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文化面对的人都是相同的、有限制的,本质没有包含存在的。这种人有一种内在的缺陷,几乎是注定的;也就是说,没有人是完美的。

当人是自由的时候,相对来说,也等于承认自己有犯错的可能。自由选择本身就包含一半选错的机率,有时候选错的可能性甚至超过选对的情况,这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运。

儒家思想并未忽略这些,反观有的文化对此避而不谈,看人时通常只从正面看,结果又无法忽略负面阴暗的部分,最后形成了脱节;表面愈光亮,里面愈显得卑微,差距一大,就容易产生各种精神方面的毛病,也就是一个人有多重人格:表面是如此,骨子里是另外一种人。

人格分裂就是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人如果长期不真诚,会很痛苦。儒家常常提到“耻”,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等别人要求,自己先要求自己,这就是“耻感”在自我要求中的积极作用。

我面对生命的不完美,我希望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就是贪财有道,博学有识,读书有瘾,喝酒有量,玩笑有度,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在外顶天立地,对内没有脾气。


鲁鲁文学
主编\审稿:鲁桂华老师
剪辑\美术:路萌、小白
第四百九十五期
《面对生命的不完美》-谷士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