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最后时光
张金昌
2022年春节前夕,全国范围内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爆燃,遵从家乡政府部门劝诫,我和妻子没能赶回家陪父母过年。自从进入腊月,特别是临近春节时,我每天都从远程监控里,观看父亲接待探望他的社会各界人士。除了党政领导,还有不少老友和乡里乡亲。姐姐、弟弟、妹妹在电话里告诉我,探访人员最集中的那几天,每天要接待近10拨客人。大年三十后,疫情趋于缓解,经家乡政府部门许可,我和妻子于正月初六返回家乡。进门第一反应,我发现父亲的整体状态不如一个月前了。即使如此,每有亲友探访时,他仍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来送往。正月十四早上,在信发集团工作的妹夫打电话说,全国劳摸、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书记,上午到小杨屯看望父亲,父亲听后异常兴奋。快到九点时,妹夫又来电话说,张书记因临时急务,改到午休后再来。父亲当时正卧床休息,家人没有把时间上的变化立马告诉他。快到十点时,父亲突然要求起床,说学信书记应该快到了。得知时间改到了午休后,他才又安心的继续休息。午休时间刚过,父亲就坐到了客厅里,张学信书记一进门,两个人便敞开心扉、情绪激昂、精神抖擞地畅谈起来。两位全国劳模长时间的聊天视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直到去世,父亲的对外形象始终光鲜亮丽。关起门来,也免不了显露囧态。父亲快速衰老起于2019年,那年他94虚岁。此时开始,他虽然仍坚持每天在家中踱5000多步,步履开始有些拖沓,需要借助拐杖。大小便也出现了功能障碍,用他自己的话说,坚持每天锻练,最大的动力就是想使肠胃蠕动加快,促进大小便排泄。然而,这个动力无形中加大了他的行走风险。临近2020年,他几次在临近目标时发生险情,幸有儿女疾步扶住,但仍有一两次因身边短暂无人照应而轰然倒地。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20年5月12日。5月10日我刚从老家回京,仅隔一天,他就在马上达到行走目标时,重重地跌倒在家中走廊里,造成股骨头碎裂,不得不送至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换新。此次跌倒摔伤成了父亲的生命转折点。由于新换的股骨头需要几个月愈合,必须保持24小时卧床静养。但是,受伤位置非常特殊,加上病人也需要经常翻身以防生褥疮,还有必须的吃、喝、拉、撒等,举动稍有不慎,新换的股骨头就会滑脱错位,每一次都必须紧急送往聊城人民医院复位。看到疼痛难忍的父亲日渐消瘦,饭量也一天天减少,家人们个个心急如焚。不能替父亲承受病痛,只能以无微不至的陪护让他稍稍缓解。幸得两个姐夫和两个妹夫深情大义,让姐姐妹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父亲的精心护理中。弟弟社会活动繁多,不管多忙,每遇紧急情况,总是随叫随到,携妻女到医院昼夜守护。父亲强烈地感知到了死亡的到来。他对死亡的感知表现在对往事不厌其烦地、车轱辘般地、着了魔似地回忆,反反复复地对家人讲述他苦难的童年、少年、青年还有他悲壮的中年、壮年,每回忆一遍都劳神耗气。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又开起新一轮回忆,不管家人如何从健康角度劝阻,他都听而不闻。为让父亲安心静养,我把准备了近二十年的一个构想告诉了他:我要亲笔为他写部传!我对父亲说:“您讲的这些事儿,包括您自己都可能忘记了的,全已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父亲问:“你啥时候写?”我打开手机备忘录,把一年前就为《全国劳模张国忠传》写好的引子缓缓地读了一遍。父亲听后眯眯笑着说:“我要的就是这!”我告诉父亲,现在还只是个开头,接下来,我就把它写成一部厚厚的书。父亲欣慰地说:“没想到俺儿子就能干这件大事儿!”父子之间的上述对话定格在2021年10月10日,从这一天开始,父亲再也没有陷入无休止的回忆。