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现代诗沙龙】第55期——故乡情
【现代诗沙龙】第55期——故乡情
精华热点

二 月 二
文 麒
吃过了春饼
抓一把金豆出门
晨起理好的新发型
就不戴帽子了
地平线
龙角星
微风拂面
枝头新绿萌
吸一口清润
透心爽
眼微睁
步履轻盈
三年冬云散尽
阳气生
神龙醒
不负春光
快布雨兴风
抬头皆美好
所见尽温柔
好年景
日日好日
一路顺风
2023-2-21

记忆里的乡愁
焦永华
捧一把泥土
找一找记忆里的老地方
宽宽的寨壕,高大的寨墙
门口东边弯了腰的老槐树
屋后那片永不干涸的小池塘
寨墙内那棵老椿树下
是父亲喝茶聊天的老地方
邻居的阿叔当兵转业了
就搬来个小凳子
坐在父亲的身旁
就这样聊着聊着
阿叔就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因为我父亲
当时是大队学校的校长
母亲吃力地端起一大盆旧衣服
来到寨壕里最清澈的那块池塘
池塘里长满了绿荷
就在这池塘边的石板上
母亲挥起木棒为我们洗着衣裳
端午节到了
该走亲戚了
母亲就炸了一篮子油馍
我就擓起这一篮油馍
走在高高的寨墙上
一直往西走到尽头
再经过两个村庄到师庄
师庄上住着我的姥爷姥娘
姥娘家在村子中间路北的高台上
两间低矮阴暗的土胚房
我一进屋就听到了姥爷的咳嗽声
年轻时他为富人家盖房子
摔断了腿而长期卧床
“永,你来了”
他非常费力地抬起头
面容是那样的苍老又慈祥
‘’永‘’是姥爷喊我时专用的昵称
姥爷走后再没人这样叫过我
每次睡梦里想起
受苦受难无钱治病的姥爷
不觉中早已是泪流两行
让我最敬重的
是我的曾祖母
她那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瘦高挑的个儿
驻着一根枣木拐杖
穿衣打扮,干净利量
虽已满脸皱纹
依然可以看出年轻时俊俏的模样
当年我的曾祖父
被日本鬼子残忍杀害
弟兄五人为了争家产不断内讧
正是我的曾祖母
不负众望扛起了大梁
掌管起家里的酒馆和烟行
使一家二十多口人度过了饥荒
还盖起一个二层青砖楼房
岁月如歌,人如戏场
苍茫中我已是两鬓染霜
老家的一切早已成为往事
屋子里只剩下了先辈们的挂像
如今我也早已三世同堂
想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应该感到心满意畅
岁月送走的不过是年轮
镌刻在记忆里的乡愁
必将终生难忘

毓秀台之呻吟
李富强
我曾是许都的见证,
记忆里留存着:
汉献帝的封赏,
曹公的光顾,
魏文帝的赐福,
更是“许昌”名称的昭告天下之处。
不曾想,
一千八百年的沧桑,
城郭变成了田野,
留下我高岗的孤独。
孤独到几乎无助。
什么皇家祭天的道场,
沦落为民间祈天的简铺。
我岂敢自弃,
信仰的力量无度。
毓秀,
是我美好的希冀,
对人间的祈福。
我没有放弃贫寒环境,
坚守中度过了岁月的长途。
多少风雨馋蚀,
人为切割,
厚重身躯变成凸起的瘦骨。
情未了,膏肓了,
穷途末路。
我不是民生,却能在民意里度步。
或许是汉魏故城遗址把我救赎,
荣幸成为文物。
文物是我的护身符……

春到家乡
一程山水
当乾明钟声把严寒埋葬
汝水就闪烁激动的目光
绯红桃花的羞涩,
浓郁菜花的金黄
让首山的舞姿
掀起阳光的细浪
当紫云晴雪把紫燕眺望
槲叶就流淌绿色的光芒
灵动小溪的音符,
飞扬山花的霓裳
让缤纷的季节
百转山径的柔肠
春到家乡,神采飞扬
洒下鸟语花香溢彩流光
看田野青绿漫向遥远
洗亮一个个希望
与日月同光
春到家乡,喜气洋洋
迎来莺歌燕舞剪彩吉祥
听氾城新韵流成交响
浇开一个个好梦
为幸福扮妆

编辑 泊岸 紫云岚烟
摄影 泊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