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名家诗咏甑山
文‖吴雷
今汉川市古称甑山县。甑山处于云梦泽之中。《墨子·明鬼篇》说:“燕之有祖,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闻一多认为此三者均为高谋之所。甑山边有村曰高观。甑山旁边有搁龙台、黄龙潭。据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经》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晋人郭璞注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今甑山乡村野老说:黄龙湖即是鲧生大禹之地。甑山自古有盘龙寺、搁龙台、鸟龙冲、烟墩巷、龚家台,无不与神龙有关。现在,离甑山不远的汉阳龟山还有禹王庙和社稷坛。据考,大禹治水时的社稷坛就在甑山。古代帝王祭天,冬天要蒸饭蒸菜,所以称为蒸祭。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禹杀九首人面蛇于均台,各方天帝,群龙于此聚首。”台湾学者苏雪林指出:“均台筑于环水之中。”甑山周围环水。即为均台。(古音龟台)。古人云:“夏有均台,商有羑里,周有圜土,此三者皆为帝王祭祀之所。”据《大戴礼记·夏小正》载:“农率均田。”遥想五千年前,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九江,又治天下,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土地改革。基于此,汉川古称乂川,即此由来也。为了庆祝义治天下,大禹于甑山隆冬季节祭拜天地,用大甑蒸饭蒸菜,热气腾腾,各种菜肴味道鲜美,传承数千年而不哀,如今汉川三蒸、沔阳三蒸、那头游鳝鱼,大概都缘于此传。
甑山又称蜘蛛山、紫甲山。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钱来之山西四百里有小次之山,西三百里有大次之山。”据《尔雅·释虫》记载:“蜘蛛亦称次珠。”又据《尔雅·释器》记载:“甑与(音次)相同。”可见,古人把汉川的甑山和汉阳的龟山,最早称为大小蜘蛛山。大概因为蜘蛛名称不大好听,后来又演变为紫甲山。
自古甑山人杰地灵,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只要是到过甑山,都会在赏景时诗兴雅兴大发,以下是摘录几位大诗家的咏甑山诗,一博大家心悦诚服也!
郊外(甑山)
即事坐稻场观农三首
清•顾如华
西场簸豆秸,东场掀稻颖。
乘风得便利,不顾尘回顶。
学肥场间草,人劬场间老。
一家翁妪忙,能得几时饱。
看看稻辞叶,已是第三秋。
莫惜瓮头釀,俭年喜薄收。
古韵小别山之小别晴岚
清•沈竹坪
危峰倒影枕襄流,小别遥连大别头。
风日晴和行处好,岚光冉冉豁吟眸。
赠法海师迁甑山
南朝•萧子云
一望好丘壑,遍悦幽栖人。
忽闻甑山旅,万里自相亲。
泬寥晚霖霁,重叠晴云新。
秋至蝉鸣柳,风高路起尘。
动予忆山思,惆怅惜荷巾。
过甑山下讯顾翠农居不得
清•陈第联
十里陂陀路,四围枫树林。
吾生自蓬转,此日又秋深。
野店开山坞,人家傍水浔。
彦光宅何处,汉上忆题襟。
山中杂兴
唐•李蟠
甑山古小别,恰与汉川邻。
讲学张民部,当年迹未湮。
松棚就野老,蟹舍问渔人。
余亦耽高卧,编茆在绿尘。
山东前岁信,鼠子亦跳梁。
阳谷寿张县,同时陷披猖。
城中方阿祀,微职受其戕。
今日始归葬,生刍且自将。
甑山怀古
清•秦笃辉
内方小别望纵横,吊古苍茫百感生。
四境秋风郧子国,三篙野水郝公城。
迹余樵径峰峰远,波荡渔船个个轻。
安石墩传差比似,还凭介肃著芳名。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