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属于我的《昆虫记》,也是中国孩子的蓬勃成长记。”近日,鲁迅文学奖得主庞余亮长篇散文新作《小虫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他将之视为《小先生》的童年前传。
18岁当上“小先生”,以15年乡村教师生活为蓝本,庞余亮写下了《小先生》,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他的新作《小虫子》是《小先生》的童年前传,两部作品共同勾勒出庞余亮30余年的乡村生活全像。

2022年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1967年,庞余亮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千垛镇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村庄,童年的生活和记忆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源泉。
庞余亮是父母的第十个孩子。小时候,他被家里人戏称为“老害”,无处可去,只能和小虫子们为友为敌。“多子女的贫困家庭里,那些歧视,那些饥饿,那些埋在灰尘之下的爱和被爱,都需要我慢慢咀嚼。”童年的疼痛被庞余亮以一种艺术的手法,融入了新作《小虫子》,书中每一篇散文看似是在写虫子,实则是庞余亮在借虫子表达与童年往事的和解。
萤火虫像母亲头上的银簪子,棉铃虫让人感到钻心的疼,长了一口黄牙的蚂蚱,还有虱子、牛虻、蚂蚁……它们存在于失落的世界,它们飞逝而去,它们都是庞余亮童年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2年11月20日晚,在“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庞余亮发表获奖感言。中间发言者为庞余亮。主办方供图
读小学时,庞余亮家里没有书读,他就捧着学校里唯一的一套《毛主席语录》,一点一点“啃”注释。11岁时,明知逃不过母亲的打,也要偷偷地躲在一个打谷场的草垛里,读完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因为那本书是他 “死磨硬缠”了三天才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