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文化名人之七:
《青春不老抒情诗》
宋今声
上世纪1968年,王述成于双辽高中下乡当知青插队到双山镇班达村。 1971年由双辽县首届师训班结业到双山中学任教,1977年调到茂林中学担任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职务。1992年被茂林特区党委抽调主办《特区特讯》。1997年调任双辽电视台台长兼党支部书记。 2002年8月,我受聘于双辽农联社,因为工作关系,与王述成多有过从,并时常利用工作之余和酒宴小聚,谈论诗文创作,切磋读书心得。作为一地俊彦,独领一家风流的王述成,做事有担当、敢负责,为人正派,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
王述成从事新闻工作,深谙电视新闻,台里连续4年在省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发片获第一名,而电视社教专题创优片被评为国家级三等奖,在双辽还是首次。
王述成工作之余,写作小憩,他把稍事休闲献给了多年爱好,读书阅报,喜欢在所订阅的报刊当中寻觅文苑精华,见有喜爱的文章、摄影、绘画、书法作品和历史典故等,总要小心剪下,存留把玩,题之为“读报撷英”,至今已经积攒32大册,有幸浏览,令人目不暇接,眼界大开。
开始读王述成的诗作,是很多年前的事。近些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个人对于诗的理解及创作,再读述成那一首首见诸于报端的诗作,感觉他确确实实是一位心地纯善,有着真性情的人。他的新诗细腻明快,情诚意重,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清流般地在我心中流淌着,既能滋润身心,又能净化心灵。与述成兄交往,读其人,尊可为师长;品其诗,诗情更年轻。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诗像一条小河,被两岸夹住,岸上有树林,乡村……流得曲折,流得美。”这是在说诗歌的灵魂。仔细品味,王述成的诗“曲折”与“美”,取材于生活,可触可感的文字打动人心,拥有真实的质地和温度,记录着他的生活过程和生命质量。我以为,因为“爱”,所以“诗”;不识“曲”,难取“直”。所谓“诗魂”,就是要突出一个“情”字,对故乡情真意切,对爱人情意绵绵,对朋友情同手足,对同事情深义重。
以简洁平淡直白的字句抒发真挚情怀,是诗;以深沉婉转优美的笔触描写真情实感,也是诗,这就是诗人的本事。能把小草比成灵芝,把清泉当成琼脂,把俭朴看成财富,把自强说成希冀。让读者在享受文学作品的同时,接受心灵洗礼,感知人间大爱。但是,诗人从来不把罪恶写成和善、丑陋写成美好、阴霾写成祥云、毒草写成香花。因为诗人有良心与天责,道德与理性,心态与境界,王述成的诗,就具备以上这些文理元素。
王述成起初由知青返城,舌耕圣田,从事教学工作;而后又攻读本科,笔耕方田,活跃在新闻战线。期间,从未间断对文学的挚爱与追求,尤其是在散文与现代诗的研习写作上,能用生活本源讴歌生活实质,以生活感受描写人生心曲。 故乡是人生的起跑点,远航岸。在《我爱辽河畔》里,王述成发自内心地叙述难忘的美好时光:“我怀念着辽河湾/像白云把青山眷恋/我向往着辽河畔/像赤胆拥抱碧波那样缠绵。”当走上工作岗位,青春之火在燃烧,感恩之情在迸发。有理想,也有憧憬。在《游子的心愿》里,他向家乡倾诉:“我回来了/——辽河湾/掬一口家乡水/采一朵野山花/这情思,这爱恋/浸润干渴的心田。”当舍不得离开双辽,而要为家乡作贡献时写道:“我有一个奇特的幻想/不仅寄托深深的思念/我愿是一株小树,一棵小草/跻身在你绿色的海洋间/我多么想做一粒砂石,一朵浪花/朝夕相伴着你—辽河湾。”诗无达诂,唯以心通,这里实现了美与道德的相通,给人更长远的影响。 《心向远方》一诗,是王述成描写初恋时回想与未婚妻走在东辽河南岸村路上的一段美好记忆。“记起你走在乡间小路的模样/那甜软、温婉的低语/手撑小花伞深深印在我心上。”把个容貌清丽、举止娴雅的女孩子那温柔之态、淑女之情表现得惟妙惟肖。然而,两人因工作与学习地点相隔很远,“想再见你清新的笑脸/轻抚你柔弱的肩膀”无法实现;天各一方,苦于无奈,只能站在西辽河大堤的垂柳下向远方眺望,“扬起虔诚的手臂/让风儿/送去执着和阳光。”这是用感性文字表达理性思考。人之所以不老,就是有激情在,无论身处何地,心态保持年轻。
