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诗词学会
黄河心声
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文化的瑰宝。诗词之美在于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诗词是凝固的旋律、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诗人用情怀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诗词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对诗词的再创作的真情流露,是用心仔细品味作品后,通过字正腔圆的语调、抑扬顿挫的旋律、真挚饱满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和艺术美感,不仅能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能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云超天
赏春
赵云超
乍暖还寒二月时,微风起舞唤芳姿。
腊梅绽放吐香蕊,堂燕归来踏嫩枝。
举目门前春色满,驱车野外物华奇。
湖城美景敲诗韵,句短情深暗自痴。
人民领袖
宣民庆
当年乡下欲何求?黄土高坡唱信游。
窑洞情深三问对,江山任重两肩头。
心依北斗神针指,梦筑中华壮志酬。
一誓铿锵天地振,我将无我傲王侯。
(注:三问对,指甲申问对、窑洞问对和赶考问对。)
黄牛赞
陈军
诚实本份老黄牛,奉献一生何所求。
女骂男责风过耳,鞭抽棍打水浇头。
丰收日里柔声唱,盛宴席前苦泪流。
喜看如今机械化,身闲只恋草皮洲。
塞上早春
薛锋
守信东风塞北来,冰消水皱碧波开。
阳坡嫩草何时绿 ,岸柳轻烟几度裁。
野鸭悠然划暖日,村鸡自得立高台。
群芳欲绽香铺路,携手佳人吻玉腮。
贺宁夏文史研究馆成立七十周年
冯忠刚
奇葩一朵散芬芳,文苑清词著华章。
野阔新枝身挺立,风携古树韵飞扬。
吟诗唱和情怀远,弄墨缠绵意趣长。
九曲黄河流万世,佳人雅士竞荣光。
“三八”有吟
耿宝福
东风拂柳吐鹅黄,丽日飞花悦蕊香。
喜睹阳春增美色,欣逢巾帼换新妆。
歌能祝颂铿锵赋,诗亦讴吟浪漫章。
图报情怀家国举,梦圆开拓志昂扬。
春风吹雪
徐和
春风吹雪入芬芳,笔下琼花舞故乡。
杏蕊学梅姿欠瘦,桃苞阅蕙气添香。
寒滋柳线无非短,暖润禾苗总是长。
祥报卿云舒瑞气,山川初秀换新妆。
咏六盘山
白重生
一阕清词天下晓,三军汇聚美名传。
关雄路险仙山境,岭阔林深秀水泉。
凉殿峡中千叶媚,野荷谷内百花妍。
风光旖旎游人醉,气爽怡情享自然。
乳山冬雪
万吉晨
头九泠风遏海关,铺天盖地尽柔闲。
湖山空宇徒闻道,燕雀消愁未睹颜。
日出闪辉人寂寞,潮来银亮色斑斓。
临窗观望玉峰景,好似神游在此间。
欢送新兵入伍
于金奎
军歌嘹亮着戎装,梦想人生正启航。
不负青春坚意志,传承父老惜韶光。
边关铁骥千秋在,血脉江山万世长。
百炼熔炉成好汉,肩挑使命有担当。
鹧鸪天•赞返乡女教师
王德祥
未见儿时有校门,书声朗朗著精魂。讲台三尺传仁智,陋舍孤间历晓昏。
离学府,念亲邻。返归支教谢乡恩。倾心稚子耕寒暑,桃李芳菲致脱贫。
江城子•春归闲吟
范春荣
又闻布谷唤农耕。暖风轻。草初萌。弱柳舒枝、摇摆竞娉婷。墟里炊烟催日月,春信至,雁回程。
守心何惧万山横。可怜卿。困虚名。竹杖芒鞋、潇洒过平生。逐兔东门应羡我,晨放鹤,晚归庭。
沁园春•过瞿塘峡白帝城怀古
马利明
拔壁吞涛,聚瀑凝湖,截雨浇荒。望岚环白帝,巍峨隽秀,水旋滩瀑,涛险流觞。横跨高山,纵牵川鄂,雄伟瞿塘控大江。观开闸,似奔腾万马,踏浪飞缰。
峰峦叠嶂悠长。忆古圣、武侯谋拓疆。叹七擒孟获,千秋史载,六离祁岭,万古哀伤。先主遗孤,忠心可鉴,鼎立三强日月光。俱往矣,正今非昔比,盛世辉煌。
满庭芳•傍晚登贺兰山
马宜静
夕照流辉,东君送暖,凤城又换新颜。时光飞逝,转瞬已经年。 燕舞莺飞草长,春意盛,放眼平川。依稀见,纵横阡陌,万里起风烟。
云霞交暮色,青山隐隐,碧水潺潺。耳听得,悠悠笛韵轻传。此景谁堪共赏?举杯对,倦鸟归山。心安处,何须唤友,独醉亦欣然。
临江仙•闻南山玉兰花开有感
魏世东
素纸迎春新绽,依约十二年前。前尘回念最悠然,玉兰堪驿使,人面在云天。
斜露上弦清冷,离情常在眉弯。客斟醇酒且轻寒。浮生如一梦,今夜又阑珊。
(注:1.素纸,指某公众号图文消息;2.迎春,代指玉兰花。)

