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时代 心有所向 浩然众往
——判断社会历史进程的理论依据
童大焕
【1】
天风浩荡,忧思难忘;闽江边上,百年惆怅。
2022年10月15日,友人苏小玲先生站在故乡热风吹雨洒江天的闽江边上,冷眼向洋看世界,思接千载,神游万里,怀古伤今,情不自禁,挥笔写下《观风,在闽江沿岸》长文,感叹:
“一部近代史,虽有惊世骇俗,有凛然威风,有气壮山河,却还是写满了中国的耻辱与悲剧。此刻,又想到了胡适先生曾发的感慨:危害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帝国主义列强,而是拒绝被启蒙的愚昧。所以,严复之反复,中华之变奏,历史之轮回,亦如一阵风。这风,在我眼前,它又刮到了闽江的江面上。
“凡遇大事,不分内外,不知妥协求得双赢,若不耀武扬威,就似丧家之犬。而人类认同、文明价值,所谓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毫无概念。历朝历代所有昏庸的统治者,都喜欢玩一种‘完胜’的游戏,掐灭对手的最后一口气,清朝的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2】
细读长文,最让我感慨的,是晚年深居蕴藏“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福州三坊七巷的严复的思想与命运悲剧。这位翻译过亚当·斯密《国富论》(严复译名为《原富》)、赫胥黎《天演论》的“清末输入欧化之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最早将研究思维规律、方法论的Logic翻译成“逻辑”并称其为“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语出培根《学术的进展》:“理性的知识实在是一切艺术的锁钥。”“研究理性的艺术是一切艺术的艺术。”)的严复先生,一生风云跌宕,晚景落寞凄凉,盖与其思维逻辑之本身缺陷,大有关系焉!
【3】
晚清,中国命运第一次站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历史节骨眼上,无数士人引颈西望,自公元前闽越时代开始就背山望海、“险山恶水,穷则思变;探学成风,绝路逢生”的福州三坊七巷,再一次站在了时代风口浪尖之上。
时,洋务运动,轰轰烈烈,“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激荡人心。福州的“马尾船政”,也是最重要的洋务项目之一,1866年由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创建,沈葆桢担任首任总理船政大臣。船政建设初期,雇佣法国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为正副监督,组织外国技术团队,协助中方设厂、造船、兴办近代教育,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近代舰船工业基地、近代海军教育基地、近代舰队编练基地。创造了诸多历史第一,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船政创立17年后,这里就发生了中、法两国的“马江战役”。不足半小时,清廷所属“福建水师”就一败涂地,近600名将士命丧瞬间。中国历史远比法国悠久,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高下强弱,一场海战便见分晓。仅仅过了10年,在西太平洋的黄海海域,中日之间又爆发了“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虽受过专门训练,还号称全球最强的“坚船利炮”,结果依然军败兵没,阵亡四万余将士!
从马尾“船政学堂”走出的严复,为此异常震惊。马尾船政学堂,也是拜洋人为师,外文、天文、水文,地理、电报、航行,枪炮、鱼雷、指挥等等几乎能学的全都学了;毕业的学生不少又出洋留学,军舰也是全套德国进口的坚船利炮,感觉大清水师也是“武装到牙齿”了,为什么就是打不过人家呢?
为了从根子上启蒙国人,严复曾认为,西方的政治、哲学、法学可以直接作为改造中国制度的养分。在写给主张变法维新的梁启超信中,他还提出“教不可保,亦不必保”,希望他和康有为们能慎重对待“孔教”。
然,严复还是陷入了中西文明的矛盾焦虑中。尤其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你争我夺生灵涂炭,加之对国内爆发的西式革命,一并让严复大失所望。他甚至在写给朋友熊纯如的信中如此激烈地表述:对“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站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面前,在感到整个世界都一样“无耻”的现实困境下,曾经炽热地宣扬西方文明,警告国人“夫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强之效者,无目者也”、“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的严复,晚年再一次试图在传统中华文化的历史废墟中寻找希望和寄托。
自然,他也为正当热闹的革命洪流所遗弃。进入社会活动的后期,严复便一直为世人所诟病:参加“筹安会”,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身心疲惫的严复,退守在家乡福州三坊七巷的宅院里,除了给最亲近的朋友和儿子写信、复信,就是做诗、写对联。他似乎再无法与这个国家进行正常对话。他吸食鸦片,情绪低落,一边抵抗肺病越来越深的侵扰。身心双重的生命折磨,终于让一个69岁的老人无力支撑。1921年10月3日这一天,严复因咳嗽加剧自觉“恐不能久”,便写下了《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这也是严复留给中国的最后遗训。24天后,严复与世长辞。
【4】
内外现实残酷无两,社会变革转型迷惘,一生启蒙未果,进退失据,左右彷徨。既然向西无望,猛然回东,或有救命稻草,何处灯火阑珊?