2021年10月28日,我结束了本次轮值回到北京,开始为父亲专心写传。先用十天时间在腹中构思著述文体和时空传承,又用二十天时间在脑中勾勒全书章回目次和主题,再用半月时间在心中为每一章回填充重点内容。一切有了定数,才于2021年12月中旬在手机备忘录里正式开始续写第一回,并将通篇腹稿凝练成一首长长的诗歌,以《永远的仰望》为题,刊发在12月26日茌平文苑。为了让父亲随时掌握写作进度,同时也为了使史料得到印证,每写完一个章回,我都立马传给弟弟,请他读给父亲听。为了让父亲尽早了解全书内容,我争分夺秒,昼夜疾书,把全部家务甩给妻子一人承担。2022年元旦前后,父亲连续数次高烧不退,我感知到了事态的严重,主动与茌平文苑编辑部取得联系,提出将《全国劳模张国忠传》书稿先投送茌平文苑连载,得到欣然答允。2022年1月10日,《全国劳模张国忠传》通过茌平文苑隆重面世。2022年1月31日,农历大年三十,我和妻子虽然未能陪在父母身边,茌平文苑这天刊发了《全国劳模张国忠传》第四回父命如山,使我的遗憾之情得到些许平复。在随后返回和陪护的十多天里,父亲的精神状态一直令我担忧。当时,弟弟和一些亲友正在筹划为父亲庆祝97岁生日事宜,临回京时我与弟弟商量,父亲这次生日是不是不再张罗,我担心他的身体会支撑不住,弟弟同意了我的提议。父亲听说我要赶回北京,没有像往常那样阻拦,反而督促我抓紧回去把书写完。从2021年12月中旬到2022年3月中下旬,历时三个多月,《全国劳模张国忠传》终于脱稿。原计划4月10日父亲生日前我再返回家乡,可一进入3月下旬,我每日都会莫名地烦躁,浑身各种不舒服,乃至寝食难安。终于熬不住了,便神使鬼差订了4月1日高铁票,提前赶回了老家。父亲见到我,声音低缓地问:“你怎么回来啦?”我说:“回来伺候你。”父亲说:“你写书,不用你伺候。”我告诉他书已经完全写好了,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2022年4月2日,全家人守护着父亲日常调理式输液、吸氧,午饭时,家人为父亲提早祝了生日酒。以往每遇重要时刻,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还有身边的孙辈,都把两位老人围坐在中心位置,敬酒、劝菜,请他们致辞、讲话,这一次,父亲没有到席,他已经连续数日没有走出卧室。4月2日一整天,父亲基本上没有说话,直到下午五点时,突然问我:“你回来也伺候你娘不?”听到我肯定的回答,父亲再次重重地点了点头。当晚,姐姐妹妹照料父亲休息时,察觉他连续几次小便失禁,喘息也有些急促。凌晨五点过后,陪在身边的二姐看到他脸色蜡黄,状态不好,仔细一看,发现老人已经安详地离去。
自从九十岁那年眼底发生病变,父亲始终自强不息,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光明。他虽然有时候也在黑暗中徘徊,但从未搞错过前进的方向。他尽管也时常感到黑白难辨,自己却从没有把黑白颠倒。父亲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值得后人们永远仰望。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吃亏奉献、大公无私、从不顾忌个人安危的精神永存人间。如今,《全国劳模张国忠传》在茌平文苑已连载结束,纸质版《“吃亏书记”张国忠》也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公开发行,这便是对父亲在天之灵最大的告慰。今天是2023年4月3日,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在这个极其凝重的日子里,我谨以此文追思我的父亲,我衷心地祝愿:以开拓、进取、争先、实干、学习、吃亏为核心内容的张国忠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张金昌,北京市青云言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长期潜心研究周易,并应用于中央大型企业战略管理和五年规划,主要著作有《周易六十四卦实操》《痴梦青云》《恶梦袭来》《悬索桥设计与施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