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那份爱让我不老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那份爱让我不老
笑对人生不老,平和心态知足。赤诚伴我踏征途。煮沸热情意笃。
捧卷棚灯报晓,释怀拙笔衔珠。温馨趣味醉一壶。小径拓成大路。
世界上有数不完说不尽的关于爱的故事与传说。因此,就有了锲而不舍的爱的追求,天地可知的爱的承诺,我心永恒的爱的坚守,也留下了错过时节的爱的遗憾,为时晚矣的爱的忏悔,激情燃烧的爱的重拾……语言表达着爱,文字表达着爱,歌声表达着爱,肢体表达着爱…… 爱,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延续着,爱!
那么,属于我的那份爱究竟在哪里?为啥让你不老?我的那份爱,其实不是什么秘密,就在淡定的心里。有了这种心态,知足常乐,不断感恩,笑口常开,你说会老吗?
已是三世同堂了,论年纪是大了一些,在家里也不能以老自居呀,与老伴是朋友,与子女是朋友,与孙辈也是朋友。力所能及地为家人做点什么,完全出于自觉自愿的,就会享受其中的快乐。比如,只要我在家,每天按时起床不厌其烦地为家人做早餐,包饺子、烙韭菜盒子、烙油饼、做米饭及炒菜,事先能来得及征求意见的最开心,有时你说咸了,是吗,下次就做淡一点,有时你说硬了,好的,下次注意做软一点。我很有个性,家人要是到厨房帮着做,我还不愿意。老伴开玩笑说:“送你一面锦旗,可最少80多元钱,还舍不得。”不过,我得了奖状却是真的。30多年前,一天下班回到家中,老伴同儿子、女儿都在笑,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是孩子的眼神告诉了我。在门旁的墙上贴了一张劳动模范奖状,还写着我的名字。我也捧腹大笑,倍感家的温馨与幸福。我曾经写过一篇《在下厨房中得到的》日记,得到的很多,有那么五六条感悟,无非就是少睡一会儿懒觉、少休息一会儿。我也风趣地对老伴说:“我成了咱家保男了。”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年轻时家庭的担子老伴挑得太多了,我也应该回报。
哪家都有难唱的曲,这是试练。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夫妻吵架千万不要记仇,我们是“战斗”过后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就握手言和,从不打“持久战”“冷漠战”。小家庭,是个大舞台,夫妻俩要相互鼓励,默默地支撑,分担在各自的心里。家庭,也有大局。
在家庭里,或许你冠以很多头衔,佩戴许多光环,但活得却很累,即使80岁也放不下孩子的事,其实,你殊不知,你操的那份心已经没有必要了。应该学会“简政放权”,什么事都跟着操心、都去掺和,真的就很累。
上帝给了我们灵敏的味觉,品尝过爱的“五味”的人,酸甜苦辣悲,才会感悟到生活的“滋味”,或许就变得淡定了许多。过去的爱,要默默地珍藏;现在的爱,要牢牢地珍惜,未来的爱,要好好地把握。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有些人患有“恐老症”,连自己多大岁数都回避,有那个必要吗?我每天上下班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乘坐公交车,在那个特定的时段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比自己岁数大的几乎没有,而且中青年人很多。就连在食堂就餐,几个单位加在一起一百六七十人里,“唯我独老”。每当战友聚会,比我小十几岁的也都退休了,没什么事可做。老天是公正的,那些年在部队,首长把着你,整天忙于工作,学习计算机的机会放过了,可这些年,工作给了我机遇,写材料自己打字,而且工作空闲坚持写日记、文学写作,结识了一些文学朋友,给予我支持与鼓励,活得很充实。有朋友说我是“帅哥”,其实容颜已去,是品尝爱的“五味”,走过山、趟过水,摸爬滚打,“摔”出来的哥哥呀。人生如同七巧板,会拼出不同的图形,人生也是调色盘,会描绘出不同的图画。我真的感谢多彩的阅历。
昨夜,看了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九九艳阳天》纪念重阳节的节目,主题很鲜明,但就艺术欣赏来说还有些不解渴,也不能求全责备。看见天津老人的舞蹈表演、将军后代合唱团的演唱、百岁老人再穿婚纱合影,你又有何感想?
老,有什么可怕的,怕的就是心老了,尤其是那些 “人未老心先老”的人。我因为有那份淡定的爱,也有给予我的真挚的爱,这让我活得轻松,活得开心,活得有滋有味,总之一句话,那份爱让我不老!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