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风骚旨格》中说风,“高齐日月方为道,动合乾坤始是心。”;正风,“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变风,“当道冷云和不得,满郊芳草尽成空。”。由此有风、正风、变风之说。
光凭这几句,实在难以理解,枉费心思。字面意思,风应该是与日月齐高,动则乾坤大事的语言风格;正风,是往一个目标使,有利国家的正能量文体;变风,是世道存在的不良,一说就坏的,也就负能量的东西。《毛诗序》;风者讽也,教以化之。上以化下,下以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那么,究竟什么是风、正风、变风?
《诗经》里的风是十五国风,共计160篇,以地方命名,属地方民歌乐调。即:周南,召南,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而古代以南为正,故周南召南为正风,其他十三国风为变风。
难道风是十五国风的总体,正风是周南召南风,变风是其他十三国风?为何有认为风者讽也?也有人认为南是与风雅颂齐头并进的诗体。
巜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我们熟悉的诗句,利用比兴手法,是首求爱民歌,并没有讽味。《诗经·周南·夭桃》是首出嫁歌,唱她的美,劝与家人和善。《诗经·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