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草鞋(小小说)
文/李中合
天下雨了,地里的活脚进不去,胤禛还睡在炕上打呼噜。胤禛妈呼唤着儿子:“禛儿,快起来,潮些稻草,再拧些绳子,给你打草鞋吧,你看你的鞋都烂厉害了,拿什么穿呀?你妈忙着管你弟弟,给你做双布鞋也做不下,只能靠你自己了。”胤禛是个听话的孩子,他以前跟他舅舅学过打草鞋,打的挺好的,一双草鞋能穿上个把月时间。 胤禛起来洗了个脸,就去楼上抽出一大把稻草,放在雨地里,淋了一会,又用棒槌放在木墩子上往柔软敲打,打得柔柔的,绵绵的,拿在手里软呼呼的,才觉得可以用了。又去剝麻用拧车拧绳子。拧的时候,只听拧车咯吱咯吱地响,又扑噜扑噜地转着,拧一段,缠一段,约莫差不多了,又开始合,把几股细绳合成粗的。再用旧布捋得光溜溜,完了从墙旮旯掏出鞋爬子,勾在长凳子的一头。鞋爬子有五个齿,中间一个齿最高最粗,像人的手掌。最高最粗的一根是用棍棒撬打时用的,其余齿都用作挂绳子。 胤禛骑在凳子上,开始编织。绳的一端挂在鞋爬上,一端系在自己腰上,先用细绳缠个鼻头,缠得差不多了,便把绳分成四股,抽出一小撮稻草放在手心,一边搓,一边吐唾沫,吐唾沫都是呸呸的声音,给家里平添了一种別样的生气。正缠反缠,不停地缠。手里稻草缠完了,再插稻草接续。 鞋底前边已有了模样,就边打边敲,边勒紧,勒的时候,使的那个劲真把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头和身子都快要贴到后面的凳子了。稀松是绝对不行的,烂得快还又透水。有了鞋腰,再打,又有了鞋后根,最后收完头,给鞋的周边,栽上鞋耳子。弄好后,才从凳子下来。拿在手里,摘掉露出的稻草茬,用棒槌前后上下再反复捶了,最后用细绳把鞋耳子、鞋鼻头穿起来,鞋面有了,拴好鞋带,套在凳子的棱棱上磨,里里外外反复磨光。他这样弄,是怕穿上磨了他的脚。 套在脚上不大不小,舒舒适适的。胤禛暗暗哋为自己的编织手艺而感到高兴,因为他再也不愁脚上的鞋烂了不至于没啥穿。 他拿给他妈看,妈妈说:“我儿的鞋再也不用妈操心了。” 2023.3.22



作者简介:李中合,1954年10月生,陕西洛南人。毕业于陕西师大商洛分校并留校任教。商洛学院汉语言文学教授。1984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助教班,学习“宋元明清文学”,受业于终身博导袁世硕先生门下,毕业后,继续执教于商洛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美术史》等专业理论课程,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研究。曾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三项省级研究课题,领衔《大学语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编“陕西省二十一世纪新教材《大学语文》。有《诗词隅说》《心声》《中国古代奇童奇事录》及参编书目。写作并发表论文、序、评论、散文等文章一百多篇。创作古诗词、散文、辞赋、楹联等作品,近五六十万字。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古典戏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任商洛学院分老教授协会会长、商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社团职务。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