交相辉映,湖光花色,风光尽美;七彩梯田,是由大小不一的花卉园林连接起来并错落有致的田园风光,种植面积4500亩,花卉品种20有余,从高处望其貌,山水衬托,五颜六色,可谓胜景;大佛寺地处太公山(綦江境内),建于明朝中期,依山而筑,有修竹万株,环境清幽,香火旺盛;香炉石,相传是太上老君用来烧香的香炉,由于童子贪玩,不小心把香炉弄丢,从天上掉下来,就变成了一个像香炉一样的石头,坐落在山岭上。它又像不知从哪里飞来的石头,即飞来石,也有人用诗形容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擎天一柱香炉石,太公山上石头翁;双山,传说古时候,綦河两岸的村民好争斗,传到了玉皇大帝那里,便命二郎神担土填埋綦河,让河水泛滥,以示惩戒一下大家。观音菩萨知道后,大发慈悲,模仿公鸡长鸣,二郎神以为天要亮了,慌忙将所担的土丢弃,丢弃的两堆土就变成了现在的双山,也有人说它是唐代时期留下的坟茔,总之,对其众说纷纭;云台寺,建于道光十六年,古朴而自然,房柱上的对联“圣恩浩荡妥庙于千秋,佛殿辉煌安神灵万载”昭示云台寺曾受皇恩萌护;杜市场,太公山下有十多个村社,还有比较古老的乡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诗圣杜甫13代世孙、“刚直御史”的杜莘老来到杜市场,随后逐渐发展为集镇,最先曾名杜氏场,后又名杜市场,几经变换现名杜市镇。杜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至今尚存汉代崖墓四处共11穴,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定居于此,并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文化。新时代,杜市人种树种花种草,种出了“重庆江津太公山花木旅游文化节”和“江津龙凤小龙虾美食文化节”,种出了新的历史文化。那一朵朵玫瑰,一束束红梅,一片片园林,一树树花果,是杜市文化的绽放!更是乡村振兴的见证!
种花就是种思想。杜市镇的黄镇长告诉我,他们动员老百姓种花种树,最关键的是把一些思想先种在了老百姓的心田上。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撸起袖子拼命干”等,想方设法,把这些思想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上一呼而下百诺,老百姓把这些思想当作真理,当作现实,并为之而奋斗、拼搏。“领头人”请示高人,把“花卉节”改定为贴近本地实际的“花木节”,从2011年第一届“重庆江津太公山花木旅游文化节”开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推动了经济,造福了人民。这些年来,杜市镇历届“班子”在上级的指引下,以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为主线,转型升级花木产业,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做活做精乡村旅游业,努力打造主城近郊休闲养生目的地。现已建成花卉苗木基地近2万亩,小水果基地7000亩和太公山国家AA级旅游景区,注册企业(含农业)475家,其中农业企业118家,家庭农场34家,合作社31家,正常纳税的有255家。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亿元、2.6亿元。种花得花,他们充分利用太公山的花木资源和旅游优势并高度融合,鼓励老百姓养花种草,让花卉进万家,不断提升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打造美好生活。这不仅较大的发展了乡村旅游经济,让文化旅游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带动了花木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转型,大幅度地提高了杜市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社会文明。使科学先进的、高尚文明的、美好向上的观念和思想,不断地在人民群众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种花就是种文明。走进杜市场,你会看到许多老百姓的房屋墙壁上的彩画,梅兰竹菊,花鸟鱼虫,人物造型,五彩缤纷,活灵活现,鲜艳夺目。房屋的建筑缺憾,用美点缀,用画弥补,恰到好处。临街小巷,院落墙角,户里户外,窗台门边,家家户户都摆放着大大小小、比较精致的花卉盆景。整洁的环境,干净的路面,不时还能听到不知是从哪间屋里飘出的钢琴声,黄葛树下,小溪潺潺水流声,真让人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我曾去过的欧洲小镇。记得那年,我去了奥地利、瑞士、德国、意大利、列支敦士登、荷兰等,一些风光秀丽的城市小镇,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当时我想,要是我的家乡也像这些城市小镇一样美丽,该有多好啊!心中留下无限美好的愿景。真没想到,近10年的时间,我已看到我们国家“乡村振兴”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已去过很多美丽乡村,今天,在杜市里所见所闻,不正是我在欧洲时的美好愿望吗?我独自来到一家路边的人户,院子里种有桂花树、枇杷树、玉兰树、蔷薇、杜娟、满天星、仙人掌、兰草等树木和花草,庭院干干净净,我站在玉兰树下,向主人说明参观之意,主人是一位中年女士,在杜市镇委工作。她向我介绍说,杜市全民种树种花以来,老百姓受益很多,大家更讲卫生、更讲文明了;村镇更靓丽了。她还告诉我,绿色发展是国家重要战略,政府号召种树种花,让花卉进万家,自己家里这点花草还不够,有的人家比她多得多,漂亮得很,在杜市,有凯达园林、春风园林等,里面有很多种花木产品,还有大花瓶及各种动物造型的园林艺术,美极了!杜市里还有“五星枇杷”、“江安李”、“国金甜橙”“龙凤小龙虾”“池晓乳鸽”等富硒农产品和食品,欢迎您带着家人来观光品尝!
时下,江津正在申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我们像杜市一样,让花卉进万家,不断地种文化、种思想、种文明,种出我们的文明城市,种出我们的美好家园,种出我们的绿水青山。
作者:王昌宁,江津作家协会、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顾问:风鸽/李成东
编委:王明生/翁德云
审稿:陈其昌/赵贤龙/万俊卿/燕儿/思羽/单色梦/毕绪金/高鑫/萧瑟秋风今又是/翁德云
主编:无言独上西楼
主播:桃子/林海/阿红/田佳丽/袁嘉敏/蒙古人·大生/素心如雪/晴耕雨读/芳草青青/陈东/雯萱
关于赞赏:阅读量达到4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达到20人以上,留言人数达到20人以上,返实际到帐金额的60%,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返赞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