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念母恩
文\杨熙荣
梨花纷谢寄深情,,
清明浓意念母情。
一花一叶思故人,
慎终追远报母恩。
“母亲”这两个字,熟悉又温润、亲切又伟大!其中蕴含了多少炎黄儿女、对母亲由衷地感怀与无尽地怀思!有满腔热诚,更有浓浓的儿女情怀。
清明时节,看到李商隐的《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缠绵悱恻的小诗,表达儿女们断肠念父母——思绪连连、回忆绵绵,沾衣又逢杏花雨,魂牵梦绕,追远怀思……
先师孔子,有母爱滋润;“孟母三迁”传为佳话,“画荻教子”岳飞精忠报国;商圣雪岩母亲苦口婆心。朱德委员长的《母亲回忆》,更唤起多少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对母亲深切怀思。秦腔《三娘教子》,字字血、句句泪、声声情,多少次催人泪下……母亲3大爱无痕,感天动地。
出生在农村的我,姊妹五个中,排行老小,母亲慈祥和善的观照,时时关爱的眼神,温热的大手扶持,暖意融融的情怀,母亲的“儿行千里母担忧,一针一线总关情”亲身感念,时时梦里萦绕。
记得高中岁月,正值七十年代末,还是生产队,生活艰苦,农民家庭的孩子,更是捉襟见肘。记得我临近高考,母亲节衣缩食,喂养三只母鸡,卖鸡蛋攒下的钱,舍不得花销,每次我去高中时,偷偷塞进我的口袋,生怕姐妹看见,说:“有时间去街道,吃碗面皮,喝点豆花,你学习辛苦呀!……”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泪水潸然而下,不堪回首,心情难以言状……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父亲是他们弟兄中的老大,按农村家规,母亲管带着父亲三个弟弟的上学、订婚以及完婚,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纺线织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对祖父孝心无比,养老归终。
母亲常给我说“人行长事,长事等人。吃亏是福,孝感天下”。过去的大家庭,几十个人在一起、众口难调,就母亲一个人做饭,料理家务。几个叔父,很尊重作为嫂子的母亲。我私下不禁思忖,我幼小成学,一路顺风顺水,似乎老天保佑——莫非有母亲当年的积德行善,和睦妯娌、厚德为人的永恒积淀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年我刚结婚,经济拮据,勉强糊口度日,心有余而力不足。倾心于母亲、但未能定到作为儿子孝敬之情,多有愧疚,常有自责,每有汗颜啊!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时届清明,感怀母爱、诚情母恩、感念母德,多烧点冥钱,愿母亲,在天安康幸福,九泉笑容吧!
母亲,如今儿子亦是人之父母了,看见今天我的子女,传承母亲的敬人之情、爱人之意、厚德载物。愿家族代代昌达,和睦安泰,大吉大利。
不由得想起慈禧太后一首小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父母亲对子女的爱心,他们把自己的泪和血都融入到了子女们的身上。他们竭尽了心力、都是为了孩子们过得更好,因此最应该珍惜的感情就是父母的爱子之心啊!
最美人间四月天。母亲——您就似一树一树的花,是燕在梁间呢喃,您是爱,是暖,是温馨,是希望……您是人间的四月天!儿子不会辜负您对儿子的期待与厚望……
虽然母亲离我而去二十多个春秋了,每至夜阑人静,眼前不时浮现音容笑貌,耳边常常响起耳提面命。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霏霏细雨回家念,走在故乡小路上,看梨花纷飞,念母怀恩,回味关怀,慎终追远……
清明时节念母恩。我将夙夜待功,勤勉努力,不辜负母亲对儿子浓浓怜子之情,盈盈寄托,,继续踔力奋进,书写家族美好的前程,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