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龄作此诗时正被贬。但是,他送别好友时并未同常人一样怨天尤人或儿女情长,也不是寻常的祝福寄语,而是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既光明磊落坚守清廉也蔑视谤议我行我素,可见其清高的人品和廉洁的官德,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也正是有此才情和节操,才让王昌龄在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能和李白、高适等文人官吏交厚。公元740年,蒙赦北归的王昌龄与四处云游的李白在洞庭湖上相遇。“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两个当红流量明星在那浩瀚的洞庭湖上激情四射,顿时长安歌断、洛阳纸贵。好日子过得总是很快,这不,歌还没K够,酒还没喝足,就到了“难忘今宵”,王昌龄情不自禁唱了出来——
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分手八年后,748年,李白听闻王昌龄又被贬为龙标县尉,立即赋诗一首,表达了对大哥无比的同情和关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被贬龙标,即现在湖南的洪江,与夜郎同属武陵山区,与贵州接壤。所以李白隔空大喊:“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历史就有这么多巧合。十年后,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叛军而被判长流夜郎,果真“随君直到夜郎西”!更为巧合的是,当年王昌龄左迁江宁丞,他就看淡官场,一路走走停停,写诗会友,走了一年半才到江宁,完成他这一次宦旅。而当李白被贬夜郎时,老夫子逆江而上,也是一路走走停停,写诗会友,整整走了15个月,才走到白帝城。这年关中大旱,皇帝大赦天下,李白终于结束了这次贬旅打道回府了。如果没有这场大旱,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就不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这朵绚丽的浪花了。
通过品读这几首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够心怀冰清玉洁,坚持清廉为官。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情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清贫》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代代共产党人也在秉承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操守,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玉壶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彰显非凡价值,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百年来历久弥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涵养“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浩然正气,坚持本色、恪守初心,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