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让我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个人不再是我们村庄的人,而是一个远方的人。”爱读书的庞余亮在整个村庄里显得格格不入,书籍带给他眼界的同时,也加深了他的孤独。上了高中,庞余亮时常去“讨好”村里的大队会计,因为只有他家才有报纸。庞余亮那时最喜欢看的,是《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次都要“厚脸皮”地借来报纸,再把副刊里那些诗歌、散文一篇篇剪下来读。
除了痴迷读书,逗虫子玩儿便成了他童年时另外一件痴迷的事儿。那些既老实又狡黠的虫子,有时是害他被母亲打的罪魁祸首,有时是他证明自己是“有用的”的战利品,有时也是化解他和亲人之间矛盾的解药。更多的时候,虫子是他的玩具,他将有着长长触角的天牛唤作“孙大圣”,他把蜻蜓想象成飞机。无聊的时候,就对着空中飞作一团的蜻蜓大喊,“带我走吧!”那激动的心情就像每次飞机划过天空时一样。
18岁那年,庞余亮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兴化一所乡村小学,开启了他长达15年乡村教师的历程,“乡村学校有很多虫子,当这些熟悉的虫子重新回到我身边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要再看《昆虫记》”。
庞余亮把《昆虫记》看作一部科学考察报告来阅读,“因为我并没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如果写成针对于昆虫的科学考察报告,是很难写得过800年前的法布尔的,所以我开始探索能不能写出一部属于我自己的,同时也是属于中国孩子的《昆虫记》”。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小虫子》是一本许多人想写,但一直没写的一本书;甚至它又是一本许多人没有写好,可是庞余亮一写就写得非常好的一本书。”
庞余亮最新散文集《小虫子》。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庞余亮的诸多文学作品产生较好社会反响的同时,也让他收获了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不久前,庞余亮收到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的信息,邀请庞余亮携作品《丑孩子》加入“开明文库”。
“开明文库”系列图书由开明出版社策划出版。“我的作品能被列入‘开明文库’,我是非常骄傲的,毕竟‘开明文库’曾经收录过沈从文、郑振铎、叶圣陶的作品!”
庞余亮说:“期待有一天,我的新作《小虫子》也能够感染更多人,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也让更多和我一样的‘苦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收获属于自己的‘春天’。”(记者罗鲁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