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十八)
杨浩然 偶然著
十八、夜幕惊魂
夜幕唿地拉了下来,崮区立刻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偶尔的一两声狗吠,显得特别无力。风,扬起的雪末儿已把沟壑填平。路上硬梆梆的,踩上去嘎嘎直响。
一个黑影儿从远处急匆匆走来,摔了一跤,爬起来又走。行至南山垭口时,停了下来。借着雪光,那人四处撒摸了半天,然后继续前行。
马三扒着窗棂看得真切,待那人快到看山屋时,立马开门迎了上去:“干爹,外面冷,进来喝杯茶暖暖再走吧。”
来人一怔,然后随马三进了屋。
一进屋,马三点上了灯。在灯光的照耀下,瞿小康显得特别憔悴。他揉了下眼晴,摁上了烟。抽烟的嘴巴直抖,咂了半天才咂出了一缕烟。烟雾升腾着,将他的头包围起来,呛出了一口浓痰。他一仰脖,将痰射出门外,砸出了一个雪坑儿。
“又去开会了?有什么新闻吗?”马三端上一碗茶,问。
瞿小康没吱声,抖动地从怀中掏了一摞报纸:“自己看吧。”说着,又摁上一袋点燃,吧吧地抽了起来。
马三展报一看,无论《大公报》《民国日报》还是《申报》,场刊载了蒋介石七月十七日发表的‘庐山讲话’内容。
大意是:卢沟桥事件的发生,说明日本亡我之心不死,已“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宣布现场,蒋还在身边的石柱上书写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十个大字。
另一则消息更醒目:韩复渠不战而退,山东沦陷!看完沦陷过程,马三惊出了一身冷汗。
事情是这样的: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没费吹灰之力就攻入了北京,然后一路南下,华北沦陷,继而剑指山东北大门德州。
德州自古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华北方面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师团矶谷师团在德县北桑园停驻后,韩复榘的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八十一师刚刚抵达德州,展书堂以四八六团为骨干,立即抽调五百人组成奋勇队,乘夜色持枪、背刀冲入敌营,杀得日寇鬼哭狼嚎,溃不成军。
桑园一战,日军前锋受挫。但身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韩复榘为保存个人实力,却将防守德州的八十一师大部调走,只留下二四三旅旅部和四八五团等少量部队留守掩护。
日寇一看韩撤,立马对德州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旅长运其昌指挥四八五团迎头痛击,击退了日寇一次次进攻,并与敌展开了肉搏。连日激战,伤亡惨重。在前有强敌,后无援兵的情况下,四八五团孤军奋战数昼夜,除个别人跳出了包围圈后,几乎全团殉国!
“娘的,韩复渠不是主战派吗?”看完报纸,马三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句。
“本来,他是主张抗战的,若全力死守,小鬼子很难进山东,之所以临阵脱逃,与蒋有关。”
“为什么?”马三问“蒋不是号召全民抗战了吗?”
“问题很复杂,‘西安事变’前,蒋韩早就对立了;‘七七事变’后,蒋确实感到了民族危亡之压力,并先后发起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朱毛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亦极力配合,先后在西北、华北、江南等地对鬼子下了手。但蒋不信任韩复榘,关键时刻,竟然把韩的手枪旅和炮团调走了,韩能不生气吗?为了保存实力,韩便撂挑子不干了。这一撂挑子不要紧,日本人便如入无人之境,没费吹灰之力,攻进山东了。”
“千刀万剐!”马三恶狠狠地吐出四字后,道:“干爹,今后开会别东躲西藏了,就在这儿,安全。”
“国破家亡,哪还有安全之所啊。你是一团之长,再怎么说,手下还有上百条枪,我建议明天上山安营扎寨,老百姓还得你保护。”
“好,把学校也搬到山上去吧。”马三说。
瞿小康道:“依我看,当务之急是和文天放取得联系,必要时,可兵合一处共同对敌。另外,泰石路以南的八路军游击队也得联络,他们是真抗日。还有,万一鬼子来了,千万别硬刚,硬碰会吃亏的。打不过就跑,守不住就转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相信国人总有觉醒的一天。只要国人团结一致,共同抗敌,鬼子就没那么可怕。人心齐泰山移,小日本只是猖狂一时,不会猖狂一世。记住,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特别是你,是大家的主心骨,遇事一定要冷静,万不可别粗心大意。”
“知道了老师,您回去休息吧。”
鸡叫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望着干爹远去的背影,马三的脑海里闪现出了瞿小康在马家峪弄出的一幕幕,眼睛湿润了。
风,仍在吼。雪,依然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