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毛求疵话西游
文/朱海明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史料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倾尽一生努力求索,也仅能获取其中的九牛一毛,不是吗?
比如,1986年版的电视剧连续《西游记》,横空出世红透九州,重播次数最多的影视作品,堪称经典啊。可是仔细观察,还是有一点些许的纰漏,吹毛求疵的指点出来,不会影响它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吧。

剧中的第二集“官封弼马温”。孙悟空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老祖那里学成归来,降服了大力鬼王等妖怪,收回了水帘洞后又到龙宫借宝,头戴紫金冠,身披黄金甲,足踏步云履高高兴兴回家来,好威风好帅气啊。当孩儿们问他为什么没有兵器,他从耳朵里取出一枚绣花针,得意的说:“这是东海老龙王的,也不知在海藏(zàng)里放了几百年,它叫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要大就大,要小就小。”
这几句台词就出了问题了,“也不知在海藏里放了几百年”是编剧后加的,原著里没有。因为大禹治水是在远古时期,距今4000多年了。孙悟空龙宫借宝时应该是东汉时代,距大禹治水2000多年,500年后的唐太宗时代,孙悟空才在五行(xíng)山下“解脱微躯又弄乖。特保唐僧西域去,悟空行者甚明白。西方路上降妖怪,那个妖邪不惧哉!”

剧中的第九集“偷吃人参果”。师徒四人来到了“万寿山福地,五庄观(guàn)洞天”,这里是地仙之祖镇元仙的地界儿,高高的台阶上观门两旁挂着一副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用的是隶体大字,还给了特写镜头。按当时的文字,“長”和“舆”都是繁体字,正确。而“壽”字却写成简体字寿。这又是一个疏忽。简化字大概从太平天国就有了,国民政府教育部也搞过,都没有形成规模,废弃了。新中国的1956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并制定了《简化字总表》,基本沿用至今。
剧中的第十五集“斗法降三怪”。唐曾连胜虎力大仙的作法求雨和鹿力大仙的登台坐禅,羊力大仙又提出隔板猜物,于是娘娘亲自在红漆宝柜中放了一件“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唐僧却按孙悟空说的,猜里面是“破烂溜丢一口钟”。国王大怒说:“敢笑我车迟国没有宝贝,拿下。”悟空说别忙,打开看看。娘娘打开一看,果然是一件破旧衣衫,破烂溜丢一口钟啊。这一下,连同妖精在内,众人一时间目瞪口呆。

我从9岁就看父亲的《西游记》,竖版的繁体字,残缺不全。12岁又买了一部新的,带注解的,记得清清楚楚,“一口钟”是古代普通人穿的普通衣服,是衣服的名字,就像现在的“中山装”“连衣裙”差不多。“破烂溜丢一口钟”就是普通的破旧衣服。但是剧中八戒的台词还是漏了马脚,他说:“这么大的一个车迟国,这口破钟,你还拿他当成宝贝,哎呦。”
吹毛求疵的挑了几个小纰漏,别无他意,也丝毫不影响电视剧《西游记》的经典声誉。只是想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认真研习,若能获取其中的九牛一毛,那也就很不简单了。
作者简介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