对妻子因工作在外地而思念,《祝福》一诗写到:“心记着那凝视的双眸/再想见你那深邃的目光/心想着那亲昵欢欣的笑靥/愿欣赏你玉雪清透的淡妆。”然后在牵挂中坦然表达了担当、信心和盼望:“道一声祝福/那一声祝福里有时光长河的流淌/道一声祝福/那一声祝福里有春暖花开的期望。”
在《写给妻子》里,王述成充满感恩回报之心。感激妻46年之前把美貌与青春全部交给了自己,并且携手同心走到今天。从满头秀发,到两鬓飞霜。感谢她与自己同甘共苦,耕耘岁月;同执勤奋,度过艰难;同启梦想,相濡以沫,在《深秋的爱》里倾诉的淋漓尽致:“当年十月我们走到一起/登上寥廓的人间剧场/历经春夏秋冬/你激励我笑对风云变幻的人生/走过激流险滩/你助我冲宽观察社会的视野/尝过苦辣酸甜/你为我抚平心灵受过的创伤。”他无以回报,只有对她始终不渝地爱,朝夕相伴,共得夕阳之美。“我把那瓣菊别在你的鬓边/月下你端庄温厚的侧面/淡雅、平静/你说菊开在深秋/我说有风情,好馨香/四十六年的无闲星月/一直让我眷顾欣赏。” 触景生情,长啸抒怀,王述成不局限于思乡怀旧,而面对一切生机与进步、积极与健康,他都能挥笔成诗,抒发情怀,弘扬的是爱祖国爱家乡。在他的激情笔下,平凡中看出了高大,平淡里折射出美好。草原上遇见牧羊女,便写下了“雄鹰在蓝天伴你翱翔/微风轻吻你欢快的头纱/晨露眷恋你的倩影/夕阳送你一身晚霞”;路过西辽河大桥看秋晨,便写下了“我倚着桥栏向远眺望/一片红火,一片金黄/呵,为了拥抱外面的世界/一条高速路已穿越山岗”;在街路上看见清扫工,便写下了“劳作中的扫街女工如诗、像画/又似出水含苞欲放的荷花/那湿漉漉的长发流淌着幸福遐想/这稳健的脚步展示出奉献生涯”;在稻田里见到插秧女子“纤纤的手指在稻秧和泥土间舞蹈/抚一泓绿水诉说悄悄话/在泥泞中如参赛的模特/昂首远眺,俯首剪贴人生彩画”。对诗人而言,诗行即心迹。退休以后,述成受聘于吉林省博来德工贸集团,绚丽夕阳,余辉尽洒,把一生的读书所悟和文化积蓄,萃取精华,都用在这里的企业文化建设上。通过建立职工书屋,召开主题演讲会,丰富活动载体和主办《博来德报》,扶掖年轻一代。他的心胸开阔、心境轻松、心地善良、心性随和,必然使他的心灵与底层情怀对接。在他的诗作中随时可以捕捉到他的情与爱。《姊妹潭的歌》中写着:“年轻的员工/青春的情感/唱着婉转的歌谣/跳起轻盈的舞步/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呦/引人遐思/令人赞叹。”在《献给创业人》里,他深情地歌咏:“愿企业女人甜美端庄,男人健壮伟岸/执手添彩,社会责任担双肩。”在《林果园的清晨》里,他饱满地颂扬:“员工在这里散步、交谈、哼小曲儿/讨论着生活、工作、天与地/把萌生的心爱、思恋与梦想带上/迎向快乐的明天轻装出发。”既情感放达,也发奋自勉,意境高尚。
诗人情怀永不老。因其一行行文字来源于心灵深处,出自于圣洁笔端。现在,王述成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新闻散文集《书录昨天》和《收藏昨天》,并于2015年加入了吉林省作家协会,成为双辽市文学创作队伍的中坚人物。我们相信,年逾古稀的王述成,置身夕阳里,一定能够利用更加娴熟的笔墨,释放灿烂文心,写出更多更精美的诗文,赞美宝贵人生,弘扬人性之美,歌颂可爱家乡。
2023年3月22日宋今声,乡土作家。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吉林日报》《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已经出版《增年录》、《百赋集》等个人文集四种。创作经历和收获,2014年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第二部百首辞赋集《赋满家园》业已定稿,正在联系出版事宜。另有多篇文章发表在《辽河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