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陈本豪老师的佳作《龙华禅寺》,走进龙禅华寺“轻轻地踏着木鱼声走进茶室,“好好泡茶”、“好好喝茶”、“莫着急”的醒目佛语,不禁令人远去凡尘之扰,…… 不由人地哼起李娜的佛域之音,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地在弥漫中升腾。”……

在建中的龙华禅寺,规模与宏伟无关,却于我早已高大于心。不知是佛心所向还是龙华牵系,近来半月内两顾其寺,与郭平冒雨同行,心中亦如蓝空洗涤般净明。虔诚地跪拜蒲团之上,自觉与佛厚了一份亲近,在香火熏染中获得吾心自在。原有的临时建筑已翻底拆毁,新砌的大雄宝殿已骨架其身。轻轻地踏着木鱼声走进茶室,“好好泡茶”“好好喝茶”“莫着急”的醒目佛语,不禁令人远去凡尘之扰,自我安静地与通证大师对坐,面观他那春秋常在的笑容,不由人地哼起李娜的佛域之音,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地在弥漫中升腾。
摘取乌龙泉的茶,选用乌龙泉的水,通证知客亲自执壶泡茶,愿将世间的一切悲与喜和生活的苦与乐,融入禅茶一味中品尝地域独特之妙。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为庙堂与民众间不可少去的共通享用,数不尽的名人名作,在陆羽开创的茶经传承中繁荣。一片片小叶,梦醒于春雨,破胎于枝头,长于云雾之巅或清溪之畔。在黎明的朝露下,被一只柔荑之手采摘,在杀青的高温下迅速催眠,让生命停留在鲜嫩之中,保持不变的原色。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是谁启开盒盖,拣取少许放入紫砂壶中冲泡,在渐渐舒展身姿中溢出生命液汁,入口便知其味。
佛家常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是佛门修炼的境界与成规,自问俗人都做不到。常日的鸡鸭鱼肉,不仅为滋养所需,且有一份自有的喜好,实难割舍,衷心体恤僧人的清苦。曾对朋友玩笑地说过,我即使要做修行,最好做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和尚。分别受文惠住持和通证知客邀请,曾去龙华禅寺用过几餐斋饭,大家在无酒无荤又无语中享用,一味地素菜入口,难得地清洗一下肠胃,更清洗一回俗念。那年与新华社记者一同去归元寺造访,得幸昌明大师宴请,那种非肉似肉非鱼似鱼的精湛工艺,真不为一般厨师所能为。
龙华禅寺,位于庙张湾庙(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右前方一块凸起的山丘上,坐东而西地面向如来世界。站在寺后高坡上举目环顾,前后左右四方灵兽隐逸而远,无遮无挡的八面来风,唯有中枢黄龙盘旋直向天宫,迥异于一众名刹古寺的建筑原理,要么藏于大山之中抑或灵水之畔,坐拥独特风景之奇。龙华禅寺如此地赤身于一峦山岗之上,无一分名山秀水的泽披,让人抹不去猜想。根据村民指引,原有的龙华禅寺,亦建于该湾村左前方的小山中,与现有佛寺相距不过500米,似乎离不开固有的依恋。
拂晓之光让龙华焕发生生不息的气象,晚霞之色让佛寺渗透悠悠再生的轮转,晨钟暮鼓敲击下的世间万象,在佛光禅影中妙悟生辉。每当走进大雄宝殿,即被佛域特有之气所浸洗,那种香味直泊魂灵,无声的宁静和无尘的净明,虔敬中止不住南无阿弥陀佛的祷告。这种既熟悉又舒坦之香,让我禁闭的心门全境敞开,浑身的负累不期而散,这是佛所昭示的放下了吗,怎么如此的飘然亦仙呢?是感悟,是牵引?不得而知。佛域之门无拴亦无锁,这是一处可供众生共享的殿堂,只有在有缘中留下和无缘者离去之别,更有常来常去的向往自由。
龙是华夏儿女的血肉本源,华是季节的美丽风色,龙华禅寺注定是炎黄子孙顶礼膜拜的殿堂。无常的心守恒定,有形的跪拜起伏,不拘形式与时空的有无,终归于佛。那天,通证大师在群里发来一幅晨光竹影图,我即沐浴在那种天象的美与净之中,聆听风影下的竹韵,均在光照下舞动神性乐曲,心弦竟止不住地弹奏,无论是快是慢,还是悠长抑或浑厚,直泊心潭之底。寺显静态之形,光显直射之透,风显飘移之动,如此的三合其一构成画卷之美,不禁让人萌发诗意:晨光摇竹影,紫气盖龙华。蒲座虔诚拜,清香摩顶花。
寺与奄不同,她既属于男性,也属于女性,是一门兼容众生双修的功课,更是一种超越人类性别的信仰。无论何时,每当面对如来佛的宝相庄严,心中便潜涌悟空般的安静;曾经普佗岛上的观音朝拜,那种慈祥直将人包裹在生命的襁褓之中。在世俗中,花是献给女性的,而佛域中却让人有些迷幻与神往。观音的莲花台,像云朵一样托起她天上人间的来去,而在如来佛殿中,依然让莲花任意绽放。在寺庙的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及拜垫上,处处雕绘或缝绣各色莲花图案。自从世上诞生了佛,莲花似乎就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昨天已定格入画,今日在足下发声,明朝将在凌晨中醒来,时空永不静止地法轮常转。古老的龙华禅寺,在战火中轰然崩塌,无一部藏经或文本留存,唯有一堆残砖断瓦,不尽地诉说侵略者的罪行。近寺的庙张湾村民,在世代口传中难复寺庙原图,使历史成为一片迷雾。据一太婆说,该寺建于清道光年间,时在两百年左右。而有一太公却告知,他家门前田坑上一棵三人合抱的柏树,为庙中和尚所栽,居然逃过了大办钢铁的熔炉之厄,却倒塌于一夜的暴雨冲刷。若以树径而论,至少应有五百年。无论太婆说还是太公说,一并归于了传说。
龙华禅寺在倭寇的炮火中惨遭毁灭,时近两个世纪而音影不再,是天灭,是佛灭,还是人灭?一众信徒不止探问。时至今日,幸得文惠住持拉开尘封的天幕,漏下一缕佛光,将新兴的龙华禅寺通体照亮,让人一梦醒来。该寺原在三灭之外的不灭之中,短暂的时空遮蔽,又为何灭之有呢?耳边隐隐传来“不可说,不可说”的佛陀梵唱,猛然心门顿开。尘世与佛域一切未知的奥秘和已知的清明,自有可解与不可解的定数,何须庸人自扰而究呢?只要心中有佛,遇寺敬香,虔诚跪拜,心手向天,自在佛光中沐浴恒久的静宁。
▲作者:陈本豪,1953年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江夏区政协常委,江夏区文联原驻会副主席,民间音乐人。作品曾入编《2003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长江文艺60年散文送》等多种精编本和中外名家经典。长篇纪实文学四卷本《京剧谭门》,被列为中国作协2019年度重点扶持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