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庆里寻踪游趣
作者/侃珂
合诵/大树•路芳
音乐合成/路芳

当我们漫步走进古文化街北端东侧,进入一条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的老胡同,它是由商人郑元里买地拆除房修建而成的通庆里。它是由四座青砖灰瓦,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四合院构成的建筑群。高墙窄巷过街楼口镶嵌着蝴蝶状镂空木雕,寓意着“蝴蝶飞来,通达吉庆”,这也是通庆里名称由此得来之源。初期被卞家买来作为开设银号使用,后来改成民居,有七十二家房客租用,不知道演绎了多少鲜为人知的俗世传奇。
当我们漫步穿越散发着浓郁民俗风情的里弄,进入那些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的四合院,那里历经2003年古文化街整修以后,依然保留着百年前老胡同的建筑风貌。沿街东西墙壁上镶嵌的六幅浮雕壁画,立刻引起中外游客对津韵市井文化的极大兴趣。那些再现“文明娶亲、踩高跷、闹龙舟、俏皮话”的津韵市井文化系列壁画写真画集,让中外游客沉醉于昨日津韵游思的历史。那幅再现《潞河督运图》中津沽帆影繁荣场面的壁画;
那幅彰显着杨柳青年画中《黄大门》老百姓过大年民俗风情的壁画;记载着从漕航帆影到过年民俗风情的传奇故事,令中外游客难以忘怀。
当我们移步换景,走遍通庆里每一座四合院的各个角落,各具特色的商业风格,成为吸引中外游客近观慢赏、寻踪游趣的景点。或逛一逛1~2号院特色商铺,品尝一碗浓浓地天津味道的茶汤;或走进3号院的中西汇通医社,参观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纪念馆,寻觅他于1926年在天津创办国医馆,传承中西医学的发展足迹。或徜徉于5号院民宿体验馆,或选择津门老字号鼎章照相馆拍照留念,或浏览梅兰芳旧居,还可以玩一次摔碗酒的游戏,喜迎平安万事成。尤其是春秋旅游季节,前往5号院茶馆或7号院通庆礼,聆听津味相声的各地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随后,当我们走进4号院,开始欣赏泥人张美术馆,那些世代相传的《钟馗嫁妹》、《看手串》、《渔归》等经典非遗作品。而6号院那块“吃茶来”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2012年8月3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来津出席第100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下线仪式后。忙里偷闲地游览古文化街时,曾到绿竹掩映下的这家茶馆小憩品茶。而8号院原为天津八大家之一卞家的旧居,现为画中人旗袍文院,那幅《全球华人旗袍映象长卷》,则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民族旗袍文化的最长画卷,画中不知道有多少中华美女,身穿各种款式的旗袍,演绎着中华民族旗袍文化之美,令中外游客浏览后惊叹不已。
当我们不知不觉地游览了网红打卡地~通庆里,那些津韵游思的民俗风情,成为一次过目难忘的旅游趣闻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