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认为男女之间的感情只有爱情,那么你的想法就是单纯而狭隘的,除了爱情,男女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知己”。
蓝颜知己、红颜知己,这两个词的本意都是美好的,只是随着社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给这两个词打上了不好的标签。其实,脱离这些“贬义”情绪来看,这两个词本身就是褒义的。
所谓知己,大概就是偌大人世间最懂你的人,也是那个愿意在你跌入人生低谷时,毫无保留给予你帮助的人。甚至不需要语言,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并坚定地站在你的身上,给你鼓励。
男女之间能够彼此相知,彼此产生欣赏的情绪却又没有上升到爱情,那么他们两个人就可以成为彼此的知己。
在这个世界上懂自己的人不多,如果能遇见一个懂自己的人,但是又做不成夫妻,那么成为知己也是很好的。

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十三爷和女主若曦之间的感情就是知己之情。
在十爷大婚的那晚,十三爷将若曦掳上马,一记皮鞭扬长而去,两人到山林里面燃了一堆篝火,喝着小酒畅谈古今。
他们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在此情此景窒息,若曦甚至坦白她自己并不是若曦,也不属于这里。脱离观众视角,当一个人说出她来自未来这样荒唐的话,肯定是不值得信赖的,但是十三爷却信了,他信若曦并不属于这个时代。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在那个女子以养在深闺为荣的年代下,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观念下,若曦和十三爷就是突破了时代枷锁,冲破了封建观念,他们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
随着若曦和十三爷之间的友情甚笃,人人都道十三和若曦必是有情。甚至连若曦的姐姐都以为他们相爱了,但是十三爷和若曦却仍然坦坦荡荡,以朋友相称,他们彼此跨越了世俗的男女情成为了知己。这段知己之情也是刻骨铭心的,当十三爷被八爷党陷害陷入危机之时,他的手足兄弟皆敬而远之,只有若曦敢触怒龙颜为他求情。
御花园的罚跪是十三爷和若曦之间的友谊见证,也是直到那一刻开始,人们才知道,原来他们之间的知己之情已经到了为彼此放弃生命的地步。甚至若曦下跪求情,还夹杂着一点私欲,她只是为了将十三所爱之人送到他的身边,由此可见,他们二人之间的知己之情天地可鉴。故事发展到后期,四爷登基后开始处理有异心的兄弟,然而这些兄弟又恰恰是若曦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看着朋友和爱人之间的争斗,若曦逐渐变得忧郁,她怕哪一天醒来就会听见某人离世的消息。在忧思恐惧之中,若曦的身体也逐渐垮了下来,她为了让自己解脱,也为了让别人解脱,她选择离开皇宫、离开四爷。决定需要有人代为转达,而若曦选中的人还是十三爷,她知道,即使十三是皇帝的心腹,对于十三爷来说,若曦仍然是值得他付出生命的人。
在若曦弥留之际,她还是相信,十三爷一定会来见她最后一面的,她相信果然没有错,十三爷永远都是那个会跨越阻碍来见她一面的知己。时代在变化,若曦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她的思想代表着现代的进步,在她眼里男女可以做朋友,男女之间不仅仅只有爱情。
反思现代,为何在提到男女之情时,大家想到的一定是爱情呢?其实是一种思想上的退步,只在道德标准之内的男女交往,也可以跨越爱情上升为知己。
俞伯牙用一曲高歌收获了钟子期这个知音,二人不问世俗,不问彼此的过往来历,只以琴声会友,最终留下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今美谈。

虽然知己大部分描写的对象为同性,但是异性之间仍然可以做知己,异性相吸这个原理在这里适用。知己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东西,你收获一个爱人的理由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她漂亮、因为他帅气、因为他多金、因为她贤惠……但是,你收获知己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方懂你,甚至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自己,知己知己,顾名思义就是那个最懂你的人。
夫妻之间的缘分尚到头的时候,离婚在这个年代并不少见,男女之间成为知己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夫妻也因为生活的矛盾而大打出手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但知己确实一生不离不弃的存在。
这种感情不做夫妻也能相守一生,甚至在脱离了现实的油盐酱醋茶之后,二人之间的感情能够更纯粹,也能减少摩擦的发生,也会更加长久。但是,既然是知己之情,那便要有一个尺度,也要符合道德的标准,不能打着知己的名号,行苟且之事,更不能打着知己的名号跨越道德的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