以今天之我,观百年前之严复,窃以为严复之悲,正在于其思想依据缺乏坚实的理论框架与逻辑。理论框架与逻辑不稳,结构不坚实,思想便如浮萍无系,身心便如飘絮无根。这,也是古今无数知识人的悲剧命运之所在。
当后人们半路叙事寻找中西文明发展之根与“必然性”或“偶然性”的时候,多少人心中坚实地植下了自发秩序、资源诅咒、人是环境的产物、科技革命等等人类生存的基本概念与秩序根基?这些基本概念与秩序根基,才是我们正确思考、判断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支点。没有这些基本支点支撑起我们的思想与理论框架,我们必将在各种风吹草动中左右为难迷失方向,思想理论“无所依傍”之下,身体和灵魂纵能“浩然独往”,也是匹夫之勇,盲目之强,必将无果而终也。
【5】
疫情三年,寡欲清心,闭门思考,我有一个非常惊喜的发现:虽然“资源的诅咒”这一概念直到1993年才作为经济学术语正式被创造发明出来,但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资源的诅咒”其实不仅仅适用于经济领域,在思想、文化、政治诸领域,都广泛地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时至今日,“资源的诅咒”仍然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只不过,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已经从整体意义上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转变,“资源”本身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停留在落后的观念、经济与政治状态,就是因为对“资源”的理解,没有及时从农业时代向工商业和信息时代转变。俄乌战争,是对于这一概念理解的最好注解:俄对于资源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农业时代的土地和工业时代的矿产等资源上,而没有上升到工商业和信息时代,更重要的资源乃是无形的规则、制度、市场自由、公平贸易等软环境。这是它自己成为悲剧,也给人类带来悲剧的原因所在。
资源诅咒,指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更慢。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也适用于同一制度与文化的一国之内。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由于对某种相对丰富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贸易条件恶化所致。
【6】
反之,农业生存条件越恶劣,就越是倒逼出良好的工商业发展体系。古希腊是如此,以福建为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也是如此;公元前是如此,21世纪的今天仍然如此。
昨天(2023年4月2日),看到王东岳先生一则短视频,深以为然,他说:
“今天的西方文明成为强势文明普及全球。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古希腊文明的再现与张扬。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给大家举例子,今天西方的民主制度叫两院民主制,上院叫参议院,下院叫众议院。早在2600年前,古希腊就是两院民主制,上院叫贵族院,也叫元老院,下院叫公民大会。西方今天例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早在2600年前的古希腊,就以不成文法通行天下。通行到这样的程度,古希腊人居然60%-80%迁徙到环地中海周边。大家可以想象这句话的分量,氏族群团结构竟然完全星散。就连今天西方的司法制度,在古希腊时代基本成型。古希腊人不信任法官,认为法官也是人,他凭什么决定被告的生死?因此,古希腊人要找一群普通老百姓,不懂法律的普通老百姓组成陪审团,法官没有定罪权,公诉人和律师都面对陪审团辩论。陪审团的普通老百姓,不是用法律知识,而是用生活常识判定被告是否有罪。请注意,法官没有定罪权,陪审团确定被告有罪,法官只有量刑权。根据当时的成文或非成文法,确定被告被判若干年的监禁或者被驱逐流放。所以把陪审团翻译成陪审团完全搞错了,法官才是陪审。连这样的司法制度2600年前在古希腊,基本成型。所以我说今天的西方文明没有任何重大建树,它只不过是古希腊文明的再现与张扬。而古希腊文明居然不是任何人设计,它居然是一个自发进程,它居然是一个地貌地理条件和自然物候条件所促成的人类生存结构。任何文化,它实际上是自然进程的接续产物,它实际上是自然因素和人生自发因素的合成关系,这叫生存结构。人类越原始时代,自然因素对人类生存和人类生产的影响越大。人类文明的进展过程就是人祸取代天灾的过程,也是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于是自然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淡化。因此,在人类古老文明和古老文化的生发期,外在自然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到今天,外在自然因素对人类内在文化和文明结构的影响逐步削弱。这是我们今天很难理解远古文化和文明发生渊源的原因。”
【7】
中国有着相对于农业时代而言的优越地理环境,广袤的内陆结构,地大物博,气候宜耕。西部和西北部拥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喜玛拉雅山脉和巨大的沙漠为屏障,形成了长期自给自足的内陆封闭地带,也形成了资源的诅咒,阻隔了与欧美大陆的工商业交往。
只有东南沿海面朝大海,且人多地少,生存不易,被迫“下海”谋生(我怀疑“下海”一词就源于此),自古形成贸易区域,至今成为支持全国转移支付(五六个省份支援全国)的钱袋子。
【8】
尽管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但在传统农业时代,大一统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负面影响似乎并没有今天那么大,传统农业时代对经济影响更大的是地理及气候。广袤的大地和优越的农耕条件,使得此后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国国力始终与世界并驾齐驱,南宋时期已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满清道光继位的1820年,中国依然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GDP还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直到1820年开始,才迅速拉开差距。国门一开,时人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我们在农业时代过着自给自足的天朝上国小日子的时候,西方世界已经通过1215年英国《大宪章》、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等等,奠定并夯实了工商业阶层的权利法案,为工商业、思想与科技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缺乏良好农业生态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科技进步和工商业发展,后来居上。
