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10日,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燕歌戏“社员剧团”应邀走出大山,带着传统剧目柏峪燕歌戏《小锦缎》,参加了由北京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天艺同歌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繁星戏剧村承办的“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以下简称艺术节)。演出现场,村民演员们凭借轻松诙谐的爱情故事和戏曲行当齐全的原生态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专家们的好评,荣获艺术节“优秀剧目”,彰显出传统戏曲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历史与文脉
柏峪村坐落于北京西山山脉、长城脚下,是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最偏远的山村。柏峪村自古就是边关要塞,从元、明、清到民国,这里都有军人驻守,村民基本都是历代驻守边关将士的后裔,是典型的军户古村落。历史上各种文化形态在此交汇,多种民间戏曲在此蔓延和融合。

相传在柏峪村及周边古村落曾流传过多种戏曲,有燕歌戏、河北老调、山陕梆子、蹦蹦戏等,燕歌戏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剧种之一。燕歌戏的题材较为丰富,戏码从王侯将相到庶民百姓无所不唱,唱词多融合了元曲之风,甚至有整段的引用,也会伴有俚语或白话,被称之为“南北九腔十八调”,深受百姓喜爱。经过一代代戏曲艺人的实践积累,燕歌戏在剧目、行当、声腔、曲牌、音乐、表演等方面得到了不断丰富发展,据说在鼎盛时期燕歌戏的剧目有百余出之多,每出戏的演出时长从1到6小时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