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鄠邑诗联创办20年,三百物品今珍藏
——西安市鄠邑区档案馆举行诗词楹联之乡档案资料捐赠仪式

2023年4月3日上午,西安市鄠邑区档案馆举行诗词楹联之乡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区档案馆馆长葛红卫、副馆长赵会军等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捐赠仪式上,西安市鄠邑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景宁、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萍、副会长李党红分别介绍了诗词楹联档案资料整理、捐赠情况,区档案馆接受了捐赠,并将建立档案专柜进行保护。
据悉:西安市鄠邑区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2002年5月19日,是西安市鄠邑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鄠邑区民政局注册的社会团体。学会隶属于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楹联学会,西安市楹联学会、西安市诗词学会业务指导的区级诗词楹联组织。会下设钟楼、甘亭、丰京、终南、白龙、渼陂等36个分会,会员1600多人。学会内部下属机构:星期天诗词楹联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评审部、诗钟部、书画分会、发行部、策划部、诗歌部、《上林苑》报刊编辑部、上林苑散曲社、上林苑女子诗社、上林苑诗词楹联交流群。20多年来,学会以发展诗词、楹联事业、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普及诗词、楹联知识,出版楹联书刊,进行学术研究,创作各类诗词楹联作品,书写诗词楹联,开展诗词楹联活动,充分发挥诗词楹联的育人、化人、弘德、铸魂、筑梦作用。2009年3月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2013年11月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2018年10月荣获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先进单位。

诗词楹联之乡档案资料捐赠进馆,其中有荣获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学会先进诗教单位等荣誉奖牌、学会报刊、会员出版诗词楹联书籍、活动影像、活动照片等共300多件,时间跨度为2002年至2023年,记录了鄠邑区诗词楹联之乡创建工作及各项活动经历,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点,是全省、全市、全区珍贵的地方档案资源和重要的研究史料。
葛红卫馆长说:当前,鄠邑区委、区政府提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区档案馆非常重视诗词楹联文化档案。今天,鄠邑区诗词楹联学会捐赠的档案历史文化意义深远,将会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必将扩大档案征集工作影响力,一定激发全社会支持参与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赵会军副馆长说:诗词楹联档案增补了重大活动资料,优化了馆藏档案资料结构,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为推动我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贡献了力量。我们将保管好、利用好捐赠档案,使这些宝贵的财富传至后世、有效利用、惠及一方。
李景宁会长说:鄠邑区作为诗画之乡,区档案馆高度重视诗词楹联之乡档案资料,召开整理座谈会,安排工作人员刘晶同志上门联系征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萍、副会长李党红积极组织,及时发出征集通知,上门收集,组织副秘书长魏智广、陈波浪、崔晓敏等进行整理造册,加班加点,按时完成第一期档案征集工作任务。整集中,学会原副会长杜智敏、学会甘亭分会姜秋云会长周密配合,确保诗词楹联之乡档案征集任务顺利完成。今日,诗词楹联之乡档案进馆,是对学会学会20多年来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学会将在区委宣传部、文联领导下,及各部门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诗画鄠邑品质新区”高质量发展,擦亮诗词楹联之乡文化品牌,继续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方针,守正创新,努力谱写传承、推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实践新的篇章。



李景宁,1986年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学习。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陕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西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鄠邑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鄠邑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出版纪实传记《贾小侯传》、诗集《扈之梦》《行吟秦川》、小说集《情人节》《愚人节》等。事略入编《中国小小说作家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精品文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