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南怀瑾老先生这句话被很多人传颂,微信圈里寻常见。今天又遇到这句话,感觉有些不妥。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释道儒融为一体,国学精华一字提炼,可是难道道与儒无心吗?若无心则是空有骨与表了。现在的国学大家都希望是融合三家,包容天下,往往容易造成假大空,很多流行的国学大师就是这个样子。东拉西扯讲起来头头是道,若落实处,则是一个字也讲不通透,你跟他讲佛,他跟你扯道,你说道他又转到儒,总要避开你的问题才能显出大师的高度。佛道儒都是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深入人心,我有些搞不懂的是为神马不把一样搞明白了,非要扯上那么多家。大度看世界,这句没什么可以理解的,对于世界小气只是你自己的事情。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就跟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勤洗睡,一样比较实在,没有技能,不动脑子很难从容过生活,但从实操性还不如健康二字管用。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这句话,如果说是实话是很伤人的,那些忠勇英烈居然没有被读到,只看到了功名利禄,这书读的也是窝囊,读了三千年只看到了功名利禄,看不到三千年的进步,只看到了人心不过如此,也看不到人心的不断进取,社会的不断进步。一句三千年,压过了外于功名利禄之事,荒唐,书白读了。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句话看上去高大上,峰回路转,九万里悟道,这个应该讲一下悟的什么道,“朝闻道,夕死可矣”,直接归到诗酒田园有些消极懈怠。不妨改为,九万里悟道,逃不过柴米油盐,更实际,也更接地气。这句诗其实对应了我们日常教育孩子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至于结果暗含着就是开卷有益。这句终归诗酒田园是不敢跟孩子们讲的。


南怀瑾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国学老师,但是修行这件事是需要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不能在门口瞎转悠。
禅宗故事里面有人问一老禅师在修行什么,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时睡觉。这也是修行?禅师说很多人吃饭睡觉时心里想太多,饭吃不好,觉睡不好。就像第一句,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没必要拿三家来加持,一家学明白了,做事就会有进步,如果拿三家来说反而不好了,有些画蛇添足。
“心有道,大度看世界,日精进,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跳出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再见诗酒田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