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元宝山下的爱猫人 ——给流浪猫一个家!
作者:吉卫东
阳春三月,春风渐暖。
峰峰元宝山南麓百花园的杏花、桃花如雪似霜,玉兰花、连翘花等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一眼望去,苍松翠柏掩映着元宝山,郁郁葱葱,枝头遍野更有春趣。走过仿古石牌坊,拾阶而上,蜜蜂也在花蕊间“嗡嗡”地穿梭,暗香袭人。登山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正与扑面春色撞个满怀。

龙洞珠泉的轻柔与元宝山的厚重交相辉映,融汇山色、河源、泉韵,浓缩成山环水抱的绝佳美景。山顶的巨型元宝在朝阳沐浴下闪着金光,与北侧矗立有异域风情的荷兰风车相映成趣。

在风车旁的观景台下,这里有一处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场所,也是猫的乐园,成群结伙,有百余只花色各异的中华田园猫。能看到猫爱用爪子洗脸,有的躺在岩石上懒洋洋地晒太阳,有的在猫舍间打滚嬉戏、觅食,还有的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忽而迅疾奔跑,忽而走出高贵优雅的猫步,让孩子们发出阵阵笑声。这些招财猫与山顶的金元宝,顺着山路下山,沿途也会遇到好多活泼可爱的猫。你看这只机灵聪明的花猫,全身是白底黑斑,就像一团雪白的绣球点上了几滴墨汁。 呈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
猫的魅力到底有多大?文化名人都爱猫。被称作“世纪老人”的冰心(1900年-1999年)爱养猫、写猫,是资深“猫奴”。老人书桌的抽屉里,里面都是满满的,喂猫用的烤鱼片。每当她伏案写作时,咪咪也会跳上桌面,坐在那里,静静陪伴她。在如今的“冰心纪念馆”,咪咪死后也被制成了标本,放置在那个独属于它的位置——书桌的一角,永远守护着冰心女士。

季羡林(1911—2009)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季羡林爱猫成痴,也是众人皆知。季羡林宠猫,甚至让猫在他的文稿上放肆。他曾养过好多只猫。其中一只叫虎子的猫就养了16年之久。在生命的最后,虎子悄然离去,跑到季羡林看不见的地方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还有“猫王”之称的画家孙菊生(1913年—2018年),享年106岁。他一生养猫画猫,作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聚集、盘踞元宝山上的这些流浪猫,大多数都是被人丢弃的家猫。况且家猫是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联想起邓公曾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如今随着灭鼠药大量施用,老鼠越来越少。猫面临无鼠可抓的窘境,猫抓老鼠的天性也会逐渐泯灭。需要食物与水是猫能生存的基本条件。
几年前,不少猫因缺粮少水冻饿而死。也有很多猫跑去小区、村里觅食,滋扰居民甚至钻入车内取暖被车压死。看到此情此景让峰峰不少人士触动心弦,携手行动起来。有人顶住各种非议,悄然成立了爱猫微信群,自发组织起民间公益活动,由退休职工、下岗工人、护林员、环卫工、学生,甚至医生、教师、私营业主等各阶层爱心人士组成。他们合力筹集猫粮,自制猫舍,分时段轮流上山在投喂点放置猫粮、小鱼。疫情三年期间,接续爱心,不忘委托环卫工等人员投喂食物。
由于猫的繁育力十分惊人,若流浪的成年公猫和母猫“自由婚配”,每年都会生2到3窝,一胎可以生3-6只,最多的有12只小猫。如果不人为干预,猫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他们还众筹资金,费心费力抓猫到宠物医院为母猫做绝育手术。那天笔者在山上偶遇正在投喂猫粮的S先生,他无奈地说,“有人说我们是吃饱了撑的!不知道我们同时也为养老院孤寡老人捐款捐物啊,为山区孩子买书包文具啊!”他质问道:连猫都不爱的人,还奢谈什么爱社会?”在自己的良心与同类的认同之间该如何抉择?他宣传猫是人类陪伴式动物,反对虐猫行为。还规劝心理扭曲者:不爱,请不要伤害!也不随意丢弃!经常义务为游客讲解不吃猫肉,因为涉及到未经检疫等食品安全隐患和动物福利知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到来,空巢老人急需精神抚慰的问题日趋严重。据报载:某市流浪猫主动陪伴空巢老人。几年了已经没有人陪她那么久了,只有一只流浪猫三年来不离不弃,彼此相守。老人心想自己生养的、在外地工作几个儿女还不如一只流浪猫,顿时孤苦伶仃的她,昏花的眼中泛起泪光。
近年来,由猫、狗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备受关注,已有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制定《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欲从法律法规予以规范。认为立法应树立“管理”和“保护”并重的理念。管理内容应包括要求犬猫的所有人负责任对待猫犬。保护内容应包括禁止所有人虐待猫狗,禁止食用。同时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的产生,建立救助体系。

近些年,媒体曝光随意遗弃、投毒、虐待、残杀、滥食动物等行为在城乡仍时有发生。一些心理扭曲者拍摄虐杀、残害猫的视频、影像牟利,通过社交媒体放大,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和不良影响。 赵皖平代表建议:将善待动物纳入文明城市评比标准。“一个社会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友善对待动物,是人类爱心的起点和底色,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开展尊重生命教育和管理好流浪猫狗动物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峰峰这座爱心涌动的山水之城,祝愿元宝山会成为猫的生活乐土和舒适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