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访谈》每天傍晚6点与您见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或添加微信13039315828 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独特的神韵 高贵的品格
——访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关永起先生
他的画与他的人一样激情满怀;他的书法作品也像他的人一样风姿潇洒;他的诗更像他的人一样率真质朴……正因为这样,正因为这些,我走近了他,他也走近了我。于是短暂的交流便跃然纸上,于是,关永起这位著名书画家便成为我的主人公。

与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画家关永起先生在其工作室采访时合影
丹青妙笔
采访如约举行,关永起先生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他自幼操刀刻泥,酷爱艺术。交谈中我得知,关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又拜著名画家刘冠廷先生学花鸟画,拜著名山水画家周汝谦先生学山水,拜孔可立先生学篆刻。先后得到周鼎、韩振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王国仑、辛华家、杨鸿声和著名艺术大师娄师白、陈大章的亲自指导。其画浓墨淋漓、粗犷奔放、笔简意繁、博采众长、反璞归真,书法手法入画,用笔古拙。

采访中,我注意到,著名画家天津美院副院长张蒲生先生评论关永起画作时,以《笔墨洒脱 意趣天成》为题,在《中国书画报》上评关先生的作品“用墨追求情趣,构图简洁,书法金石有声,用色淡雅,看得出画家在具有高超的绘画技法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追求意、韵、趣、妙,真正达到意趣天成的艺术境界。用笔有力有序、有疾有缓、浓淡干湿,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精神。”

我还注意到,雨笠、东声先生以《关永起的书画》为题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评论,谓:“画家关永起,修习创作中国画已有数十年,擅长写意花鸟、兼工书法篆刻。关永起的国画作品,求神、韵、意三者的尽可能完美结合,笔墨之外,尚有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年轻时,即遍游大江南北,积稿成丘,写生数千,于南方绘画的秀润、墨彩尤多取法。其间又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笔墨断处,意脉仍在。构图与用笔,趋向概括、简练一派,抽象而不失形象的精神。”《人民日报》副刊《市场报》评道:“水、墨、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受到娄师白、陈大章等国画名家的指点,画艺更有演进。博采众长、反璞归真。”“他的作品作为礼品,由有关部门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巧夺天工
访前我就反复阅读永起先生的画册,因而尚未相见时便在心里和脑海中隐约可见一位才华横溢、大气磅礴、落落大方、有血有肉的中国画家的形象。关先生1955年出生,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功底很深,可见他对中国画“六法”研究之深,并大量吸收了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璜、白寿章、崔子范的营养,把神、韵、意三者完美结合。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评论的那样:既能目睹洒脱泼辣的构图,又能展开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既有洗练概括的笔法,又有古典诗词绝句之意味。抽象而不失形象,夸张而不夸大,巧夺天工,韵味无穷。

是的,我们看到,关先生的作品以浓墨淋沥的手法,粗犷奔放的线条,奇特新颖的构图,简洁意繁的画面,生动朴实的色彩,透露出画家的艺术功底和勇于开拓的个人风格,引起了艺术界前辈和各界朋友的关注。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评论其画并亲笔题写了“笔歌墨舞”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著名书画家贾小云说:“小关的画走来走去看了好几遍,百看不厌。以《胜过道旁柳》为例,画家画了三个莲蓬子,引起了我很多的想象。这是在画家的观察事物中,经过大脑而表现出来,吸收了各家之长,形神兼备,有很大的感染力,在很多方面都能表现出来。自然物象,然后变成我们需要的美。在小关的作品中有明显的烙印。他把物象的造型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有了一个新观念,为发展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冀南火种》这件作品的题材时,他说:“原来我在县委资料组工作,1982年座谈整理八路军129师在冀南一带抗日战争的片断。八路军用冀南大北瓜送信,并用以主食,得到北瓜(信息)后,八路军就能顺利而准确的吃掉日伪军。”我们感到正因为画家领悟到了其精神实质,才以崭新的手法创作出了这幅具有历史意义的《冀南火种》,款题得也好,可见他在书法篆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这方面也帮了他的大忙。画家以书法篆刻入画,经久耐看。著名画家黄均先生说:“作诗写字好了,作品自然也会提高。”画家陈燕龙先生评论说:“我父亲(陈半丁)讲过,没有字的基础,画是画不好的。从关永起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有一些金石味,确实下了功夫。重视传统技法的研究,把各家优点综合利用,而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创新。”

情深意浓
有一份资料展现在我的眼前,著名山水画大师周汝谦先生评介关永起的画时说:“我是画山水的,我的学生永起画花鸟,他的花鸟画气度很大,是因为他的传统功底深,之所以大家都喜欢,正是他从各个画种中吸收了营养。比如他把山水的石色和钛菁兰巧妙地运用到花鸟画中,书法篆刻的构图也吸收进去,这很好。”纵观永起先生的画,他是用心、用情画的。关永起虚心好学,持之以恒,大胆用笔,对每一幅作品都一丝不苟,构图潇洒,用笔古拙,很讲究,有民族心。著名画家陈大章先生说:“关永起虚心好学,经常拿画到我家让我指导,特别是他画的鸡和葫芦,引起我很大兴趣,我称他谓‘葫芦关’。希望小关再接再厉,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我们的人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关永起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他在全国及海外书刊杂志上发表国画作品数百件。诸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税务报》《北京科技报》《中国书画报》《世界华人报》《河北日报》以及央视、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刊发播放过关永起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成就。其作品和简介分别收入在《20世纪中华画苑撷英》《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华当代国画艺术家》《中国著名画家作品选》《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等20多部大型辞书。他分别在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并为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新西兰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所珍视并收藏。
我们祝愿关永起先生,祝愿他在艺术的海洋里扬帆远航,破浪前行,美好的未来属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