巜寒窑赋》
北宋 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窈窕淑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孔子的文章写得没有人能够超过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迫于生计在渭水垂钓。而盗跖虽然是成年人,却不是善良人。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并不是凶恶的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顽劣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又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圣贤的儿子。张良原来只是一个老百姓,箫何也仅是县里的吏员。晏子的身高没有达到五尺,却承担了齐国首相的职务。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担任了蜀国的军师。韩信没有什么力气,确受封为汉朝的大将。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但到老都没有做官的机会。汉将李广虽有射虎(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项羽虽然强大,但却在乌江自杀;刘邦虽然弱小,最后却取得了国家政权。具有高深学问的人,头发白了都得不到任用;能力差学问浅的人,很年轻就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先贫穷后富裕。蛟龙没有获得机遇,只能藏身于鱼和虾的群体里。正直的人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与小人。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机遇时,利益和运气都不畅通。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厌恶我,都说我很贱。我说:不是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当我获得功名,职位达到官职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拥有制约百官的能力,也有惩罚卑鄙、吝啬的权力,出门时前呼后拥,回到家里则有美女侍奉,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皇上宠爱我,下面的人拥载我,所有的人都恭敬、羡慕我,都说我是贵人。我说:不是我贵,是因为我获得了好的机遇啊。所以人活在世上,对于富贵的人不要去追捧他,对于贫贱的人不可去欺辱他。这就是为人处世周而复始的规律。

【作者简介】
《破窑赋》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作品简析】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关于吕蒙正,有极多的典故和故事。吕蒙正少时家道败落,父母双亡,贫寒交加,风餐露宿,求助亲朋旧故无门,沦为乞丐,其凄凉悲惨及至人间极限。所以民间论到谁人穷极,则有“穷过吕蒙正”之喻。有一年过年,吕蒙正见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写下一副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暗喻“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一时间传为奇谈。
尽管贫穷,吕蒙正还是少立大志,奋发苦读,终于中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之后,皇帝赐予状元府。于是,亲朋故交、士绅旧故、达官贵人、商贾巨富,成百上千,皆携重礼厚金登门祝贺,一时门庭若市。吕蒙正管家佣人无不雀跃喜极,报知吕蒙正。吕蒙正却说:“我只有亲人一家,何来如许亲朋?”管家忙将贺喜礼单送上,曰:“大人亲朋故旧遍四海,怎说仅有一家?”吕蒙正笑而不答,只吩咐闭门谢客。三天后,吕蒙正唤来管家说:“我的亲人已到了。我有一联,将其张贴于大门,只有挺胸而进者,即为亲朋,不得怠慢。”管家忙将对联贴上。上联为:“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下联为:“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送礼之人看了大为羞愧,纷纷离去。只有一个衣着补丁、手提一串豆腐干的五旬老汉昂首而入。吕蒙正闻报喜极,亲至前门迎进,并设酒席与老汉尽欢。据说,吕蒙正以后还多次屈尊老汉家,老汉也成了吕蒙正家中座上常客。原来,这老汉及老伴乃以做豆腐为生的贫民,当吕蒙正饥寒交加时,老汉为其处境困极而苦读所感,识之为英才,常以粗茶淡饭、水酒豆腐济之。

主办:银川市诗词学会
总编:张美玲
主编:赵云超
副主编、编审:张青
本期作者:赵云超 宣民庆 陈军 薛锋 冯忠刚 耿宝福 徐和 白重生 万吉晨 于金奎 范春荣 马利明 王德祥 马宜静 魏世东
本期朗诵:张淑华 张宝莲 谢传明 陈银兰 夏丽 苏筱萍 何玉华 丁建华
本期制作:张淑华
作品来源:选自银川市诗词学会《黄河诗词》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