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丰碑 镌刻在三遗之城
文/徐晓燕

又是一个清明节,斟上一杯淡淡的清茶,献上一簇圣洁如玉的白合,去追念一位偶遇的恩公,去祭奠一位新近故去的前辈。透过窗前迷蒙的雨丝,那许多年前的往事,就像电影胶片,一幕幕,一帧帧,依然鲜话如旧的画面竞相映在眼前,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您,一位人民功臣,英雄前辈,虽然功勋熠熠,荣誉等身,却如慈祥可敬的邻家老人一样,久远地留在我沧桑的记忆里,我崇敬的长辈。七十多年前,您从枪林弹雨中走来,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双肩挑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戎装染着炮火的硝烟。前赴后继,转战千里,挺进大西南,实现了五星红旗插遍祖国四方的意愿。尔后,受命于人民军队的建设需要,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仁心厚德,惠泽一方百姓。当年,您在职的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医院享誉巴蜀,成了解除群众疾苦的再生之地。送医上门,下地收割,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佳话,深深地铭刻在老百姓的口碑里,分明就是一部部不朽的传奇。
当您听到颂扬之声,您总轻轻地说:“都是应该做的,军民一家,鱼水相依……“

历史回放到五十多年前,一个大雨滂沱的夏天。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孩冒眛来到您的工作地求医,因为她的母亲罹患重疾,多方医治无果,游离于生死边沿。其实,您和那个女孩根本不相识,素昧平生,却因此有了数十年的牵挂与感恩。记得当时您正在开会,而那个女孩却因胆怯和悲伤站在滂沱大雨里。就在开门的瞬间,您瞥见了雨中的小女孩。“小鬼,快过来躲雨。“就这一声“小鬼,快过来躲雨。“竟让女孩铭记一生。以后,无论是平平淡淡的日子,还是前路坎坷,曲折艰辛,感激之情,感恩之路,寻寻觅觅,从未间断,从未忘记,从风华正茂直至暮色渐浓……
当会议结束了,您和蔼可亲询问女孩为何事而来,女孩如实告知。您告诉女孩:“明天,我派几个得行的医生来给你母亲看病,说话算数。
果真,您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短缺年代,最拥有的是您德已近佛,体恤生灵;最富涵的是您的团队仁心仁术,妙手回春。虽然女孩的母亲很普通也很不幸,刚三十出头,年纪轻轻却重疾缠身,因病致穷的家庭,一贫如洗。但又如此幸运,在山重水复茫茫无助时,却意外地迎来了柳暗花明。解放军医生的精湛医术,让她重新站起来,再获第二次生命。原本,您所在的医院並没有设立骨科,幸遇刚从川医(今华西医院)进修骨科回来才半年的杜明尧医生,于是,女孩的母亲就成了在家门口住院,接受骨科手术的第一例病人,甚至整个灌县地区也乃属首例。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近十个小时努力,将女孩母亲烂得像豆腐渣一样的髋骨病灶切除了三公分,并取得了以患者自身骨质移植修补的大型手术成功施行。
术后,在医院首长的关怀和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女孩的母亲恢复良好,出院半年后就能正常从事劳动和日常生活。这对那个女孩来讲,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岁月流年,您把您的青春,自身全部奉现给革命,那身军装您足足穿了一生。从英姿勃勃到鲐背之躯,与疫患抗争三年,在至爱至亲的万般悲痛和不舍中,您与世长辞,驾鹤西去。不,您没有走,您是去了属于您的那片空间。您去了没有疫疾的天国;您回到少小离家的故乡;您又重返那硝烟弥漫的疆场;您是不是常常徜徉在曾经的工作地,关注这块土地的日新月异……

无论您走到哪里,您的仁心惠世,将化作浩渺无垠的祥云,化作逶迤绵延的峦峰,化作心中的丰碑,一个大写的人字,镌刻在三遗之城的山岭峻峰上,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徐晓燕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70年代下乡知青,当过赤脚医生,喜欢阅读。

供稿/玉垒岁月编辑部
编辑/逍遥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