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访谈》每天傍晚6点与您见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或添加微信13039315828 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访河北省花鸟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李智纲先生
经朋友介绍与著名画家李智纲先生相识。初次见面,智纲先生把他出版的散文集《心境》和他的画册送给了我。翻阅着《心境》,阅读着“画境”,从“心境”到“画境”,再从“画境”到“心境”,我思索着眼前的这位将要成为我书中的主人公的李智纲先生。

与河北省花鸟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李智纲先生在其工作室采访时合影
常常听社会上的一些人说某某画家、某某书家怎么怎么有实力,什么什么大家、实力派等等。我在采访著名画家李智纲先生过程中,特别是目睹智钢先生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后,我深深地感到:智钢先生是真正的实力派、真正的艺术大家。
李智纲先生生于河北省威县。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入南开大学,此后又转学并毕业于天津美院。师承著名画家李鹤筹、孙其峰等,现任《散文百家》编审、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现定居北京。

我很赞赏柯文辉先生读智纲《心境》断想中的一段话,他说:“个人的心境是社会思潮的细胞,受到外在条件的培植与牵动。一滴水珠包涵滔滔大河所有的原素,反映出太阳的多种原色。”改革开放也好,市场经济也好,智纲深深地懂得那些都是前无古人的,他也曾为之鼓与呼。但他又深知自己不具备经商做买卖发大财的头脑与本事,更不想做自己不愿做、不感兴趣做的事,在他看来,写写散文,绘绘画的时间还不够用呢。
面对拜金主义的思潮在社会上的泛起,智纲没有动心。
面对个别人靠卖“艺术”发财的活法,智纲不屑一顾。
面对那一切的一切,没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行吗?

艺海无涯,艺无止境。从智纲追寻艺术的那天起,他就没有把艺术作为商品,眼睛也没有只盯着市场,卖个什么好价钱。
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正是这样的一种心境,怎能不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全身心地去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样一种心境,又怎能不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又怎能不生产出令人赞美的作品呢?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样一种心境,又怎能不实现其与画境的完美统一呢?

我的评论说明不了问题,然而那些大名家对智纲先生的评论和赞叹总应该有说服力吧!
这里我记录了一些大家、名家对李智纲先生的一系列评论,不妨呈现在读者面前: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天津美院教授孙其峰先生这样评论李智纲:“师法造化、继承传统,独运心源,自成一格”。

孙其峰说:一个画家成功的因素,主观的客观的是多方面的,诸如:名师指导、良好的治学环境、享大耄之年、刻苦勤奋、正确的治学思想及相应的有关艺术修养等等。这些因素对一个画家来说,往往不是一应俱全的。促使李智纲取得艺术成就的主要因素,除所有画家必须具有的刻苦勤奋之外,主要是他的正确的治学思想和相应的艺术修养。可以这样说,凡画家都要接触和解决“古今”、“中外”、“物我”等几个关系,李智纲是怎样对待这些关系呢?他认为学传统(古)是为了发展,借古开今;学洋人(外)是为了丰富和壮大自己,不能洋化。对“客观”(物)和“主观”(我)这一谁也避不开的问题,他认为师“造化”(客观)不能作造化的奴隶,尤其不能忘掉自己,要去芜存精,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求自我。他的这些思想,读者不难从他众多作品中找到印证。李智纲在上美术学院之前曾上过两年大学的文科,这给他的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文学修养是他绘画艺术的主要“画外功”。

著名美术理论家、版画家马克先生称李智纲:心境与画境的统一,既继承民族传统,又注重创新现代。我认为这是李智纲绘画创作的突出特色。他的花鸟画多源于生活感悟,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善于选取他人不画或少画的题材,如虎刺梅、仙人掌、一品红等。并在构思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独出机抒,大胆创造,不仅丰富了我国花鸟的表现领域,而且又能张扬个性,另辟蹊径,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又长于自然而然地、寓较丰富的文化内涵于可视的形象之中,既引人看,更耐人思。在这方面,他在南开大学的文科学习,和后来多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以及自己的文学写作实践中,勤于学习吸收的精神,都为他花鸟创作的文化底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如刘海栗老先生生前所书写的对联所云:“动无畦心常坦,腹有诗书气自华”。

天津美院教授、天津美协副主席霍春阳评论说:师兄李智纲,学生时代即以花鸟画见长,深得李鹤筹教授赏识。他心境平和、恬淡,心悟至道。潜心艺术研究与实践,以心写象,以象达意,深谙中国画意象艺术三味。题材的开拓是他对花鸟画的贡献。现实生活中做生活的奴隶者多,做生活的主宰者少。他对生活与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他以艺术家的视角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在他人视野之外,发现属于自己独有的内容,提炼出独到的艺术作品,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与绘画风格。我赞赏他的探索精神,敢走自己的路。他的作品新而不失传统,是传统的发展与延续……

看了和读了这些名家、大家对李智纲先生的评论与赞扬,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话都苍白无力,只有再告诉一下读者朋友,李智纲的创作成果颇丰:1986年花鸟画作品入选《中日水墨画交流展》在日本获优秀奖;1990年6幅花鸟画作品入选《全国第六次新人新作展》;1993年花鸟画作品入选《北京国际书画博览会》获优秀奖;1994年花鸟画《情系南北》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1990年在北京中央美院画廊举办个展;1991年在天津美院举办个展;1993年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大幅花鸟画《万绿丛中一品红》,为天安门城楼珍藏;他还多次参加“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参加赴英国、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展览。不仅如此,《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等中央级报纸和专业美术刊物《美术》《美术研究》《中国画》《国画家》等,多次发表过他的作品、评价文章。著有《怎样画木本花卉》,出版有《李智纲画集》及多部多人合集,散文集《心境》。

写完这篇“股份制”的文章,我的感慨很深,从“心境”到“画境”,使这二者完美地统一,这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个考验,而且是严峻的考验。但是,在这种考验面前,我们的主人公李智纲先生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和艺术素养。我们祝愿李智纲先生,期待着他的明天更加辉煌、更加卓越!