从本质上看,这个差距是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工商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是内部治理模式与发展效率的差距,是两个文明的代差。
但是习惯于在“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沾沾自喜的人们,把这种文明内核差距,外化为表象的国家之争、东西方之争的时候,甚至把自身的落后归结于先进文明“坚船利炮”的侵略的时候,本应有的“谦逊学习”态度,就难免异化成民族主义下的过度自卑与变态自尊下的对抗、排斥、甚至仇恨态度。
【9】
今天,西方领航的科技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天下近在咫尺,东西唇齿相依,飞机一日万里,信息更是以光速传播,每秒绕地球7.5周。
在这样一个交易成本远低于自给自足,远低于传统战争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西方科技进步使传统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优势荡然无存。中国的粮食已有三分之一靠进口。今天的chatGPT等AI技术,也使中国传统的以死记硬背为特质而不是以学会思考为特质的教育优势荡然无存。人货俱损,莫此为甚。
在这样的新时代,诅咒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硬实力之“气候地理资源优势”,已经全面变成了工商业规则文明制度文明科技文明软实力方面的资源劣势。因为财富增长范式已经在科技进步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农业时代的自给自足,到现代交通、信息成本大幅度降低下的交易为主优势互补和互通有无,后者效率远高于前者;从农业时代的农业生产为主,到工商业、信息服务业时代,农业全面退居从属地位,第一产业GDP占财富比重只有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一;从农业时代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到工商信息服务业时代的智慧、创造力、规则、自由市场等等是财富之母。
这是好事啊我亲爱的同胞们,“资源的诅咒”告诉我们,资源劣势越明显,将来的发展会越好。穷则思变,劣则思变,就像我的福建老乡们,在穷山恶水的生存条件下,一代代人,就是举家偷渡也要“下海”。
【10】
我在2022年9月14的长文《人类文明的观念秩序:地理和资源诅咒决定未来——英美俄中四国极简比较,兼论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中写道:
“今天,中国正处在三千年未有之‘资源劣势’中,传统农业时代的地理优势和自给自足‘资源优势’,因为几千年的‘资源诅咒’,如今已经全面变成了(工商业、信息时代的)‘后发劣势’。
“1.农业占GDP比重越来越低,2021年中国农业GDP占比7.3%而且仍在逐年降低,美国更是只占1.2%左右。2.科技占GDP比重越来越高,但我们缺乏稳定的工商业阶层,导致创新领域、高精尖技术领域全面被发达经济体卡脖子。3.我们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虽然中国的工商业阶层一直未能成形,但在今天的全球化大资本时代,和英美当年一样——工商业阶层和王室面对面谈条件固然不现实,但以躺平和润(RUN)为标志的非暴力不合作,未必不是有效的博弈方式。”
在新型发展资源全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是人,就会思变。这不,马云不是回来了吗?从2020年10月陆家嘴论坛上炮轰金融业、蚂蚁金服上市突然被叫停,马云去国离乡周游列国并消声匿迹,到2023年3月27日突然高调回国,前后不到两年半时间。
有网友说:从“只有时代中的马云”到“时代需要马云”用了三年。
我要给“用了三年”加上一个字:只用了三年。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其实,前后还不到三年。
中外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回国,被各界看得如此重要。这就是时代潮流的力量。
【11】
人类文明是自发秩序的产物,其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源的诅咒”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据说至今已有1000亿人在地球上生活过。人生苦短,一代代人的生生死死,从来不是活在历史的想像和传统的记忆中,而是生活在现实的环境约束中——人是环境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它有因果链,但并没有某个“文化传统”与“制度基因”遗传的必然程序。历史的长河,是人们一次次在各种机遇、各种可能性面前进行择优选择的过程。
“未来中国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孔夫子和秦始皇,甚至也很难说取决于马克思等等,就取决于我们此时此刻的选择。”(秦晖,田园游记 2023-04-02 00:02 发表于贵州)
起最终最关键决定作用的,还是“资源的诅咒”。富则骄奢,逸则懈怠,穷则思变,困则突围,这是所有人的本能,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概莫能外。
这是一个“无枝可依,劳燕分飞;心有所向,浩然众往”的历史选择,而不仅仅是历朝历代知识分子个人孤独而决绝的“无所依傍,浩然独往”。
在此意义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他的学生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都显得想当然而一厢情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故纸堆里找出路,更是很傻很天真,以其人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也。
【12】
自发秩序,资源诅咒,科技革命改变资源秉赋,站在今天和未来看未来而不是站在过去看未来——我认为这是知识分子思考和判断社会历史进程的三个理论支点和一个基本方向。这三个支点站稳了,这一个方向正确了,会少一点迷茫多一点淡然。
虽然任何人都无法准确预言和计算一条河流的流动曲线,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所有的河流都将奔向大海,这个趋势,是任何人无法扭转的。文明亦然。除非人们看不见。但网络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打开天窗看世界。
2023年4月3日

↑制作发布人:尹玉峰。中民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慈善中国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组织世界绿色气候机构东北亚—东盟(中国)总部国际书画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席、Ⅰ0—WGCA国际书画鉴定评估研究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书画首席鉴定专家、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长、总编辑、世界文学艺苑总编辑、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合肥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