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赠予时任清漳县令的侄子李聿的诗作《赠清漳明府侄聿》,正是用白玉壶中清澈见底的水比喻李聿政治清明、洞察一切——
赠清漳明府侄聿(节选)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过客览行谣,因之诵德声。
大诗人韦应物诗作《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一侍御》也是以冰壶称赞友人品德清正——
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一侍御
忽报南昌令,乘骢入郡城。
同时趋府客,此日望尘迎。
文苑台中妙,冰壶幕下清。
洛阳相去远,犹使故林荣。
(三)
与其精彩绝伦的诗句和满腹经纶的才学相比,王昌龄的一生可谓风雨漂泊、仕途艰辛。他的成长之路也很不寻常。23岁嵩山求学(学道),27岁西出从军,29岁进京(长安)备考,30岁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34岁,再次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河南汜水县尉。此时,小他三岁的难兄难弟李白在长安投靠无门,仍然日夜混迹于青楼肆间。王昌龄出身贫贱,但却和所有学子一样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立之年终于跻身朝堂。由于对分配的职位不满意(大唐河南省汜水县公安局长),他没有像时人那样递投名状,而是光明正大地再考一次,有才就是这么大气!一考就中,博学宏词科,而且是第一名!他的山西老乡王维是当年的高考第一名(科举状元),但官运就比他好多了。然而,他虽能够凭借非比常人的才华跻身仕途,但终因朝中无人又不攀附而仕途坎坷,最终触怒天威被贬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