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绚烂地野花飘着清香。夏天,林间鸟鸣啾啾,柳塘里蛙声唱晚。秋天,高粱、棉花、稻浪随风荡漾。冬天,踏雪远望、炊烟袅袅的小村,仿佛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夏日里,偎在奶奶的怀里躲在树阴下乘凉。最难忘,本家爷吧嗒吧嗒叼着的老烟袋。手里撵着佛珠,听他讲土井村动人的传说:当年宋辽交战。杨六郎镇守三关。为了把契丹人赶出居庸关。扛起了东路抗辽大旗。一日,天气炎热骄阳似火。杨六郎的军队行军到此。人困马乏,口干舌燥。于是杨六郎命马童前去找些水来解渴。马童在方圆几里地都没有找到流动的水源。于是,只能掘一口井取水了。
古时候掘井都遵循一条遗训,掘井要选择一片艾蒿茂密地势低洼,土壤湿润的地方。据说艾蒿下掘井不但水旺,水也好喝。那时北京的地表水比较浅。果然,马童掘了不到一米就涌出了泉水。泉水清凉可口。杨六郎大喜过望。问马童此水是哪里弄来的?马童急中生智答道:土井……
时光仿佛一瞬间就到了大明朝。1403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都。当时的北京人烟稀少,到处一片荒凉。朱棣下了两道谕旨,一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二让全国各地的人向北京大量迁移。其中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移民最为著名。当时对移民的政策尚田40亩。说是尚田,实为自己开垦荒地。就这样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村13户人家背景离乡流落此地。搭草棚、修水井、垦荒田,共建家园。提到土井村的这口古井,和土井村的历史一样悠久。它鉴证了土井村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这口井水甘甜舒爽、远近闻名。当时村子没有名字,因为井水盛名;从此“土井村”就因此得名了。这一井之水哺育了土井村世代百姓。永远也抹不去我们对土井村的一片情怀。除了这口古井,土井村最著名的要数关帝庙了。关帝庙坐落在这口井北侧六十米的地方。两层殿宇重檐飞翘、气势恢宏。前部供奉关帝坐北朝南,后部供奉观世音菩萨。台阶用雕花花岗石盖顶,显得美观、庄重、大气。殿前两棵柏树与后院四棵柏树同龄。二人不及环抱。寺院东侧,有一间小老爷殿。供奉一尊半身石佛。传说一个盛夏的夜晚,突然电闪雷鸣;瞬间下起了瓢泼大雨。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当洪水消退时,村民发现有一尊半身石佛浸在泥水里。有人说:“这预示着天降祥瑞”。于是,村民为石佛建了一个小老爷殿。从此后一直香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